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综述陈述一、产权概念界定产权概念如何界定,理论界分歧较大,主要有五种观点:第一种观点:_产权是以财产为客体的各种权利的总和,不仅包括财产所有权,而且包括所有权的各种权能,如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所有权是其权能的基础,所有权权能...  相似文献   

2.
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产权制度模式洪涛一、正确认识产权是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前提什么是产权?产权即财产所有权、债权及法定的一系列财产权的总称(PropertyRights),也就是指法定主体对财产持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处置)权及请求债务人...  相似文献   

3.
财产所有权的内容,是指财产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于其所有的财产可以行使的权能。而权能则是权利人在实现权利时所能实施的行为。《民法通则》第7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有权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而每项权能都有其相对独立性和可分性以及特定的含义,现分述如下:(一)占有占有是所有权人对于财产实际上的占领、控制。这往往是所有权人对于自己的财产进行消费(包括生产性的和生活性的)、投入流通的前提条件。财产所有人可以自己占有财产,也可以由非所有…  相似文献   

4.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我国宪法在规定国家财产所有权、劳动群众集体组织财产所有权的同时,还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  相似文献   

5.
一、唐朝政府对土地私有产权 保护相关法律及措施 一是保护私人土地所有权.所有权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百家论萃     
关于产权理论问题的若干思考产权是商品经济中以财产为客体的各种权利的总和,是社会民事权利主体依法对财产实行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并享有财产收益的权利和权能体系,是保障所有制形式实现的法权形式,是资源配置的生产关系基础。产权的特征:一、产权形式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二、产权内容具有经济的实体性和利益性。三、产权运动具有自主性和风险性。四、产权权能具有派生性和可分性。五、产权制度安排具有非均衡效率性。产权的规则和功能:主要包括产权界定规则、产权权益及其补偿规则、产权交易规则。功能有:一、财产归属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往往视其辖区内的国家遗产为地方资源,视自己为当然所有者和合法代表,因而理所当然地拥有对国家遗产的占有、使用、效益和处分的权利。这正是滋长各地擅自处分国家遗产并造成遗产破坏的主要原因。国有遗产是全民所有的财产,只有代表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才是国有遗产所有权的唯一主体,并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地方各级政府没有对其进行处分的权利。因此,  相似文献   

8.
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 企业产权制度是以企业财产权为核心以及由此而派生出的各种权利体系的综合,它是对财产所有、支配、使用、收益和处置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产权主体的地位、权力、利益、责任加以规定的法律制度。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就是对原有的财产关系进行重新调整,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国家与企业的行为规则,以及它们与一般产权主体和产权客体的关系。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目标,在于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完善企业法人制度,建立一种国家法律所有权(或出资者所有权,下同)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的产权格局,来达到企业产权关系清晰、责任明确,把企业真正塑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殖。具体讲: 一是产权关系明晰化。就是规范产权各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及各自经济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规范企业法人财产权主体与法律所有权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及经济利益。作为企业法人财产权,对占用的财产具有占有、支配、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现代产权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这是对现代产权制度的全新认识,为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什么是产权?经济学家解释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品的多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法学家从财产权利法律制度的角度,认为狭义的产权主要指所有权或物权,广义的产权则包括物权、债权、法人和企业财产权、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种财产权利。从权利内涵看,产权主要指两种权利:一是财产所有权,它反映财产的最终归属关系,这是产权的基础;二是在所有权的基础上派…  相似文献   

10.
财产所有权是国家、集体和公民依法对自己所有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依法制裁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所有权是司法机关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在公安行政执法中,公安预审工作通过对刑事被告人的审讯以及办理收容审查、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的发展总是与一定的产权关系相联系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交换而产生,交换的实质就是产权的让渡。这就要求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并成为产权的主体。因此,理顺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通过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进而构造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企业产权制度是以企业财产权为核心以及由此而派生出的各种权利体系的综合,它是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产权主体的地位、权力、利益、责任加以规定的法律制度。企业产权制度的  相似文献   

12.
产权和所有权之间不能画等号,但也不能将产权玄化、神秘化。产权就是主体对于财产的权利,包括财产所有权、财产获得权、财产利用权、财产占据权、债权、股权等。经济新探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经济利益日益敏感和关注,对个人财产及权利保护的需求和呼声日趋强烈,夫妻财产关系日趋复杂,因财产归属、占有、使用、管理、处分、收益及债务清偿等引发诸多纠纷和问题。面对新变化和新问题,我国现行的夫妻财产制愈来愈显示出其不足,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完善夫妻财产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一、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要求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要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基本要求。通过改革,使国有企业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从而达到:1.产权关系明确。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式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企业依法享有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和处分权利,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2.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  相似文献   

15.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具有决定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和全局的意义,以致近年来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和探讨的一个热点和重点。产权制度,是一项法律制度,是权利主体对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制度,即依法对一定财产的独立支配制度,属于民法物权制度的范畴。因此,对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直接关系到我国民法物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制定我国物权法以至民法典的一个根本性举措。  相似文献   

16.
法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法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第一,市场经济运行主体的自主性要求法制。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主体是以企业为主的法人。法人自主性的一个要求是财产的自主性,要求自主行使占有、使用和处分财产的权利,自主地运用财产负盈负亏。这就要求完善产权法律制度。法人自主性的另一个要求是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主进行生产经营决策。这就要求在法制建设中完善企业法律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用法律手段保障企业经营者管理的自主权,使企业能够摆脱作为政府部门附属物的境地。第二,市场经济活动的契约性要…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中的产权关系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由法律界定、维护和协调各经济当事人财产的权利关系。产权关系的界定,是经济活动有序、资源配置优化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产权关系、产权制度。一、产权关系与所有制关系的区别和联系产权关系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原始形态的产权关系是财产的占有主体,既是财产的所有者,又是财产实际占有者和使用者。奴隶制、封建制和小生产的产权关系,都属于这一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  相似文献   

18.
胡玉芳 《前进》2004,(5):46-47
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前提关于产权的含义,产权学派的代表人物各有表述。我国经济学界占主流的观点是把产权定义为对财产的权利,亦即对财产的广义的所有权,包括归属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它是人们(主体)围绕或通过财产(客体)而形成的经济权利关系,其直观形式是人对物的关系,实质上都是产权主体(包括公有主体和私有主体)之间的关系。产权界定就是把产权的各项权能界定给不同的行动团体。界定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法律机制,二是私下交易与商定。界定后的产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结构:(1)私有产权;(2)社团产权;(3)集体产权;(4)国有产权。产权界定…  相似文献   

19.
施志源 《理论月刊》2015,(2):105-110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是指国家对其所有的自然资源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国家所有"与"全民所有"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财产性等表明了其具有"物"的特征,将自然资源作为物权客体是适格的。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支配权是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核心。但支配权本身是抽象的权利,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支配权需要通过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四项权能来实现,这四项权能构成了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是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利益之所在,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知识产权是直接支配智慧产品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智慧产品是指著作、商标、专利等非物质产品,直接支配是指对智慧产品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智慧产品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具有财产价值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