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诺基亚,那个我憧憬的公司,那个我热爱的公司,就这么完了,我在诺基亚的岁月,我的青春,被放在了阴暗的深处,再见N0kia,再见我的青春。”微软中国在今年8月份向被裁员工公布了裁员补偿方案,一位在诺基亚工作多年的员工如此告别。这个昔日的“手机一哥”终不能寿终正寝,究其原因,其局内人的总结值得人反思:死于安乐,不肯顺势而为。  相似文献   

2.
《人大建设》2004,(5):49-49
完全的自主开发,中国企业目前还没有这种实力,搞几年,什么成果都没有,实际上是很大的浪费。地域性小公司,没有必要在开发上做太多投入,只要跟着国际大公司走就行了。郑州日产最终要走集团化的路子,但什么时间进入,什么条件进入,要选恰当时机。只要自己有特色,进入哪个集团,就由你来选择它,而不是别人选择你。  相似文献   

3.
人才,无疑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比尔·盖茨认为把微软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微软就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家们都深刻地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也愈加重视人才的吸纳引进工作。在很多的企业里面,招聘工作则成为了人力资源部的第一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张瑞敏 《时事报告》2012,(10):20-21
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追求的永恒主题。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三个条件:第一个是前提条件,就是观念革新。所谓观念革新就是要有正确的观念,否则会南辕北辙。第二个是必要条件,就是创新体系。一个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没有创新体系的支撑是不可能的。第三个是充分条件,就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可以保证企业的创新体系做得更好。第一,观念革新。在企业里面革什么呢?就是革成功的观念,在企业里头不应该有成功的想法。作为企业领导人,不能因为外界说你成功,你就自认为是成功。我认为,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因为企业所有的成功只不过是因为踏上了时代的节拍,时代的发展非常快,我们都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永远踏上时代的节拍,所以踏空是常有的事,是正常的事。做企业就像冲浪一样,冲到一个高峰,只不过是一个浪头、一个浪峰而已,很快会下去,你的任务是找下一个浪,如果找不到只能跌下去。第二,创新体系。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就是一个创新体系,创新体系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两条,一是破坏性创新,二是延续性创新。这两者之间是一体两面的关系。破坏性创新,就相当于你找到了一条别人没有找到的跑道,顺着这条跑道可以找到宝藏。别人很快就发现了,会追你,很多人会走上这条跑道,接下来你就要延续性创新,不断更新换代,让别人追不上你。更新换代总有尽头,你必须要再一次革自己的命,再来一次破坏性创新,再找一条新路。也可能找到,也可能找不到,找不到就会被别人超越。  相似文献   

5.
大多数企业家是相当灵活的人。他们接纳新思想.并期待经常性的变化——他们必须如此。过去的日子将一去不返,所以不可能与明天隔离开。现在的问题恰恰是未来的机会。无论国内国外,政府和新的竞争者都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商业行为,社会发展也会施加影响。保持警惕是一笔巨大的资产。优秀的企业家总是寻找做事的新方法.并相信,一旦它开始奏效.很快又会过时。变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你必须很好地应对变化,否则你的生意就完了。  相似文献   

6.
垄断,是一个令人烦恼的罪名。在很多情况下这是一个假想敌,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2010年12月5日,北京。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在15分钟的演讲中,说了这句被很多报社拿来做标题的话。马化腾举例说:我们看到过去20世纪90年代,大家看我们IT产业,微软是给人诟病最多的被指责垄断的公司。在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时候,微软面临什么问题呢?我们看到新的很多公司一样可以照样崛起。马云在前两天杭州一个演讲也提到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几乎不可能所有创新者、创业者都认为毫无希望,微软可能进入很多领域,都把很多产业占到第一位的时候,那还有什么机会呢?我们看到未来发展其实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不仅产生了Google,产生了EBAY,而且还产生了像Google这么强  相似文献   

7.
为浙商画魂     
你很难用一两个词表述浙商最鲜明的特点,什么才是浙商的灵魂?有人说,"浙商是中国最大的财富制造商",因而有人把浙商与铜钱划等号;也有人说浙商是最能吃苦的创业者,于是用骆驼、黄牛来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     
《小康》2014,(5):15-15
【互补】其实微软收购诺基亚是一个完美的结合。微软负责让用户产生摔电脑的怨气.诺基亚负责让用户可以放心摔。  相似文献   

9.
《创造》2012,(5):7-7
据路透社最近报道,调查显示,美国大型制造商比小企业更可能将生产业务从中国搬回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在今年2月通过网络访问了106家总部在美国的制造商。调查发现,有37%的美国制造商高管计划或正在积极考虑将生产从中国撤出。而营业收入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中,这一比例升至48%。  相似文献   

10.
呼唤领导力     
当企业经营持续不见起色时,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样做?如果你是员工,你心中渴望的又会是什么?我想绝大部分人想到的就是换人,换能人。当然,频繁地换人或许并不能解决问题,但是持续地提升领导力,一定是大家心中共同的呼唤。正如国外的—项研究所示,基于领导力发展计划进行系统领导力管理的公司,与那些领导力管理水平一般的公司相比,其股东回报率高出5%,而与那些不关注领导力的公司相比更是高出10%。  相似文献   

