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对大学生人生观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大学是人材培养的最后阶段。在这一时期,大学生的人生观日趋成熟,他们对自己所要承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义务开始有较深的认识。大学生被人们称为时代的潮首,未来社会的骨干力量,他们的人生观必然伴随着社会的演进而不断变化和发展。当代大学生究竟对人生怎样认识,把哪些人生原则变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因素,把哪些原则变为个人的坚定信念,即  相似文献   

2.
艰苦奋斗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美德,代表着一种勤俭朴实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不断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柱。可是,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艰苦奋斗精神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当中渐渐淡化,特别是在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使他们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学校、家庭及社会应共同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3.
龚顺 《青年研究》2020,(1):1-11
利用"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数据,结合社会认同理论考察大学生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群际接触经历(出国经历)和国家认同感与其对美日俄态度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群体对美日俄态度的影响具有一致性,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大学生,其对美日俄也越友好;但群际接触经历和国家认同感对大学生群体对美日俄态度的影响并不一致。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宏观层面的中美日俄国家关系左右大学生群体对外国的态度,对理解我国大学生的国际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宏伟 《学理论》2012,(22):244-245
大学生是国家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才,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的自杀率逐年上升,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越来越关注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就学习压力这一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等,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斗争的焦点之一是争夺青年。西方资产阶级历来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在青年人中间,他们首先看重的是大学生,把他们当成和平演变的突破口。这一点在中国体现得尤为明显,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久经考验的政党,没有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传统,在国内只有与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参政党,没有与共产党分庭抗礼的反对党。对西方世界来说,这是一个软不吃、硬不怕、诱不了、压不垮的对手。虽然他们也想在中国共产党内部扶植反对派,但往往事与愿违。相比之下,在大学生中间培养“亲西方的一代”,似乎更容易些。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23)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我国独生子女的增多,在我国大学生的身上发生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其中,浮躁的社会心态就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通病。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发展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的国家、社会、学校都应该重点关注这一现象,从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面入手控制、解决这一现象。保证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和谐发展,使他们能够担负起祖国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作为被国家、社会寄予厚望的群体,他们的责任意识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把"负责任"作为高等教育培育人才的重要措施。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责任意识淡化的现象。提出高等教育对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对策建议如下: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保证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增强责任意识的自觉,把强化责任意识同实现个人利益相结合;造就一支高素质教育队伍,为大学生培育责任意识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都是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产生的,都以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为其蔓延的土壤和条件。我国实行开放政策后,最近几年,一少部分大学生中,接受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哲学及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影响,对所谓人的共同本性、人道主义及人的价值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固然与西方这些流派及其代表作逐步被介绍进来有关。但问題的结症不在大学生接触这些东西。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題,应当是当代大学生是怎样对待西方社会思潮和哲学流派的?他们在这方面有些什么弱点?在当代大学生生活的现实中,有哪些因素使这些思潮能以在大学生中引起思想共鸣,发生影响及有害的作用? 此起生活在南方和沿海城市的大学生,我校学生中直接接触存在主义的著作的人,不是很多。据中文系两个年级的估计,看过萨特著作的人不到百分之十。但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存在主义的某些信条行动,奉行类似存在主义的处世哲学,共范围和影响,远远大于接触存  相似文献   

9.
女大学生分配难是去年大学毕业分配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作为知识女性的女大学生,在改革的今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危机”,这说明了什么?到1992年国家对大学生不包分配,那么现在出现的女大学生分配难现象是否意味着将形成一个新的、棘手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解决办法?今年,当新的一届女大学生毕业在即的时候,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北京的几所高校应届毕业女生、全国妇联、北京市人事局以及社会学专家。现把与他们的对话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专章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全面部署,这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是第一次。新安全格局的核心就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据此需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王晓亮  史惠媛 《学理论》2012,(19):262-26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它具体体现为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理性对待自身发展需求、提升自身的内在素质、辨别信仰形式的本质差异、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而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联系最紧密,始终站在第一线的队伍,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这就更要求我们辅导员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师表、悉心育人,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2.
一个脚印,就是一声征战的鼓点;一次实践,就是一个铭心的体验;一个点子,就是一颗闪亮的星星;一个心愿,就是2000年的政工战略。毕传淑,这位全国政研会特约研究员、冶金部劳动模范、高级政工师、武钢第二炼钢厂党委书记,就是在这许多“一个”、“一次”之中投身政工写辉煌的。  相似文献   

