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我县一社员自办貂场,共养水貂104只,其中60~70日龄幼貂76只,发生幼貂痢特灵(呋喃唑酮)中毒,发病21只,死亡5只。现报告如下: 貂场于1981年7月3日和6日因胃扩张和肠炎死亡幼貂4只,为了治疗和预防肠炎,从7月8日起每天给每只健康幼貂的饲料中加入痢特灵0.1克、合霉素0.2克,于早餐时一次喂服,结果7月10日投药后1小时发病6只,7月11日投药后1小时发病12只,死亡2只,12日凌晨发病3只,全部死亡。12日清晨,貂场停止喂痢特灵、合霉素,发病即行停止。  相似文献   

2.
土拉杆菌病(Tularemia)又名野兔热,是由土拉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1982年4月河北省某水貂场暴发了一种急性传染病。笔者采取病料进行综合实验诊断,确诊为土拉杆菌病。 (一)发病情况 该水貂场附属于一个冷冻厂,共养水貂183只,其中公貂34只,母貂149只。水貂的饲料以冷冻厂加工山兔、野猪的下杂和孢子肉为主,并喂少量谷物饲料如玉米面和豆面等。动物性饲料放在冷库冰冻保存,每天下午从冷库取出来放在锅内煮熟,第二天早晨喂貂。4月24日从冷库取回的全部是山兔  相似文献   

3.
1988年秋季和1989年春,宁夏某养殖场的水貂开始发病,以后逐渐蔓延至全群。病貂没有年龄、性别、肥瘦之差别,疫情持续约3个月,以出血性肺炎为主要特征,死亡率为2%,2年共死亡水貂90只,占该场水貂死亡总数的35.3%。  相似文献   

4.
1981年10月25日至11月30日三河县某貂场陆续死貂15只,经检查确诊为水貂阿留申病,后经血检发现,貂场剩余的水貂中阿留申病感染率高达68%,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一)增床症状 大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二种:急性的表现为突然拒食,体温下降,可视粘膜苍白,卷缩卧地不动,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冷漠,濒死期出现轻瘫,还发现有的水貂死前双目失明,大多于12~36小时内死亡,至死有渴欲。慢性的表现为食欲长期时好时坏,瘦弱,被毛粗乱无光,换毛延缓,可视粘膜苍白,鼻镜、爪垫无血色,有的口腔内上颚有大片的溃疡,溃疡表面复盖着灰绿色固膜,还有的貂留有溃疡愈后的黑色斑痕,患貂喜饮水,排出沥青样粪便,有的貂还便出红黑色血滴,落地成圆片状,分外显眼。后期有的患貂双目失明,共济失调,最后在抽搐中死亡。  相似文献   

5.
1986年海安县渔业村水绍场爆发一种急性败血性水招传染病。该场饲养563只水貂,发病372只,发病率65.7%。曾用犬瘟热疫苗预防和青霉素等治疗,均不奏效。死亡364只,死亡率97.6%。经流行病学调查,病原体分离鉴定、水貂人工感染试验等,确定这是一种由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的在国内外尚未发现的貂的新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某水貂场发生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引起水貂大批死亡。自死亡貂分离到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回归水貂典型发病死亡,并于24小时内致死小白鼠,从貂和小白鼠均分离到同一病原菌。根据细菌系统分类法,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为嗜水性气单胞菌嗜水亚种。本菌存在于淡水、非污染水中,可引起蛙的红腿病,致蛇败血病和口炎(Camin,1948;Page,1961),也可感染淡水鱼,常为鱼病毒侵入后的继发感染菌。  相似文献   

