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10,(11):F0002-F0002
宋代以奢华著称,蓄妓之风也颇盛行,达官贵人、文人骚客多与歌伎交游,“官伎承值,征歌侑酒”。有资料称名相寇准居官清廉,以其“终生不蓄钱财,.家中无歌伎”为论据,可见在当时蓄伎之风何等盛行。但有意思的是,寇准大概也有此好,他的侍妾倩桃曾以诗讽喻寇准,诗中有“一曲清歌一束绫”之句,可见寇准出手还是颇为大方的矗而且,寇准也并没有“痛改前非”的意思,他在回复倩桃的诗中说:“人间万事君休问,且向樽前听艳歌”。  相似文献   

2.
卖官鬻爵在中国古代并不算是什么新鲜事。然而作为一国之君,整天声色犬马,吃喝玩乐,将国库挥霍一空了,却不例行节俭以渡难关,而是另辟蹊径,把官职当做商品一样,明码标价,公开出售,还像买卖东西一样的讨价还价,这样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空前绝后的了。这些便是东汉灵帝刘宏的“杰作”。  相似文献   

3.
汤一原 《法制博览》2011,(12):28-28
如果把姚明比作一家上市公司的话,那么他就是在美国和中国两地同时挂牌的A+N股,所以两国有那么多“投资者”为他的“停牌”隔空舌战也就不足为怪了。至于他们争论不休的焦点——到底是美国俱乐部的利益重要,还是中国国家队的成绩重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则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  相似文献   

4.
《法制博览》2009,(21):60-61
治乱世的前提是除暴安良,这是曾国藩一贯的理念。所谓积玩之后,振之以猛;但愿良民有安生之日,即身得残忍严酷之名亦不敢辞……曾国藩的严酷,为他博得了“曾剃头”的绰号,但也稳住了湖南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1984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厂长,曾受到当时的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从此,一脚踏进中国官场。1992年,他罢免市长不成,反被“公、检、法”联合专案组关押214天,受尽折磨。《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以长篇报告文学《以人民的名义》,详细记录了那场发生在基层中国的政治风波,为他在中国政治史上留下了特别的位置。此后10多年里,他先后以省、市人大代表的身份,正科级“财委主任”、副处级“蔬菜局局长”的职位,浸淫在湖南娄底——这个中国中部贫穷地级市的种种政治纷争之中,乐此不疲,他也因此6次被立案查处,被他的上级领导列为三大“政治毒瘤”之…  相似文献   

6.
古往今来,以“弑君”而享忠臣之名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南宋末年的陆秀夫。陆秀夫是楚州盐城人,三岁时,举家移居镇江。1256年,十八岁的陆秀夫考取进士,同一榜的状元就是文天祥。当时,两淮制置使李庭芝镇守扬州,  相似文献   

7.
饮早茶     
《南风窗》1989,(6)
“北京狗”与“地老虎”“北京狗”是世界名犬之一种,在国外出版的大型名犬画册中,都有它的尊容。一个著名大学的生物系某教授正在研究野生动物,希望找一只“北京狗”,可是在国内南北奔波,东西寻觅,居然毫无所获。“北京狗”绝迹了吗?不。这位教授说,国外与香港都有的是,不过要“引进”却又要费一番功夫。他感叹地说:“国内由于防止狂犬病,这么多年一直禁止养狗,结果连名犬也趋于消亡了。香港几乎遍地皆可见狗,他们并不禁止养狗,也没有出大毛病,是否在防止狂犬病上有一些灵药呢?”这位教授呼吁重视野生动物之保护,他说他曾经建议北京某酒厂不要出“虎骨酒”,因为老虎在国内已经日渐稀少,不堪再“拆骨”了。如果  相似文献   

8.
杨荫榆之死     
刘玉真 《法制博览》2010,(19):50-5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凡是被鲁迅批评过的人物,我们都在心里把他打入了黑名单,称之为“反动文人”、“走狗”。如果用放大镜也找不出他们观点的反动,那就称他“帮闲文人”。但是,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发现鲁迅也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的言论并不都正确,被他批评的人不都是坏人,遭到鲁迅多次讽刺的杨荫榆女士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9.
《福布斯》杂志曾把他评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然而他说“中国没有100%的商人”……  相似文献   

10.
孙存准 《法制博览》2009,(11):25-25
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勤政著称。当然,朱元璋勤政是有原因的。表面上看,是因为他亲手废除了秦汉以来一直沿用的丞相制,独揽大权,独断朝纲,且事无巨细,皆“躬亲之”。但深究起来,他的勤政缘于他的山寨式治国。  相似文献   

11.
“提倡分裂中国的人,一定是野心家。”①孙中山阐述三民主义时,有这一重要论断。当分裂中国“七块论”和“特殊两国论”相继泛起于台湾时,为之愕然的中国人,心里都应会有伟大的孙中山先生这一告诫世人的警钟回响,进而对当今台湾政治赌徒的冒险,以及由此引起的两岸关系危机,倍增警惕意识。“两个中国”制造者是中国之仇敌孙中山先生一生中有许多文章和谈话,包括他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都贯穿和包含了中国统一的思想,并把中国统一视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前提条件。他在一次谈话中严正指出:“我辈热中于统一中国。……民国之幸…  相似文献   

