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10年分别出台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标志着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正式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判例制度,它的建立使我国形成了法律—司法解释—案例指导规则这样一种多元的法律规则体系。本文对我国案例指导制度中的案例的性质、形成机制以及与国外判例的界分等问题作了论述,并期待着案例指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从而使案例指导规则成为我国除法律、司法解释以外的一种规则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2010年8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标志着我国检察机关案例指导制度的诞生。理论界、实务界曾预言,该制度的实施将对规范执法、提高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促进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从该制度实施近一年来的实际效果看,并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3.
发展案例指导制度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骐 《中国审判》2011,(10):85-86
2010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颁布并施行,标志着中国案例指导制度基本框架已经确立。这是当代中国司法改革和法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由此开始,当代中国法律人在这方面的工作和研究重点从是否需要建立案例指导制度转到怎样充分发挥指导性案例在法制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使案例指导制度健康顺利发展上来。笔者以为,在发展案例指导制度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4.
廖慧芳 《法制与社会》2011,(27):32+34-32,34
为解决同案不同判,同案不同办的情形,统一法律适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及最高人民法院在2010年分别发布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初步构建了中国的案例指导制度。随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一批指导性案例,检察机关的案例指导制度在实践层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检察机关案例指导制度的相关机制还不健全,需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从多角度进行补充、发展及完善。  相似文献   

5.
高翔 《法制与社会》2011,(24):136-136
近年来,案例指导制度作为一项推动司法工作的创新举措,一直是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为了在全国检察机关推行案例指导制度,2010年7月2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僦定》),明确了案例指导的范围、工作机构、指导性案例的遴选和发布程序等主要问题。本文结合《规定》的要求,试对案例指导制度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6.
周道鸾 《中国法律》2010,(1):30-34,89-97
为了充分发挥指导性案例在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方面的作用,2005年10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制定的《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2004-2008)》(以下简称《“二五”改革纲要》)中规定:“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重视指导性案例在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指导下级法院审判工作、丰富和发展法学理论等方面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案例指导制度的规范性文件,规定指导性案例的选编标准、选编程序、发布方式、指导规则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案例指导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利明 《法学》2012,(1):71-80
案例指导制度是我国推进司法改革的过程中,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它对于保障裁判的统一、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保障法律的准确适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案例指导制度建立之后,其将与司法解释制度相辅相成,共同发挥解释法律、统一裁判尺度、保障法律的准确适用的功能。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关键在于,要明确指导性案例的效力。指导性案例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通过"识别"确定系争案件与指导案例之间是否存在类似性,指导性案例不限于漏洞填补情形下的指导,还包括各种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的典型案件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案例指导制度是在近年来颇受国内学界、司法界关注的一项司法革新制度,然而研究和实践的重点多聚焦在审判领域。公诉案例指导制度是检察机关在公诉领域为充分行使检察权而提出的全新尝试。相比较审判案例指导制度,公诉案例指导制度建立在合法性、合理性、典型性原则的基础上,符合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和双重领导体制要求。在这三个原则的指导下,从案例指导主体、案例的遴选标准、案例的遴选程序及确定、体例、发布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具体构建,并明确了公诉案例指导制度的效力和具体适用过程。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二五纲要》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但是在我国成文法律的法律环境下,案例指导制度的法律地位,以及如何在我国具体落实的问题,都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旨在初步探讨我国构建案例指导制度的定位以及其与英美传统判例制度的异同,提出相应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0.
“同案不同判”、“同事不同判”问题是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保障司法公正,维护法制统一,2010年7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检察机关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是一种创新的制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为完善检察案例制度建设,本文针对当前检察案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11.
李敏 《中国审判》2015,(3):30-34
为了总结审判经验,统一法律适用,提高审判质量,维护司法公正,2010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案例指导作为一项制度正式得到了确立。2011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第一批4个指导案例,至今为止,最高人民法院共发布了9批44个指导案例,内容涉及民...  相似文献   

12.
在以制定法为特色的现代中国法律制度中,在司法审判工作中要引入带有判例法色彩的中国式的"案例指导制度",是一个深具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重大课题。如何认定案例在我国司法判决过程中所起的规范作用及启迪作用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另外,建议我国立法补充案例指导制度的相关规定,完善案例指导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检察案例指导制度,是指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选编检察机关办理的在认定事实、证据采信、适用法律和规范裁量权等方面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案例,为全国检察机关处理同类案件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法律统一实施的制度。①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发布标志着检察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律》2011,(1):4-6,58-60
2010年11月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统一法院的司法标准、构建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据悉,经过层层遴选,最高人民法院将发布第一批指导性案例,案例指导制度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规定》和适用指导性案例,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是近期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2005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提出,"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重视指导性案例在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指导下级法院审判工作、丰富和发展法学理论等方面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案例指导制度的规范性文件,规定指导性案例的编选标准、编选程序、发  相似文献   

16.
Al  Maleson  王昶 《中国审判》2009,(4):92-95
全国政协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方鄂湘在3月9日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透露.案例指导制度今年将提交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审议,如果通过将在全国推行。这一信息透露出争议多年的案例指导制度将有望在全国施行.而长久以来频遭诟病的同案不同判、量刑不统一、裁判标准混乱的现象将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如何从构想走向实践、从模糊走向清晰,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详细准备是必须的,全面借鉴是必要的,美国WEST法律信息集团两位员工的这篇论文为我们观察美国判例法制度的运作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陈兴良 《法学评论》2012,(3):117-127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10年分别出台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标志着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正式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判例制度,它的建立使我国形成了法律—司法解释—案例指导规则这样一种多元的法律规则体系。本文对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功能定位等问题作了论述,并期待着案例指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从而使案例指导规则成为我国除法律、司法解释以外的一种规则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8.
论案例指导制度的法律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郜永昌  刘克毅 《法律科学》2008,26(4):135-141
将案例指导制度定位为法律适用机制,就是意图在现行的司法体制框架里,通过指导性案例具体化、细化法律原则,使其可以像法律规范(规则)那样可以发挥裁判准则、行为规则以及(裁判结论的)评价准则的功能,以恰当、公正地处理纠纷。但这一定位没有看到以成文的制定法为核心,根据依法裁判原理构建起来的现行司法制度、诉讼程序制度的特点,没有看到指导性案例法律效力的特点,以及依法律规则裁判与依指导性案例(法律原则)裁判所要求的不同的裁判方式和运行条件,从而极有可能忽视相应的司法程序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王振民 《中国法律》2010,(5):11-12,67,68
案例指导制度是我们国家司法制度新近确立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新生事物,它与我们现存的法律体系、法律制度是否兼容,这是值得探讨的。在大陆法系国家,案例制度一开始也受到了排斥,但後来还是逐步引进并确立了案例制度。我认为,对于中国而言,正在讨论建立的案例指导制度,与立法、司法、执法,包括法律职业、法律教育也应该是兼容的,而不是排斥的。  相似文献   

20.
案例指导制度是回应司法现实的产物,指导性案例具有弥补成文法不足、保障法律统一适用及促进法律发展的重要价值。在我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指导性案例的作用与功能,需要合理区分其创制主体与发布主体,明确规范其“指导效力”。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方向不是英美法系的判例法,而是合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实现民主立法与法官造法相结合、融合理性与经验的法治之路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