7.
兔传染性口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以口腔粘膜发生水疱性炎症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又称流涎病。1987年6月,新疆军区驻乌鲁木齐某部试验站饲养的家兔发生本病。 (一)发病情况 该站共饲养中国家兔58只,其中成年兔10只,30~90天仔兔、幼兔48只。1987年6月22日~7月4日,40只仔、幼兔相继发病,发病率为68.9%;死亡19只,死亡率为47.5%。成年兔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8.
水貂阿留申病自1956年美国学者Hastsouyh和Gorham发现以来,已广泛流行于欧、美、亚洲20多个国家,成为当前威胁养貂业发展的三大疫病之一。近年来,国内一些水貂养殖场也有阿留申病发生,且有蔓延趋势。于1983~1984年我们对太原貂场作过调查,本病感染率为10.3%;经选父母碘反应阳性貂,进行配种,生下小貂观察半年,碘反应阳性貂占78%;病貂比健康貂产仔数平均少1.02只。  相似文献   

9.
1989年10月,在黄沙港与射阳港之间有5个貂场(户)共存栏貂574只连续发病,死亡113只,死亡率达19.7%,经实验室诊断和江苏农学院王永坤、江美娟两位老师鉴定,所分离的病原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  相似文献   

10.
发病情况 县外贸良种场1981年有西德长毛兔25只,发病20只,发病率为80%,死亡15只,死亡率为60%,致死率为75%。1982年有西德长毛兔144只,发病93只,发病率为64%,死亡68只,死亡率为47%,致死率为73%。临床症状 本病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1981年多数病例为慢性型,1982年多数病例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最急性型,突然死亡,有的病兔鼻孔流血。急性型,病程为0.5~3天,患兔粪便干硬,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致,粪表有白色  相似文献   

11.
1990年9月下旬,武威市某学校新近购买的供教学实验用兔发生大批急性死亡,经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实验室诊断为兔病毒性出血症,并对疫源地区的兔群紧急免疫接种,控制了疫情。 (一)发病概况 该校原自繁自养兔31只。为扩大实验兔群,9月中旬从本市清水、和平、柏树等乡镇购来成年家兔81只,实验用去20只,共存栏92只。9月21日,新购买的兔突然死亡2只,26~27日死亡达高峰,死亡数分别达13只和21只。期间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均无效。至10月4日,共死亡78只,发病率84.78%(78/92),致死率100%。  相似文献   

12.
1984年2月以来,无锡地区家兔中流行一种急性传染病,我们对流行区的15个乡、161个村、791个生产队、2746个疫点进行了调查,自1984年2~4月(73天内)共发病23045只,发病率平均55.54%,死亡21209只,致死率92.03%,死亡率为25~100%,平均为55.65%。死亡兔中98%以上是3~4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2月龄以内的幼龄兔很少发病死亡,即使死亡也是并发其他病。该病发生快、病势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是本地  相似文献   

13.
宁安市镜泊乡镜泊村曲某饲养水貂 1 5 7只 ,2 0 0 1年 9月 2 7日早晨有 6只水貂突然发病。病水貂主要表现精神不振 ,厌食 ,喜卧 ,喘息 ,于当晚 9时左右死亡 4只 ,至翌日又死亡 5只。1 临床症状病水貂精神极度沉郁 ,食欲废绝 ;呼吸迫促 ,头部频频上扬 ,鼻孔流淡红色液体 ;喜卧 ,站立不稳。多于发病后 1 2h左右死亡。2 剖检剖检病死水貂 ,肺体积明显增大 ,表面光亮 ,呈深红色 ,散在灰白色粟粒状结节 ,切开肺组织有大量淡红色泡沫状液体流出 ;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 ,支气管淋巴结肿大 ,呈暗红色 ;胸水增多 ,呈淡黄色 ;脾肿胀 ,呈桃红色 ;肝呈…  相似文献   

14.
水貂阿留申病是一种常见的水貂慢性、进行性病毒病,对养貂业危害较为严重。本病的损失不单在于其潜伏期长,传染率、死亡率高,尤为严重的是本病可以大大增加母貂的空怀、新生仔貂死亡和降低产仔率,使生产能力下降,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我国养貂业发展也很快,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也较多,为此加强进口水貂阿留申病检疫工作十分重要。1989年9月,辽宁某地貂场从国外引进5月龄煤黑色种貂2500头,其中雄性500头,雌性2000头。  相似文献   

