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学生生活中也存在着种种心理障碍,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以实证调查方法以四川省内的几所大学为例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进行了分析,当前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学焦虑、懒惰、自牟、兴趣偏狭、消极归因、逆反心理,为此,需要从学校教育、家庭评价以及大学生个体方面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2.
林丽韫 《台声》2008,(1):11-12
作为一个定居祖国大陆半个多世纪的台湾省籍共产党员,我光荣地参加了第十七次党代表大会。从1973年8月定居祖国大陆的台籍共产党员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下第一次组团参加第十次党代表大会以来,我连续八届当选为党代表。在十大的政治报告中,周总理代表党中央讲到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时深情地说:“台湾省是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我们对台湾同胞寄予无限的关怀”。  相似文献   

3.
深深海峡情     
在我的旧文件夹中,有一份珍藏30年的《中国新闻》,其中《故乡的怀念》一文是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发表时我在江苏无锡市各界人士座谈会上的发言稿改写而成,后来被中新社收入《海峡有限情无限》一书。文中那寄托着绵延多少岁月思念之情的语句——“有时,我觉得故乡离我那么远,因为与她来往断绝,音讯不通已30年;  相似文献   

4.
一天下午,我正准备去班级上课,听到走廊上几名学生边走边议论着,其中一位学生说:“就是吗,政治课真是无聊,谁不知道班级有男生和女生,怎么也成了我们学习的课题,上课我都懒得听!”说者无意,听者有意。是啊,谁不知班级有男生和女生,如此浅显的课题,该  相似文献   

5.
迟到的文凭     
一张大专文凭,对一些人来说,是一件极普通的东西。然而,对我来说,却显得尤其珍贵,因为,这是一张迟到10多年,是在我快到不惑之年后付出艰苦努力才得到的。我是一个“老三届”。在中学时代,上大学对我来说,是梦寐以求的理想。然而,在“文革”时期,上大学的愿望可说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可是,谁能想到,在离开学校Ic多年以后,我竟圆了上大学的梦,拿到那红彤彤的大专文凭。尽管来得迟,我还要感谢党的教育制度的改革,使我们这些错过学习时期的人还有上大学的机会。记得1985年初,当我从部队转业时,神州大地正掀起学习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学历简介上,只读了一次大学,可是在我的成长履历上,实实在在上了两次大学。1977年,我考取了东北师范大学,成为“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中的一员。经过了近10年的农村锻炼,我们这批大学生的典型特点就是学习刻苦,珍惜学习的每一分钟。我,一个地道的农村姑娘,更是惜时如金。4年的苦读,在老师们的指导教育下,于1982年终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吉林师范学院任教。1989年,经人介绍,我知道了吉林师范学院有个民进支部,而且民进支部的几位主要成员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学者。怀着“近朱者赤”的心理,我加入了民进组织。屈指算来,我已是个有16年会…  相似文献   

7.
陈全忠 《半月谈》2004,(6):74-74
我是一名在读大学生,家在鄂南一个乡村,父母已经70多岁了。父母把我们兄弟拉扯大并节衣缩食送我上大学,其中甘苦做儿女  相似文献   

8.
邰连 《台声》2001,(8):1-1
2001年7月13日,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从莫斯科传来佳音,经过国际奥委会的投票表决,中国北京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消息传来,北京沸腾了,中国沸腾了,整个华人世界沸腾了!在这普天同庆的时刻,我们生活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与全国人民一样,沐浴着幸福,充满着骄傲,分享着荣光。 我们有理由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们台湾同胞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因为曾经遭受半个世纪日本殖民统治却不屈不挠奋起抗争的台湾同胞,更能理解祖国的强盛意味着什么。我们为我们的民族创造过灿烂辉煌的文明而骄傲,为我们的民…  相似文献   

9.
又是一年开学季,火爆的不仅仅是送儿子上清华的“歇业通知”,更有我们各高校的“有温度的迎新通道”.9月13日下午,中国残联举办了“我来北京上大学”残疾大学生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残疾大学生代表们围绕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以及对大学生活的期盼,畅所欲言,这里是他们的发言摘登: 成为有价值的人 在一个环境久了,总可以通过交流,去融人大家.学校是最宽容的环境,而我们面临的困难,更多是心理的坎.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适应从校园到社会角色的转变,是我们必须面临的关卡.我们不需要特权,但至少要给残疾大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林木 《台声》2001,(12):25-26
1981年春,由于做台湾人民的工作形势和台湾同胞的热切愿望,酝酿着成立台湾同胞的组织—台湾同胞联谊会。这个愿望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与台湾一水相连的福建省,又是大陆各省市中台湾同胞最多的省,理所当然地积极推动台联会的建立。我有幸参加从倡议、筹备到召开台湾同胞代表会议的全过程,并担任省台联的副会长、秘书长。福建台联的建立,引起海峡对岸的注视。我自1981年5月1日福建台联成立直到1993年3月离职休养,做的、想的都是台湾的人和事;离休后,依然牵肠挂肚台湾的人和事,关心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我和台联有难舍…  相似文献   