13.
法治思维,作为一种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思维模式,其逻辑起点是治理活动(包括公权力的运行和广大民众的守法),它具有治理、合法、公平正义与责任等特征。我国当代的法治思维,应立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基点上进行,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引,并应遵循党的思想路线这一基本准则。只有这样,法治思维才有可能不偏离方向,才能得出正确的思维结果,才能更好地为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建设的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信息过剩,容易滋生公共舆论的两种消极形态:谣言与分歧。谣言与分歧说到底是网民的诉求表达,是一场权力博弈,其背后深刻地影射了社会资源匮乏、社会不平等、国民心态不健康等现实问题。因而,谣言与分歧的治理归根结底还是社会治理不当和失败的后果。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加强社会治理是核心环节,谣言与分歧的治理必须重新放置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之下,使其符合善治中追求的秩序、公正、人权和和谐等价值。这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回归治理主体,发挥国家、政府和社会多元主体在谣言与分歧治理中的不同作用,既有协同的精神,又要有明晰的职能分界,避免因多元主体带来不作为和逃避责任的政府。  相似文献   

15.
网络民粹主义治理是把治理的理念运用到网络民粹主义这一特定对象上的活动,宏观上属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范畴。网络民粹主义治理作为一种多元主体的平等协商过程,具有与网络管制、规制不同的内涵和意蕴。网络民粹主义治理机制的构建,需要处理好民主和民粹的复杂关系,把网络民粹主义纳入到协商民主的轨道之内;需要把网民自发性的政治参与热情规约在制度规范的边界之内;需要修复网络生态,构建网络空间的自我净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国家治理思想是基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来的,科学回答了"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全新社会"这一重要问题。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是其重要方面。现代国家治理思想是指导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理论,体现在国家治理的各方面:经济治理要活、政治治理要稳、文化治理要正、社会治理要善、生态治理要美、党的治理要正。  相似文献   

17.
郭凤丽 《学理论》2011,(23):47-48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不少学者都在积极探寻造成这一压力的原因,给出了"高校扩招说""不合理的专业结构说""不正确的大学生心态说"等,不一而足。通过剖析当前的国考热,反观当年的经济政策,现代大学生宁愿失业而不选择创业的尴尬局面的原因就是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公务员这一目标上,实质就是当前的经济环境促使青年学子没有勇气抛弃铁饭碗,走出体制之外,自谋生路。这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这样一批具有高技能和知识的年轻人选择稳定的行政系统工作,是对国家创新能力培养的一大扼杀。大学生就业难只是当前经济发展与落后的经济、政治体制矛盾的外现。改变当前的经济环境,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不是独立的社会阶层,也不是独立的社会职业集团,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结构中最活跃、最不稳定,最少经济制约的一部分,他们的理想色彩最浓,而实际承受能力最脆弱。因此,同样的社会矛盾作用在社会其他阶层时,效果并不显著,而唯独作用在大学生这个环节上时,就容易引起强烈的共振。这除了与大学生经济、社会地位有关外,还与大学生自身的某些特点和局限有直接关系。一是心理上的优越感和经济上的自卑感共存,使相当多的大学生感到经济地位低下知识贬值,甚至有的对社会产生恐惧感,这种优越感与自卑感并存的状况使得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变成一股不可琢磨、难于驾驭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讲了三个治理的问题,一个是国家治理,一个是政府治理,还有社会治理。我在学习文件的时候想两个事情,什么是社会治理?怎么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我讲四个方面的思考。第一,社会治理是社会管理的发展;第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关键是理顺政社关系;第三,创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结构性的深刻变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中,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社会持续繁荣发展。上述一系列变化,使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鲜明特征,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之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后,化解社会主要矛盾便成为推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使命和新挑战。这是因为,许多社会问题折射的是治理能力不足和治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换言之,能否顺利推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决定着社会主要矛盾能否得到彻底化解。具体地说,新时代如何在推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重塑社会气质、协调利益关系、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等便成为重大的使命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