15.
用从患貂病毒性肠炎(MVE)死亡水貂分离的强毒株,经牛睾丸细胞(CT)和猫肾传代细胞(CRFK)混合培养,强迫传代、克隆培育的MVE弱毒株扩增制苗,给不同品系水貂注射或口服1~5ml.未发生临床反应。注苗后12、60、70天和6个月攻毒,100%保护;对照水貂全部发病,50%死亡。通过对651只(次)水貂的安全性、免疫原性、遗传稳定性试验和中和抗体测定及同居感染试验,证明该弱毒株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宁安市镜泊乡后渔村某村民饲养水貂 176只 ,1999年 7月 16日发病 ,3d内陆续死亡 11只 ,死亡率为 6 .2 5 %。临床症状 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渴欲增高 ;鼻流粘液、呼吸困难 ;体温 41.0~ 41.5℃ ;下痢、排出灰绿色稀便、常混有血液 ,在痉挛发作后死亡。病理变化 肋膜、心内膜、心肌有针尖大至粟粒大出血点 ;肺暗红色、有粟粒大出血点 ,肺门淋巴结肿胀、出血、切面多汁 ;气管粘膜充血、条状出血 ;肝、脾肿胀 ;肾充血、皮质部有针尖大出血 ;胃粘膜点状出血 ,有大量粘液 ;肠道呈出血性炎症病变。实验室检查 镜检 :取病死貂肝、心血作…  相似文献   

17.
(一)发病情况 我县中堡公社1982年从辽宁省大林华侨果树农场引进了艾虎38只,于11月30日由海运到我县。由于途中连续阴雨,艾虎被淋受寒,途中死亡1只。到场第二天,又死亡1只。其余36只,大多数不喜吃食,并有严重的肠炎。曾采用抗菌类药治疗,病情似有好转,食欲、膘情均有所增。但自1983年3月20日以后,病情突变加剧。10天内发病18只,发病率达50%,全群大部分病兽消瘦,精神沉郁,体重急骤下降(平均由1000克下降为650克)母兽均不发情。  相似文献   

18.
本县东溪中学饲养长毛兔215只,于1985年10月16日全群爆发巴氏杆菌病,死亡13只,经药物抢救性治疗,5天后疫情平息。 (一)流行情况 从1983年建场以来,兔群时有个别的巴氏杆菌病例发生和死亡,但未造成流行。在这次大群发病的前夕,已发现由巴氏杆菌导致的斜颈病3例、肌肉脓肿2例、结膜炎4例。同时,气候骤变,气温由25℃下降至12℃,阴雨连绵;加之精料和青饲料缺乏(临时添喂豆腐渣),平时又未注意搞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使兔体抵抗力降低,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本病爆发。  相似文献   

19.
石膏样毛癣菌病是由石膏粉末样毛癣菌(Trichophyton gypseum)所引起,由于其侵入长毛兔皮肤后,被侵部位病变呈圆形结痂,故又称金钱癣(ringworm)。它是长毛兔生产的大敌之一。 (一)发病情况 某兔场自1984年下半年,就有个别兔发病,1985年9~10月为发病高潮。当时全场约有兔1600只,发病700只,发病率达43.12%,其中成年兔患病380只,约占成年兔的30%,且多见于哺乳母兔;1~4月龄的幼兔330只,约占幼兔的90%;而1~2月龄的仔兔几乎100%发病,死亡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貂枕骨与第一颈椎相连处缝隙较大的生理特点,于此缝插针处死水貂,简便易行,貂死亡快速,不损伤皮毛,可推广应用。 具体方法 助手保定身躯,把貂的嘴巴顶地或顶到木箱板上,使头和颈部形成弯曲,暴露术部,即水貂脑后枕骨与第一颈椎相连的凹陷处。术者用一根类似7~8号注射针头粗细的(不宜过粗,否则刺出血,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