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法治》2015,(1):18
<正>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目标的确立,描绘了法治中国的宏...  相似文献   

2.
<正>法治自古就是强国之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特别强调了法治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启动了新一轮的法治改革。从法治本身的角度来解读,实际上就是要实现从'法治大国'向'法治强国'的跨越,提升中国法治话语权。当前,全球治理体系经历重新洗牌...  相似文献   

3.
熊正  陈彬 《人民法治》2015,(1):46-47
提升中国法治话语权需从长远性、战略性、全局性等方面加以谋划。要坚定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逐步构建和完善宪法权利话语体系、法治权话语体系、司法话语体系,统筹国内国际法治话语大局,充分发挥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优势,宣扬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治话语体系的构建,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中国法治话语权,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司法制度改革;做好法治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对外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5.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理论上垄断法治话语权,人类社会需要法治就如同自然人需要阳光和水一样。从古今中外法治发展的道路来看,能不能具有法治思维关键取决于执政者的决心和社会公众的信心。当执政者与社会公众都能自觉和有效地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之时,法治话语权就不会轻易被让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体现了执政党依法执政的决心和...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治话语权的重要基础应当是一个出色的法治体系,而不仅仅是一个只具有特色的法治体系。我国在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时候,往往忽视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具备传播价值的法治体系必须同时是出色的法治体系。因此,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出色'的法治体系也应是题中之义,这是构建中国法治话语体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促使全球法治秩序出现新的变化,法治话语权变得愈加重要,成为衡量一国国际话语权的核心软实力。法律存在普世性和地方性两个特征,我国在争取法治话语权的时候不能偏废其一。建立中国的法治话语权,要注重和而不同,不强化意识形态的对立,建立中国特色的法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的司法公正程度,影响其在世界法治舞台上的地位和话语分量。一国的司法越公正,越能得到其他国家的推崇和效仿。而判断一国司法是否公正的标准就是老百姓能否在每一例个案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公正的最终目的在于切实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是我国司法的一个重大特点,有助于我国司法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尊重,提...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法治中国的新时期,提升中国法治话语权是其必然要求。在当下中国,应该以实现让人信赖的法律制度、被人信服的法学理论和使人信仰的法治文化为目标,着力提升中国在国际法学界的话语权,加强法治在中国治理现代化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我国法治改革与创新,是提升中国法治话语权的必由之路。国际话语权的有无和大小取决于一个主权国家的综合实力及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但归根结底取决于话语内容的真理性。所谓真理性,主要是指正确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民的要求。缺乏真理性的话语权是不能长期存在的。在提升中国法治国际话语权的过程中,以智库、媒体...  相似文献   

11.
中国需要“法治”足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思维的定势中,法学教授与世界杯似乎根本 模样议论裁判规则,安排场上阵型,更能将法学与足球无法相提并论。但今年的今日,我们却将三大著名院校 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其思维之活跃、思想之深刻、思考的三位著名法学教授请到了第门届世界足球赛的眼球 之对路,思路之实际,真叫我等喷喷称奇,实令我等拍案前,请他们结合各自的专业就世界杯中暴露出的裁判及 叫绝。不信,请透过教授们的眼球去听听世界杯的观感程序问题,以法言法语的表现方式评头论足,说长道 和所想吧。短。三位教授不仅有极具智慧和兢力的口才,更重要的——编者是说起足球来,既能三句不离本行,也能伊然一副教练  相似文献   

12.
构建中国法治话语权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在求同方面多下工夫,达成共识,存异也就有了被理解的基础。各个国家的法治建设既要保持特色,也要吸收其他国家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在涉及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地亮明我国的态度,用我国的法治来保障国家利益,通过对国家利益的维护来提升法治的地位,这是构建法治话语权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国方略,因此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定位,必须坚持法治这一最高原则,在社会转型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应该进入法治时代。法治时代是一个讲法律理性和逻辑方法的时代。法治时代的法治理念承载不了太多的内容,我们应该在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的原则下,熟练掌握法律思维、法律方法、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使人人成为法治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14.
两年前,一部写法独特的立法史《大立法——一个记者眼中的中国立法进程》曾引发了众多读者特殊的阅读感受和思想体味。时下,该书作者、本刊特约记者阿计又向世人奉献了一部最新力作,他潜心撰写的《法治备忘——共和国立法、执法实录》一书,  相似文献   

15.
地方法治是中国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法治发展的不同阶段,因其动力机制不同而呈现不同特点。在地方法治建设初期,法治被视作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工具,地方法治呈现出制度创新乃至体制突破的特点。随着国家治理目标转型升级,法治本身的价值得以凸显,原有的动力机制正在被将地方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评价考核指标的法治指标动力机制所取代,法治的自主性日益增强。但无论是经济增长型还是法治指标型动力机制,均为政府主导、政绩导向,其持续性和长期效果堪忧。地方法治建设的未来发展,宜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主体作用,培育开放协作型新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刘勋 《人民法治》2015,(1):47-48
法治话语权,是国家对与其主权相关的法律事务的控制权、主动权、终裁权,主要体现在法律适用的统一性、排他性和法律制定的唯一性,并且法治行为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及认可度。一个国家的法治话语权与其自身的国力息息相关,通过历史的维度分析,事实已经反复证明:中国法治话语权必须建立在强大的国家综合实力及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之上,离开这...  相似文献   

17.
夏群 《人民法治》2015,(1):38-39
文化相对论是一种从文化本身的标准和价值来评价文化的理论视角,也是一种对人类文化进步和文化差异性进行反思的方法论取向。从文化相对论的视角看待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尊重不同的法治价值和法治传统,从文化相对论的视角构建中国法治话语权,必须立足中国法治实践,既要吸收以礼治为核心的中华法系传统和以法治为核心的西方法治体系精神,又要立...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为什么需要法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能借助国家强制力迫使民众相信法治,而只能靠传统、信仰、事实和道理引导民众相信法治。法治的理由在于:人是有缺陷的动物;人是利益的动物;市场经济离不开法治;现代政治需要法治;社会需要统一的规则;法治是我们的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新的《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这部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交规”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实施交通技术、监控应当公开进行,隐蔽摄录的机动车违章行为将不能成为处罚依据。该规定坚定了一个不容动摇的意向:阳光下的法治不需要遮蔽。对于一个公共管理者来说,“公共”的首要意义就是公开,公开才能透明,透明才利于第三者监督,有监督的权力才不会被滥用,一切公正的根源均来于此。对于交警暗中执法,一直以来都有拥护的声音,部分民众也认为:暗中执法有利于“提高大家的守法自觉性”。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治的时空环境,决定了中国法律整合范围和难度高于地域辽阔的英美法系美国,更高于地域狭小的大陆法系国家,中国法治必然是中国大法治,研究中国大法治的中国法学必然是中国大法学。因此,中国法律整合技术,既要高于美国,更要高于大陆法系国家;既需要借鉴大历史的大历史视野,更需要借鉴大历史视野得以实现的技术角度。这是因为:“大历史”不仅强调技术角度,为法治在技术层面融合古今中外因素建立大法治提供了可能,而且突显中国本位,为法治在技术层面融合中国元素建立中国大法治提供了可能,“大历史”还强调“历史上的长期合理性”,为中国大法治向技术层面推进提供了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