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本文认为,分析哲学的语言观是一种同质语言观,即认为哲学的语言应该是确定的、无异质性。分析哲学家就是从同质语言观出发,对本体论哲学命题加以拒斥或治疗。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已把异质性提到了日程上。语言本质上是异质系统。从异质语言观看,本体论哲学命题多数是有意义的。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哲学,不仅要有批判的分析哲学,还要有进取的认识哲学。应该肯定本体论哲学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赵绥生 《岭南学刊》2009,(5):77-79,128
本体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典型模式。近代哲学拒斥形而上学,标志着本体论哲学思维模式的终结。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完成了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彻底革命,把哲学关注的目光转向了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类解放与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一切哲学最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它是与传统的本体论根本对立的全新哲学思维方式。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应该充分反映出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最高命题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主体论,这个哲学界的人类学本体论命题,在新说竞起之际由刘再复同志高扬于文学领域,一时聚讼纷纷。有人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有人则认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弃置和贬斥。这是一场经验与理性的冲突。 来自于经验的理由是,当今世界,自然科学领域里出现了新技术革命,标志着人的认识和实践的能动性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人对自然有了更大的主体支配权;而在社会生活领域里,随着世界性的改革潮流的涌现,人的主体价值受到了重视。为了实现人的幸福,也就必须充分调动人的主体创造性;而在文学领域里,随着人们内在精神世界的拓展深入,创作主体竭力发挥自己的能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在反思文艺学学科的论争中,主张回归文学学的学者揭露了已有文艺学研究的文学中心主义的倾向,但没有走上克服文学中心主义的正路;以文学学代替文艺学体系而又依然将该学科称为文艺学,无疑把文学中心主义推向了极致,这不是矫正,而是错上加错。因此我们有必要矫正文学学对文艺学的僭越,与此相应,重新出发的文艺学建构也应警惕本质主义的复辟、宏大叙事的异化以及文学中心主义观念,让文艺学真正回到多元共生的文学艺术本体。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在西方哲学的本体论传统中生成的,它有自己独特的品格,代表着本体论发展的最高成就。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实质,要以对西方哲学本体论的总体发展演变的认知为基础。而这一点正是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弱点。国内哲学界目前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壁垒森严,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应被打破。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马德宝近年来,由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引发了一场关于实践本体论的争论。这一争论的焦点是如何正确处理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的关系问题,与此相联系的是物质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哲学思维的本性的问题。只有正确地解决这三个...  相似文献   

7.
解读人类本体论追求的生存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何哲学所承诺的“本体论”都只能是自己时代的产物,本体论哲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蕴藏着不同的对人类生存的最深切期望和关怀内容,而人类历史的发展又总是迫使现有的本体论哲学接受各种挑战和批判,使本体论追求的生存内涵在不断地自我反思和自我否定中得到澄明。  相似文献   

8.
一 性本论——独特的本体论诠释 胡宏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命题作出了新的本体论诠释,提出了“性为大体”的本体论,使得湖湘学派有别于天(理)本论的程朱学派,也有别于心本论的陆王学派。 在先秦,“性”即人性,具体说来,有的指人的自然属性(荀子),有的指人的社会属性(孟子),从而奠定了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探讨人性的基本理论模式。宋以来,思想界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的讨论中,一种观点认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表述为物质本体论,不过是重复了旧唯物主义的结论,只是强调了物质世界对人的先在性、客观实在性及其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它没有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区别,没有显示出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始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问题,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他们没有摆脱观察者的视角,因而其所理解的哲学仍然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不是"改造世界"的哲学。要真正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改造世界的哲学,就必须从参与者的视角来思考有关问题。从参与者视角来思考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的问题,能够避免把本体论的命题实证化;从这个角度来思考认识论问题,能够避免对认识过程的实证化描述;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历史问题,能够使我们对历史认识的客观性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80年代起,笔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理论进行了长达30年的持续研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这一关键性命题和研究纲领,并逐步建立了剩余价值哲学本体论和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采用剩余价值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哲学方法对"社会基本矛盾"问题进行解读,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的极大丰富,社会基本矛盾从"人与物的矛盾"向"人与人的矛盾"发展和转变的必然逻辑,以及"人民内部矛盾"与"人性矛盾"的本质区别和理论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亚 《求索》2007,(7):138-139
得意忘言本为哲学命题,它揭示的一些内涵可与文学审美领域相通,但在向文学审美领域转换时,也存在圆凿方枘易引起误解的一面。从庄子的得意忘言,以及王弼发挥的得意忘象、得象忘言得以成立的几个前提入手,可以更清晰地发现该命题在转入文学审美领域时的局限性。忽视文学本身的特色,侧重哲学上重意轻言的倾向会在文学领域形成弊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对本体论的一元论王新生本体论是古代哲学和近代思辨形而上学的重要内容,而为万事万物寻求一个统一的本体论基础,并以此说明世界的多样性则是古代哲学和近代思辨形而上学的根本任务。自近代始,西方哲学中的许多流派对思辨形而上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动...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国当代的文艺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反反复复、风风雨雨,尤其是经过新时期十余年来的文艺实践和文艺论争,在认识文艺的一个基本点上逐步取得了共识,这一基本点就是众所周知的一个文艺理论命题:文学是人学。当代文艺理论中,无论何种文艺观念和文艺学说几乎都与这一基本论点保持着某种精神上的连结。文学是人学命题的主要内涵是,文学是表现人的,表现人的性格、情  相似文献   

15.
西方美学的美本质研究有其独特的哲学背景,具体而言,西方哲学史有一条“本体论──认识论──本体论”的脉络。以此为基础,西方美学对美本质的研究也就有着浓厚的理性主义认识论哲学的历史气氛和文化传统,当代西方美学的主观性、相对性和非理性倾向并未从根本上走出西方哲学的二元论传统。  相似文献   

16.
传统本体论终结后,马克思哲学依然禀持着“人的解放”的本体论承诺。但是,他的哲学的形象以及出场路径同传统哲学全然不同,他通过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理论批判和对旧全球化时代的实践批判,把哲学立足于坚实的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并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历史性发展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路径启示我们,马克思哲学对时代问题的敏感以及积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所持的主要观点有: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另一些论者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终结了本体论。仔细分析这些观点,我们会发现其间的分歧首先是基于对本体和本体论的不同理解而形成的。 一、对本体、本体论的不同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西方哲学的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的  相似文献   

18.
袁循 《理论月刊》2024,(2):132-141
当今中国的文学本体论研究面临着地理维度的缺失。站在文学地理学的立场上提出构建文学“地理本体论”的设想能在一定意义上引导文学地理学对文学的本质、起源、发生、形态与发展等问题作出新的思考,形成和完善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与学科体系,有助于推动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9.
方明  李光 《前沿》2010,(21):37-40
人通过"物"在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像——"镜像"得到的对世界的把握是否能够反映世界的本原?这一发问涉及哲学史上对本体论的探讨。马克思主义没有建构独立的本体论哲学,但对本体论哲学关注的问题给予了回答,通过翻转"镜像"本体论,在回答方式、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方式上超越了本体论哲学。  相似文献   

20.
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与话语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文艺学范式的转换与话语重建金元浦一何为文学范式?文学范式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从事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文学共同体所一致遵循的一般理论原则、方法论规定、话语模型和应用范例。它不同于文学研究中某个批评家使用的独特方法或风格特色,而是对全部文学现象的总体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