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政治稳定是每一个政治体系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当代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政治稳定问题。在中国的政治体系中,中国共产党是政治领导的核心,以“党的领导”为标志的政治秩序决定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才能化解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才可以保持政治上的稳定;反之,如果忽视和削弱了党的领导,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权力腐败、分配不公、民族宗教冲突等,就极有可能引发社会危机,导致政治不稳定。然而,党的领导不可动摇的前提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因此,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权威性是实现中国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社会稳定是古今中外的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秩序。社会稳定取决于各种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本文试图从政治学理论的角度对社会稳定进行一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分析。文章主要从政治权力、政治文化、政治参与、政治发展4个方面阐释了其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政治稳定问题与中国政治秩序的基本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稳定的实质是政治秩序的存在与有效实施。政治秩序即为社会所公认的、能够产生出具有实际政治效能与合法性的政治权力的规则和制度。政治秩序能否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最终取决于其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中国的政治秩序是基于“共产党的领导”的政治原则而形成的政治规则与政治制度。这一政治秩序符合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成中国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政治稳定不仅是政治学的重要研究范畴,而且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首要目标和条件。促进转型期的中国政治发展,必须处理好变革与稳定的关系,在权威与秩序的动态发展中建立一种有序的社会政治态势,而正确分析意识形态领域影响稳定的基本变量并提出相应的战略决策,亦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寻求政治稳定的基本内涵包括了政治稳定构成政治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政治稳定形成政治现代化的保障体系以及政治稳定扩展政治现代化的价值目标。现阶段,谋求政治稳定的有效途径包括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以及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6.
政治发展是政治秩序的转化与变迁,政治秩序才是政治发展的终极目标。而民主只是政治秩序建构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政治发展的终极价值追求。从现有的经验看,现实政治秩序的建构都非一种单纯的组织形式,因而我们在努力寻求运用民主的方式来建构我们的政治秩序时应该谨慎。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价值、制度、组织三个维度对公共权力体系的秩序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在对中国公共权力的秩序的形成、调整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中国公共权力体系秩序的改革方向。中国公共权力体系秩序变革的方向,体现在价值层面上就是构建中国国情下的市场规则和法制秩序中内生性成长起来的公共权力体系、现代价值理念及权力运行规则;体现在制度上就是要恢复法制,要使各利益主体的权力行使都回到宪政秩序的制约之下;体现在组织层面上就是依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这是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王梓  王岩 《求实》2012,(3):44-47
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是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动态稳定,而不再是传统的社会静态稳定。政治宽容的本质是建立和维护有利于政治统治与管理和谐的政治秩序,通过尊重和保障政治权力对象的政治自由与权利,允许不同政见的存在并使它们得以和平共存,以实现社会的动态稳定。当下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既是发展的基础也是发展的目标,和谐社会应该是政治宽容下动态稳定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政治生活正在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它正以巨大能量冲击传统的政治秩序,重塑公众与政府间关系,既给政治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对政治秩序的稳定构成巨大挑战。互联网对于政治稳定而言犹如一柄双刃剑,它既可能是稳定基因,也可能是不稳定因素,孕育和激化政治动荡。  相似文献   

10.
政治整合理论是政治冲突与整合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来说,制度化整合是政治整合的基础;政治秩序是政治整合追求的理想;政治规则化是政治整合的集中体现;组织化控制是政治整合的最佳路径;寡头统治是政治整合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任何政治体系都始终处于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中。必须确保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动态平衡,正确分析政治现代化如何影响政治稳定,努力寻找实现政治发展中的政治稳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政治发展是政治稳定的目标和保障.只有在政治稳定中实现政治发展,才能跳出政治发展-政治动荡-政治僵化的周期律,走出政治发展与政治动荡的两难境地,实现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最佳结合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保持政治稳定的三层政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策视角出发,保持政治稳定的三层政策战略包括:制定和执行合理的大众性政策,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司法、强力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合理的政治性政策,包括政治力量吸收、执政党建设、民族、外交、政治危机处理、政治运行监督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知识分子政策,即政治教育政策,这与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特征有关,也与政治教育的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4.
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和国际因素等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维持着一个国家的稳定。但政治因素因为其涉及到了国家能否存在的问题所以显得尤其关键。  相似文献   

15.
政治生态价值秩序是系统化、整体化的政治价值观,决定着政治主体的政治参与、政治角色、政治态度、政治行为和政治选择。中国政治生态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政治文明标识,转型期以权力运行为核心的矛盾运动成为其基本演化动力。政治价值观及其价值秩序对于良好政治生态的建构具有决定意义,正确区分政治价值、政治价值观及其实现形式是构建合理政治生态价值秩序的前提。在政治生态价值秩序的建构中,效率与公平的平衡状态形构着民主的序位,多元社会和公共责任的选择界定着自由与和谐的维度和尺度,而公正、民主与法治在不同政治文化环境中的含义不同、实现形式迥异。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明的内涵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是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对应的范畴,是指人类改造政治生活所取得的积极的政治成果,它表现为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政治进步状态和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民主、自由、平等、解放的实现程度。政治文明具有稳定、发展和导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政治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本文在对政治现代化、政治发展、政治文明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辨析的基础上指出,政治现代化是所有民族国家绕不过的。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政治现代化问题。对中国而言,通过自上而下的渐进性的积累性改良,是一种既能保持社会稳定,又能逐步实现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可能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