12.
(一)今日之中国乃“世界之中国”梁启超曾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上世史、中世史和近世史三个时期,并相应地把中国的身份概括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梁启超:《中国史序论》,载《饮冰室文集》卷34,商务印书馆1925年版,第25页)。无论这第三阶段始于何时(梁氏大概是以18世纪末的“海通”为开端),至少自中国的孤立状态被西方坚船利炮强行打破以后,中国就已被纳入现代国际体系,进入“世界之中国”的发展阶段。这个历史经验,深刻影响了中国的价值体系与国际观。在中国人看来,这个西方主导的外部世界所奉行的是弱肉强…  相似文献   

13.
二战期间,一位曾留学日本的中国破译专家准确地破译了日军将要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在太平洋战争后期,他又破译出山本五十六座机出巡密电,令不可一世的“海军之花”命丧黄泉。这位两创破密奇迹的中国“暗战天才”就是池步洲。  相似文献   

14.
课业负担越来越重,玩的时间越来越少,孩子的活动空间除了教室就是寝室,这是很多中国中小学生的生活现状。一位外国专家曾用“笼子效应”来表述这种现状。江苏省常州市有位名叫徐鹰的父亲,他的儿子徐奥特别贪玩,让老师很头疼,但在徐鹰眼里,贪玩也是孩子的优点。他决定把儿子放出“笼子”,就是让孩子回到一种自然和放松的学习状态,徐鹰把他的方法称为“绿色家教”。四年后的2006年10月15日,就读于常州市一中初二(四)班的徐奥在国际机器奥林匹克比赛亚洲区选拔赛上夺得冠军。更让人吃惊的是,徐奥的文化课成绩也一路蹦高,直至蹦到全班乃至全年级前列.  相似文献   

15.
常强 《法制博览》2009,(21):58-59
宰相历来被公认为是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超高级职务,值得众人仰慕。在古代中国,谁能荣登相位,必是光宗耀祖、风光至极之显事。然而宰相也有苦恼,毕竟他们没有将屁股下的位子传之子孙的特权。帝制时代之下,天生高贵者仅有皇室这么一家子,皇帝自然至高无上.除他以外,在尊位的金字塔上,真正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把手”位置的,实际上是皇帝权威与地位的法定继承者——皇太子。  相似文献   

16.
对西方媒体散布“中国威胁论”的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体及部分政客、文人,大肆炮制、鼓吹“中国威胁论”,不时掀起阵阵反华舆论浪潮。自1992年至1999年秋,他们先后抛出几百篇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文化威胁论”等文章、评论和讲话,把中国诬蔑为“新的邪恶帝国”,是具有“好斗行为、正在崛起而且容易激动的  相似文献   

17.
一个新农协的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仍是乡土中国,仍是乡村中国。 因为,乡村这样广大;因为,乡居仍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为,乡土的情感仍然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 我们希望中国充满着好消息——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和谐的新乡村。 什么是和谐的新乡村,怎样才算? 二战后期,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提出“四大自由”的口号,即“言论的自由、信仰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斯时,有位中国人做了个补充,他说;我们不能只拥有四大自由,还有第五自由,比较其他四项都伟大,没有它,他们就没有四大自由。 他说的是“免于愚昧的自由”。 这位中国人即是著名教育家晏阳初先生(1890~1990),他曾被美洲学术届共推为“对人类发展做出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 2003年夏天,编者拜访了多位对农村问题有深切关注的朋友,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及了晏阳初先生。而他们不仅缅怀着前辈的伟人,同时,他们在身体力行,深入民间,用晏阳初先生的话说,是“以表证来教学,从实干来学习”。同时,行事的原则是“不是救济,而是发扬”。即激发农民朋友们的主人翁意识。 培养他们自发自动的精神——晏阳初先生的身后并不寂寞。 这些深入民间的朋友,也是我们本期独家策划里的作者,或是故事里的主人公——于建嵘先生、高战先生、赵树凯先生、唐昊先生、朱雨展先生、黄卧云先生,他们都发现:中国的农民弟兄们,一直在致力于“免于愚昧的自由”,而且,许多中国农民们的精神状态,其实并不会比诸多城市里“有知识的人”、“养尊处优者”,更缺少自由与尊严。当他们深入乡村,他们也被爱,被责任所激励与推动着。 我们应当帮助乡村!并在这样的过程中,与之融合,自助,共进。 因为,中国,从更大意义上来说,就是乡土中国。 因为,乡村的和谐,就是中国的和谐,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真正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距离     
禾禾 《法制博览》2010,(2):31-31
一般来说,封建王朝的开周之君大多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的雄主。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无疑是一位雄主,但他偏偏喜欢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一个“上管天文,下管地理,中间管空气”的主儿。他不仅对官场控制得风雨不透,而且对臣民的衣食住行“悉心关怀”,甚至对臣民的家务事都“具体过问”,把中国的“圈养”式牧民之术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5):29-29
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13年,“掌仪天下之政”,但是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时候,却因“贪污受贿”的罪名被弹劾下狱。如何才能脱身呢?你可能想不到,他向朝廷举报了自己一条更可怕的罪——“谋反”。  相似文献   

20.
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13年,“掌仪天下之政”,但是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时候,却因“贪污受贿”的罪名被弹劾下狱。如何才能脱身呢?你可能想不到,他向朝廷举报了自己一条更可怕的罪——“谋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