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霞飞 《党史文苑》2005,(11):47-51
江青是个特殊人物.她是"四人帮"的核心,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下了累累罪行,于1976年10月6日被中央隔离审查.江青被隔离审查时和之后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本文根据江青被捕之后接触过她的人的回忆等真实史料,描述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  相似文献   

2.
张兰花,是二师三十三团十九连的一名普通农业女职工,也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0年来,她所承包的79亩棉田为团场上缴了40多万公斤籽棉;在生活中,她相夫教子,毫无怨言,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小家庭.她热爱团场,热爱这片土地,像兰花那样给团场增添一点绿色.她连续十年被团评为"先进生产者"和"五好职工";2007年度被二师授予"植棉高产状元"荣誉称号;2008年被兵团评为"植棉高产个人"荣誉称号;2009年被二师评为"和谐家庭",连续三年被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致富带头人,连续两年被评为二师"优秀共产党员".这些光荣的称号是和她辛勤劳动、默默奉献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在渭河源头的渭源公路段,有一位普通的养路女工.丈夫部队执行任务中不幸致残,1993年又下岗,失去了工作,儿子在小学读书,她一个人担负着一家3口人的生活,但她无怨无悔.在公路战线上,她连续7年被甘肃省定西公路总段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个人"、"青年岗位能手",1998年被甘肃省交通厅授予"全省优秀养路女工",今年"七·一"前夕,她又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相似文献   

4.
党员付妈妈     
"七一"前夕,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付妈妈"的燕山大学东北分院办公室干事付桂荣,又被评为"岗位闪光"先进个人.52岁的她,除了本职工作还兼任宿舍管理员,每天白天在办公室忙活完了,晚上都在学生宿舍靠楼门最近的那个房间陪着学生们度过.学生们有啥事都愿意跟她说.她对学生们真的像亲妈妈那样.  相似文献   

5.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是<共产党宣言>中的第一句话.这种别具一格的表述虽然带有鲜明的马克思的语言风格,但其内涵却表明,在当时资本主义非常强大的欧洲,她确实是属于"异类".她的"异类"面貌就在于她的先进性.她的主张先进.她宣告:要代表一切被压迫、被剥削的人们的利益,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她的组织成员先进:先进的社会力量--工人阶级,而且是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更重要的是她的指导思想先进.她以人类最科学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从中获取了永不枯竭的思想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6.
在川南叙永县落卜镇大屯村,有一位被评为"四川省百佳村党支部书记"的女支书,村民称她是带领大家致富的"女头雁".她就是省九届、十届人大代表胡在友.  相似文献   

7.
韦尔斯: 在延安的时候,我常与丁玲聊天。她当时仅31岁,却已作为中国小说界首屈一指的女作家而名扬天下。她非常自信,是各方面特别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开路先锋。她是厉害的湖南人之一,在坚持自己的思想主张方面,与毛泽东没什么两样。这导致她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并逐出北京,尽管未被关进大牢。  相似文献   

8.
文娴 《广东党史》2014,(3):20-22
正民国时期,她以时尚俏女郎登过《良友》画报的封面;她是茅盾小说《虹》中所描写的新女性"梅女士"的原型人物;她坐过纳粹德国的监狱,写出了影响世界的《在德国女牢中》;她与苏联大文豪高尔基成为挚友,被斯大林钦定为高尔基的棺木执绋人;抗战时期,她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女将军;这位四川美女与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的陈毅还有一段"互等三年"的恋情……  相似文献   

9.
今年41岁的吕红,是农六师宾馆的一名普通员工、共产党员,在农六师宾馆度过了6个朴实但又不平凡的春秋,6年来,她共同参与并见证了农六师宾馆从艰难走向发展的岁月,如今在宾馆担任服务员领班的她多次被单位评为"服务明星",2011年5月被农六师五家渠市评为"十佳服务标兵",2012年4月又被农六师五家渠市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策·燕妮是近年来德语文学界最引人注目的青年女作家之一.1997年她的<花粉屋>一问世就成了瑞士最畅销的小说,她本人也因此书而获得当年德国最有影响的图书奖--"法兰克福图书奖".随后该小说被翻译成26种文字.2000年她的第二部小说<海螺的呼唤>出版同样获得成功.她的小说<花粉屋>和<海螺的呼唤>主题是家庭,讲述的是68青年的后裔在孤独氛围中成长,渴望被爱,被关注.  相似文献   