11.
去年,我在深圳出席一个“名牌发展战略论坛”,会上结识了在深圳办厂的台湾同胞蔡正富先生。经过短暂的交往和近距离接触,我对在大陆经商办企业的台湾同胞有了一种崭新的认识,特别是在“自创品牌”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我认为他们有许多精神和做法(经验)值得我们相关企业学习。  相似文献   

12.
班风是一个班集体建立之后,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的一种班级素质。它能产生同化作用、促进作用、制约作用等。对班级学生思想的成长、学习以及世界观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班风的好与坏,也直接影响学风的好与坏。因此,做为班主任,其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便是看其所带班级是否有一个良好的班风,班主任既应是一个好导演,也应是一个好演员。要带领学生树立正气,抑制不良倾向。班风正,学风盛,才能使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获得双丰收。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制定长远规划,明确近期任务良好的班风不是自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建成了强大繁荣的国家,从而使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反动派的侵略和欺侮的宿愿实现了。回顾这50年,我心潮澎湃,感慨无限。我于1933年出生在台湾台南市的工商家庭。1941年举家搬到日本。当时台湾人无论在台湾或日本,均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压和凌辱,动不动就被骂“支那奴”,无故挨打受骂。那时虽然幼小,但前生一个想法——台湾人不能总这么被欺侮。1945年8月日本投降,台湾回归祖国,我们旅日台胞无木欢欣鼓舞。但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贫穷落后,日本人仍然看不…  相似文献   

14.
不能没有你     
我们的名字是王峥、周婷婷,分别患有视障、听障,现在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是大三的学生。 为了让我们和大家一样享有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社会各界对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最后经过国家教育部特批。我们终于上了大学。我们都特别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上大学后,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困难重重。这时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纷纷向我们伸出了温暖之手。让我们和大家一样正常学习并享受着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当时班上就我们两人是残障学  相似文献   

15.
金意 《前进论坛》2011,(12):30-31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可以认为,只要大学在发展,校园文化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学校、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本质上是大学文化的组成部分,大学文化具有“传授人文知识的性质”,故此决定了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必须凸显“教与学”的核心内涵。如何使这种内涵外化为现实,校园文化的功能属性是应当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无论人们对大学及其校园文化有什么样的认识,大学最终必须是也一定是传授知识,传播文明和培养人才的场所,学习永远是学生的第一要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是不应被忽视的。因此,营造健康向上的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终极目的之一是促进大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而校园文化理所当然属于学习型文化。  相似文献   

16.
所谓班风,即一个班的风气,表现于对人、对己、对物、对事等各方面。不良的班风不仅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而且还会给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培养良好的班风,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1997年秋,我接任了一个被年段称为是“差”、“乱”、“惰”的班级的班主任工作。经过一学年的精心管理,班风已根本好转,基本杜绝了违纪现象,全班学习成绩已名列年段前茅,连续两个学期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我也因此被县授予“先进德育工作者”称号。从这个班级的转化中,我得到了不少有益启示。一、主演角色班主…  相似文献   

17.
许铃 《政协天地》2009,(1):87-88
虽然我是台湾人,却生活在祖国大陆。我庆幸我是改革开放30年的完整见证者。我更自豪我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切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给我们广大台湾同胞带来的欣喜。  相似文献   

18.
张蓉 《传承》2014,(5):115-117
当前大学班级建设普遍存在以班主任的粗放管理为主、弱化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等问题,与"90后"大学生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诉求形成鲜明的矛盾。由美国著名领导学和组织行为学教授肯·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Ⅱ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大学班级建设的内在要求相契合。可将该理论运用于大学班级建设实践,进行班主任领导力提升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一次创新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盛志耘 《台声》2003,(1):38-38
记得2001年12月2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会议厅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台湾同胞代表在这里欢聚一堂,庆祝“台胞之家”———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成立20周年。在这里,我见到了居住在上海、山东、广东等地的台胞,大家甭提有多高兴,你问我答,十分亲切。因为我们短则一两年没见面,长则十几年没联络。但令我吃惊的是,这些久没联络的台胞朋友,却能说出我近些年来的工作情况,比如,到甘肃采访了“正林”瓜子的董事长、采访了一位开健美中心的台商女老板、还赴台湾驻点,采访了“经营之神”王永庆……我一边听着,一边奇怪地问:“你们…  相似文献   

20.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保安员。我女儿今年上小学五年级,各科成绩在班里60名同学中一直名列前茅。我想让孩子以后上一个好一点的大学。可妻子说:“现在大学生毕业后,没有一技之长,工作很难找啊。你看在商场、宾馆等服务场所里的大学生,工资也只有七八百元。明年,我们家孩子上完小学就让她去培训学校学上几年英语、俄语、日语、韩语或音乐等专业,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