11.
我知道许多企业,甚至大多数的企业一直有一本厚厚的员工手册,上面写满了各式各样的规定——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下班.你多久休一次假,对说粗话的规定,损坏布告牌怎么惩罚。规定这.规定那,什么都规定,多如牛毛,甚至连写这些规定的人都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差不多每隔一年他们会对手册作出修改,只会增加更多的规定,却很少根据社会变化,放弃或更新其中一项。因此,企业充斥着令人目不暇接的规定,而没有人能记住它们,包括编写规定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青年研究》2003,(10):50-52
一旦与公司签约,必须一切从头开始。初入一家公司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要了解你的岗位是什么?有哪些职责?谁是你的上司?谁是你的合作伙伴?公司也要多方面了解你,最关键的是要知道到底你能否胜任这份工作。●确认你的工作内容●面试期间对工作性质的了解是十分笼统的,上岗后需要做进一步地确认。此外,还要确认业绩考核的指标有哪些?如何评价你的工作?请老板讲解一下他的评分标准,要怎样才算好的员工?你的指标不要太复杂,锁定三到七项就够了。要认识到,不是每个老板都口齿清晰,能言善道。你到底该做些什么?到时用什么标准来给你打分数?他们可能也…  相似文献   

13.
记得在2008年年底的时候,媒体上天天都是有关华尔街金融海啸的新闻,中央2台的“直击华尔街风暴”栏目持续了好长好长一段时间;企业里几乎每家都在处理调整、裁员、节支等问题,员工人人自危;朋友们见了面谈论的也多是“你们公司裁员了吗”、“你的职位能不能保住”之类的话题,至于说“拿了多少年终奖”、“有没有加薪升职”等问题,谁要是能提出来,很可能就会被视为外星人。  相似文献   

14.
网络声音     
《创造》2000,(10)
在办公室使用公司的电子邮件并不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你随意发出的一封电子邮件,可能造成你的老板被起诉。法律专家认为,对于那些不谨慎的人来说,电子邮件无异于雷区。因特网不是一个无法无天的领域,商业电子邮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与公司其他的成文材料没有什么不同。 有时候电子邮件上的某句话就可能构成诽谤,比如暗示某家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或是议论某位同事不能胜任工作,都可能给公司惹来麻烦。任何涉及性侵犯及种族歧视方面的内容都可能构成骚扰行为,惹上官司。此外,由于电子邮件复制起来太  相似文献   

15.
《干部人事月报》2010,(5):95-95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从北京到纽约——如果你乘飞机,可能需要花费12个小时的时间:也可能有人会说,是从南极到北极——如果你乘坐同一架飞机,可能要花费18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在第三届中外企业知识产权高层论坛召开之际,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副总裁刘凤鸣就微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相关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记者: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微软而言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刘凤鸣:微软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它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创新是微软的灵魂。微软的市值占全球前十位,但它存在价值只在于所拥有的工程师和知识产权,这本身就说明知识产权的战略地位。微软每年在研发上的经费投入约六、七十亿美元。尊重知识产权是创新和软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微软而言,知识产权是最重要的,是核心的核心。目前很少企业能像微…  相似文献   

17.
什么地方最拘谨最古板 ?你可能会想到政府机关;什么地方办事手续最复杂最繁琐 ?你可能仍会想到政府机关;什么地方的公款吃喝最严重 ?很可能你的答案还是政府机关。那么,我要告诉你,你已经落伍了,因为你还在用老眼光看待我们的政府机关。 其实,你要是一个真正经常和机关打交道的人,你就会发现,一股来势强劲的“简约”之风,正势不可挡地刮进政府机关。 首先,我们不妨来看看基层的政府机关的日常工作是如何由“繁”趋“简”的: 办事:美国华侨高老先生打算回家乡浙江杭州投资办厂,但他听说我们的政府机关办事手续多效率低,便有…  相似文献   

18.
历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功,无不把企业的发展与本土文化紧密结合,把公司的发展与中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例如,我们熟悉的柯达,微软,三星,东芝等等都是如此。另外,更重要的一点,他们非常重视企业的不断创新,这两点都是中国公司需要学习的。  相似文献   

19.
记得     
琳子 《公民导刊》2007,(9):52-52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很多忘记,也有很多记得。对于老师的记得,是烙印在我们成长记忆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或许会在老师的节日里寄去一份问候,你或许会在某一个特殊的日子给老师写一封信,你或许什么也没做,但我们谁也无法否认对老师的那份记得。可能是一堂课。可能是一句话,可能是一种表情、一个手式、一声不经意的叹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企业战略的调整也会越来越快。计划永远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公司可能去年在A城设分公司,今年却要对其进行解裁再到B城设分公司。这样一散一设,伴随的则是人员的裁减与异地新增。无论是新增还是裁员,对于HR工作者来说,都是分内之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