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共军事工作的指导举足轻重.在这一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共军事路线的指导方针大部分错误但不是完全错误.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并没有一成不变地始终强调"城市中心论".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共产国际主张开展游击运动、发展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对中国红色政权的成长壮大客观上是有利的.本文依托近年来解密的俄国档案资料,同时借鉴部分新发表的研究成果,尝试对这一时期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共军事工作指导策略的演变与影响作一粗线条的梳理和评析.  相似文献   

2.
李伟 《湖湘论坛》2005,18(5):77-79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关系的课题研究,近几年在领域的拓展、深度的开掘和方法的创新方面,都有了长足的推进,但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缺憾,需进一步努力挖掘和改正。  相似文献   

3.
贺慧 《传承》2009,(10):10-11
长期以来,中国的土地问题是社会各种矛盾冲突的集中体现。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大革命从开始酝酿到最终失败,联共(布)、共产国际对其一直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其对中国土地问题的政策经历了从改良时期到自上而下进行土地革命的时期,到最后转变为自下而上进行土地革命。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中国的土地问题是社会各种矛盾冲突的集中体现.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大革命从开始酝酿到最终失败,联共(布)、共产国际对其一直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其对中国土地问题的政策经历了从改良时期到自上而下进行土地革命的时期,到最后转变为自下而上进行土地革命.  相似文献   

5.
安济森 《传承》2015,(3):26-27
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联共(布)远东局代表,其五次赴华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及国共合作,在中共建党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维经斯基作为记者来华,在对中共的工作指导中注重创建中共宣传鼓动事业和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宣传鼓动工作和中共的创建及其后各个阶段的革命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1928年7月,共产国际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会前,作为国际执委会主要领导人的布哈林草拟并签署了提交大会的《国际形势与共产国际的任务》的总结报告提纲。这一提纲未经联共(布)代表团审议,就分发给出席大会的各国代表团。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中央认为,这不仅在工作程序上违反了以往的惯例,而且更重要的是,该报告提纲在如何估计资本主义的问题上,存在着类似社会民主党人希法亭的“有组织的资本主义”的机会主义观点。因为“照布哈林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共产国际中期活动的评价共产国际中期一般是从1924年列宁逝世后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起,至1935年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前为止。这段时期共产国际从指导思想到具体实践活动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对国际共运的发展来说,消极作用更多。斯大林为共产国际活动提出的指导思想是:国际无产阶级应促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保卫世界上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实现这个指导思想很容易把苏联一个国家、联共(布)一个党的利益置于一切之上。而共产国际的集中领导和苏联人在共产  相似文献   

8.
正廖仲恺是受到孙中山委托参与黄埔军校筹备与创建第一人,从参与筹措到与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协商确定在广州创办党义军官学校并主持建校,代理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后任黄埔军校首任党代表以及所有驻广东各军总党代表,全力支持孙中山先生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辅佐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积极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捍卫者,他与中国共  相似文献   

9.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强调争取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特别是争取与中国为邻的俄罗斯等国家政府和人民援助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5月5日,他发表就职演说,说:对国内天然资源的开发则 “抱开放门户主义,欢迎外国之资本及技术”到中国投资,办各项建设事业。 12月23日,孙中山与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共产国际委员荷兰人马林在桂林会谈。马林提出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创立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孙中山心响往之,于是,国共合作,创办军校的思想萌芽,联俄、联共的思想从此产生。(…  相似文献   

10.
阿荣 《前沿》2005,(3):159-162
认清社会性质是认清一切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基本依据。20世纪 20年代末 30年代初发生的社会性质问题论战是从联共 (布) 和共产国际内部因中国革命问题的争论而引起的。大革命的失败是这场论战的导火线。这一争论先传到党内, 后扩展到了社会。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批判的是托派。随着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深入, 论战扩大到了史学界, 发生了社会史问题论战, 后又发生了中国农村社会性质问题论战。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一著作给这场论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1.
导致前苏联共产党亡党亡国的原因很多,在党内民主建设上的失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党员意愿表达是党内民主的基础。前苏共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在党员意愿表达方面经历了党员意愿受到尊重、备受压制和党员意愿无边界表达三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应借鉴前苏共的经验教训,在党员意愿表达上要始终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不动摇,正确支持引导党员的意愿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经历了与国民党的战争博弈、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的三次重大转型,每一次转型都是一次适应性的实践,每一次实践都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提供了思想资源,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实践则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政治文化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中越两党都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由于同属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又面临着大致相同的历史任务和社会发展阶段,因而中越两党在忧患意识方面共性颇多。但党情、国情、社会复杂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又使中越两党的忧患意识具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董拔萃 《统一论坛》2008,(6):15-16,63-66
3月18日,台湾岛内的一场选举,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政权被民众唾弃。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国共交流平台进一步扩展,海协、海基两会恢复商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已经形成。但是,“两国论”、“一边一国”论、“一中一台”等分裂言行在岛内外却未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5.
俄国十月革命后,列宁站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民族和殖民地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共产国际指示日本共产党筹建台湾共产党。1925年11月,在中共的推荐下,林木顺与谢雪红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为台共建党做准备。1927年10月,谢雪红、林木顺在莫斯科被共产国际执委片山潜召见,片山潜正式代表共产国际向他俩传达了筹建台湾共产党的决定。在共产国际、日共、中共指导和帮助下,1928年4月15日,台湾共产党在上海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理解这一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全面、正确地理解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是与西方多党制和某些国家的一党制的根本区别。它对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侵蚀 ,反对国内一些不良的政治思潮 ,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存在、发展和广阔前景入手 ,对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的领导地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姚桓 《桂海论丛》2012,28(2):12-16,2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中,高度重视自身的先进性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讲,主要有:发挥思想建设的引领作用,把阶级性、先进性与代表性、群众性相结合,回答时代挑战,形成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布局;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做好干部工作;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把党的先进性建设落实到基层,是先进性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培养党政干部的思想。这些思想为执政党培养千千万万优秀的党政干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思想来源。归纳起来,共产党培养党政干部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培养的核心目标;二是坚持为人民服务是培养的价值归宿;三是始终提倡德才兼备的培养标准;四是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培养作为培养的主要方式;五是把机制体制建设作为培养的根本保障。以上从培养目标、价值、标准、方式、制度保障等几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共产党培养党政干部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9.
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近10年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在开拓性的探索中创立科学发展观,又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科学发展观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又给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共领导人逐步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错误抛出自由化改革,引发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泛滥,导致意识形态全线崩溃。以"公开性、多元论"为特征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动摇了马列主义理论基石,信奉"市场万能"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摧毁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历史翻案"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扭曲苏联共产党形象,鼓吹"大俄罗斯"的民族沙文主义思潮引发苏联国家认同危机。多元社会思潮的催化剂效应,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合法性全线崩溃,最终瓦解了苏共,毁灭了苏联。苏共在处理多元社会思潮问题上的教训十分深刻,对我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警示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