11.
当听说陈立媛的家庭被鸡西市总工会评为"文明家庭"标兵的消息时,我在为她感到高兴之余,又平添了几分敬佩.作为一个既钟爱自己的事业又热爱家庭的职业女性,她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  相似文献   

12.
宋庆龄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人物。她出生于晚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作为清政府选定的第一批"官费女生"留学美国。中华民国时期,她投身民主主义革命,由于是孙中山的夫人,她被尊为"国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一直担任国家领导人,参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81年,她被授予国家名誉  相似文献   

13.
魏萍是<今天快报>的记者.这天,她应A县县委宣传部的邀请,前去采访该县新农村建设情况.上个月,她采写的一篇A县创办"玉米产业开发区"的长篇报道发表后,被多家媒体转载.为此,A县县委书记特意给她打电话致谢.  相似文献   

14.
正她为父老乡亲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老老少少都竖起大拇指用苗语叫她"如阿雅",汉语译为好大姐。她在带民发展红肉蜜柚产业和推广农村科普等方面发挥了表率作用,2013年7月,被中国科协、国家财政部评为"农村科普带头人"。她叫杨华,是铜仁松桃自治县太平营乡白果村如阿雅观光农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因为她的执着,白果村由过去的荒山闲土之地,变成了"黄金"之地。2009年,杨华在松桃自治县第二  相似文献   

15.
霞飞 《党史博采》2008,(3):23-28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涌现的北京红卫兵五大领袖中,有两位女性,一是写了所谓"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聂元梓,另一个就是北京师范大学"井冈山战斗团"女"司令"谭厚兰。与其他三位造反司令有所不同,她在读大学之前有工作经验,是共产党员,造反前正以调干生的身份在北师大读书,,她戴一副普通的白框眼镜,身着旧布衫,给人的印象是朴素而有些刻板。谭厚兰在"文革"初期颇为春风得意,没料到,她得意的时间不长,就栽了跟头,先后被下放锻炼、隔离审查、监督劳动。"文革"结束后,她受到追究。谭厚兰从1966年8月成为红卫兵领袖之一,到1968年10月被下放锻炼,她得意的时间仅仅两年零两个月,真可谓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16.
"阿六姐好。"走在墨江县联珠镇的街头巷尾,常常会有人主动跟她打招呼。尽管许多人她并不认识,但是大家都很乐意把她称作"阿六姐"(她在家中排行第六,被家人称作"阿六")。"阿六姐"称呼的背后,是群众对她的认可和信任。她就是墨江县妇联主席刘敏质。编织幸福"热心人"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杂志2008年第四期在"人物春秋"栏目中刊登了湖南省档案局黄禹康先生的"贺子珍与她的儿女们"的稿件.有关这个方面的材料,笔者也看到了一些,总的感觉是,大同小异相互转摘的多,立足历史反复论证的少.  相似文献   

18.
她,一个与一代歌后邓丽君有着相同名字的女子,一个长年从事特殊教育的年轻教师;在"5·12"大地震中,她是学生以生命相托的老师,被授予"教育系统抗震救灾英雄"荣誉称号;在特殊教育的岗位上,她把青春和美丽,把所有的爱和笑颜都献给了那些智障和残障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9.
王采南 《党史纵览》2007,(12):49-52
朱旦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人.她的第一位丈夫,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毛泽民被害后,朱旦华等人被党组织营救回到延安.她的第二位丈夫是方志敏烈士的弟弟方志纯.方志纯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西省省长并任省军区第一政委.朱旦华和毛泽民的儿子毛远新,在"文化大革命"中曾任辽宁省省委书记,是毛泽东最信任的人之一.  相似文献   

20.
"她有副热心肠,扶贫帮困的事情她做了不少,连队的孤寡老人她也操心.""她丰富了连队的文化生活,义务调解群众间的各种矛盾和家庭纠纷,协助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愧为一名中共党员."农九师一六六团六连领导职工这样评价唐建玲.多年来,唐建玲从事连队妇代会主任这个只干工作,不拿薪水的岗位.但她无怨无悔,心系连队,满腔热忱地为连队做了很多工作.她组织连队女职工开展"巾帼科技带动"工程.2010年5月,她又被兵团妇联授予兵团"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