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若干阶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陈独秀、李大钊“相约建党”的全过程,认为可以分为酝酿、发动和创建三个时期。陈独秀和李大钊由相识到相约建党,经历了革命斗争的实践锻炼和考验,从而产生相约建党的共识,这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酝酿时期。在发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按照共同约定,分别在南方和北方发动进步力量,团结先进分子,聚集革命力量,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创建时期是指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努力下,党的全国统一组织得以建立,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最后实现。  相似文献   

2.
遵义在唐代以前称“播州”,唐代以后取义于《尚书》“无偏无颇,遵天之义”之句,改名为遵义。然而真正使遵义闻名中外的,还是城内20世纪30年代的一座记录中国革命重大转折的建筑——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红军攻占了黔北重镇——遵义。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于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在发动新文化运动和创建中国共产党时期,比较注意对青年干部的团结和培养工作,很多青年因为得到他的关怀而获得新的生命,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蔡和森即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不久改名为《新青年》),吹响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在湖南读书的蔡和森、毛泽东等人幸运地收到了杨昌济老师从北京寄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1879—1942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将。他的思想体系是庞杂的。本文想择其一个侧面——爱国主义作一简单剖析,并从这一角度探讨陈独秀发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
自1921年至1927年,陈独秀一直是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陈独秀面对危机领导无方,在党内群起反对之下被迫辞职,1930年被开除出他一手创建的中国共产党。此后,陈独秀便以中国的托派自居,成为“中国共产党左派的反对派”。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的前身为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改名之初,校内封建官僚习气依然如故,学生多是仕宦子弟,他们来此读书,无非是为日后的官运仕途谋一身价和资格。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将北京大学腐蚀得乌烟瘴气、混浊不堪。1917年1月,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莅任之初,便表示要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改造旧北大。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聘请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  相似文献   

7.
刘亚丽 《党史文苑》2007,(12):32-35
1915年,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其宗旨是:“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志也”,“只从事国民运动,勿囿于党派运动”。由于陈独秀不涉“时政”和“不党”的双重声明.以及他切实改造国民性的努力,吸引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参加到《新青年》当中来,使改造国民性为主流的文化启蒙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旨。  相似文献   

8.
博览     
“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一个重要过程。陈独秀、李大钊最初相识的时候,思想并不一致,他们是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心灵逐渐沟通,实现了由相识到思想上的相知、以至于相同,最后达到了相约建党的共识。陈独秀、李大钊经过新文化运动,特别是五四运动的战斗经历,结成了伟大的革命友谊,他们共同感到有必要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约定分别在南北方,发动进步力量,聚集先进分子,最终达到建立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发动时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20年2月李…  相似文献   

9.
正1927年4月,蒋介石集团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总书记陈独秀一筹莫展地说“:革命现阶段的问题,既不是退却也不是进攻……”他的犹豫不决、思想混乱,使得党中央无法决策。这期间,以任弼时为首的团中央,旗帜鲜明地与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作斗争。任弼时和团中央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党在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他青年时期曾留学日本 ,接受明治维新的教育 ,并积极参加爱国活动 ;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为《新青年》) ,宣传革命思想 ,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他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毛泽东称“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在 192 0年发起组织共产主义小组 ,在党的“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在党的“二大”和“三大”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和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在党的“四大”和“五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 ,192 7…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1879——1942)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上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 1932年10月15日下午7时,陈独秀由于内奸告密,于上海被捕。他不久即被押解到南京军政部军法司,随即移送江苏地方法院看守所拘押。国民党南京政府控诉陈独秀“危害民国”、“叛国”等罪。江苏高等法院于1933年4月14日、15日、22日三次公开审讯陈独秀案。此案在当时,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密切注意,附近人士都纷纷赶往旁听。据当时  相似文献   

12.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927年4月,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失败。为此,中共中央于同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与会的不少同志对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以及共产国际代表、苏联顾问在处理国民党、农民土地、武装斗争等问题上表现出的右倾倾向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因为在3月下旬,陈独秀还主张“要缓和反蒋”,并在4月5日同汪精卫一道发表宣言,要求大家“立即抛弃相互间的怀疑……”使一部分共产党员放松了警惕,而实际上几天后蒋介石就发动了反革命政变。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  相似文献   

13.
《北京党史》2009,(6):14-14
2009年10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举办了“纪念陈独秀诞辰130周年学术座谈会”,就“陈独秀与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陈独秀与中国革命”、“陈独秀的学术及文艺贡献”、“陈独秀的抗日主张”等问题进行了学术座谈。  相似文献   

14.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危机,人民痛心疾首,奔走呼号抗日救国。各个中间势力的政治派别、社会名流以及国民党内部的进步人士都十分活跃,纷纷提出挽救时局的主张,九一八事变使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动,民族矛盾骤然上升。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陈独秀也积极地提出了反蒋抗日的主张。1931年10月初,陈独秀连续发表《抗日救国与赤化》、《此次抗日救国运动的康庄大路》等文章,斥责蒋介石专门依赖国联主持公理,不仅是“妄想”,而且是“奴性”的表现,“直是引虎自卫”;针对  相似文献   

15.
杨飞 《党史纵横》2011,(1):48-51
陈独秀与高语罕相识于早稻田大学,其后两人在“五四”运动中并肩战斗,接着陈独秀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并出任一至五任中央总书记,高语罕作为第一批党员与其亲密合作,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携手奋斗。后来,陈独秀因托派问题被开除出党,堪称陈独秀代言人的高语罕亦因参与陈的托派组织而被开除出党,历史再一次见证了这对“难兄难弟”的“同甘共苦”。然而,二人在经历了干般磨难之后,  相似文献   

16.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这次会议,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召开的。由于当时情况复杂,加之党仍处于幼年期,这次会议没能担负起在危急关头挽救革命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杨飞 《党史纵览》2012,(5):47-51
陈独秀与谭平山于北京大学相识,其后在五四运动中并肩战斗。接着联袂发起成立中共早期组织,国民大革命中两人更是堪称生死与共:谭平山在1927年11月于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被不适当地开除党籍后,陈独秀亦因托派问题于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历史再一次见证了这对“难兄难弟”的“同病相怜”;  相似文献   

18.
移居石墙院 1937年8月,陈独秀获释后,从南 京来到武汉,后又辗转到了重庆。 素有火城之称的重庆,入夏之 后,天气变得异常炎热。加上日机频繁 的狂轰滥炸,白天黑夜令人不得安宁。 陈独秀患有高血压,对这种气候和环境 很不适应。当时,因为躲避战乱,从安 徽迁居江津的人很多。特别是在从安徽 迁入江津境内,后改名为国立九中的教 职员工中,陈独秀的同乡、朋友和学生 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在既是同乡又 是好朋友邓仲纯和早年的同学、时任国 立九中校长邓季宣的竭力劝说下,陈独 秀于1938年8月3日从重庆乘轮船顺长江 来到了江津。 最初,陈独秀和妻子临时住在城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史学界仍有不少同志认为: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简称“八七”会议)主持人是瞿秋白。而实际上,“八七”会议主持人是李维汉瞿秋白则是会议报告人。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及家长式领导作风已为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多数同志所认识,改组中央已成必要。因此,在1927年7月12日的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根据共产国  相似文献   

20.
五州运动中的陈独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陈独秀在五卅运动前夕,大力宣传反帝斗争 1925年在上海发生的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伟大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前夕,党领导下的上海工人组织已初步建立。党决定使工人运动和民族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以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这时,陈独秀着力于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并和当时党内的其他领导干部一起发动工人运动和民族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