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研究初步探索了城市在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成人教育上的差异。尽管教育问题始终在中国独生子女研究中占据中心的位置,但是大量研究仅仅关注于常规教育。本研究表明,对常规教育以外的成人教育的研究有利于拓宽已有的研究理路,以更深入地探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群体的可能差异。通过对2004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本研究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成人教育的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以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成人教育参与率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全国12城市的青年调查数据,检视不同学历青年的工作转换及其收入效应。研究发现,约50%的青年有过工作转换,低学历青年工作转换的概率和次数均显著高于高学历青年,工作转换是他们获得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工作转换与收入呈正U型曲线变化。高学历青年的工作转换次数与收入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关系,通用型人力资本(受教育年限)是影响其收入获得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市场分割体制下的低学历青年和高学历青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地位获得模式。  相似文献   

3.
城市在职青年的婚姻期望与婚姻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结果表明:未婚青年实际的恋爱年龄普遍早于他们期望的恋爱年龄;已婚青年实际的结婚年龄也普遍早于未婚青年的期望婚龄;男大于女始终是主流的期望与实践,女青年比男青年更看重这一点,已婚青年比未婚青年更坚持这一点;各类青年最为一致、同时也是最为看重的择偶条件是两人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城市青年信任的特征--对10城市1239位青年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城市青年主体角度考察其信任的特征。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发现:尽管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已婚的和未婚的城市青年在人际信任上均呈亲疏有序的差序格局;城市青年对居住地附近的政府机构和服务机构的信任度存在差异,9个具体机构可概括为2个因子;近半数的城市青年认为目前社会上大多数人是讲诚信的。  相似文献   

5.
在职青年从事“第二职业”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据天津团市委1987年抽样调查,企业青工中从事“第二职业”的比例约10%,1988年的抽样调查表明,这类青工已接近20%,并由隐蔽变为公开,由过去的以帮摊为主转为贩运、趸卖、经纪、打托为主。现在,不仅企业青年从事“第二职业”人数增多,而且科技、教育、卫生等行业的青年从事“第二职业”的比例也相当可观。调查表明,大部分青年对“第二职业”持肯定态度,占64.7%偏青年愿意从事“第二职业”,这种互动效益正在增殖。造成在职青年从事“第二职业”人数趋多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在职青年与个体户收入上的悬殊造成青年的劳动价值观念的偏移。二是物价上涨和高消费心理的刺激,打破了在职青年生活需求的心理平衡。例如,现今每名男青年为筹备结婚就需筹划至少五千元钱。这是每位工作年头不多的在职青年靠工资收入所难办到的。所以他们只好另辟增收门路。三是表现自我,争取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湖北省四城市592名青年的问卷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的青年在闲暇里与大众传媒的接触频率以及对传播内容选择的情况.发现大众传媒在青年的闲暇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最经常接触的是电视,其次是报刊杂志,而与广播的接触较少.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上,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青年在最经常看的电视节目、最喜欢看的书刊杂志种类、最喜欢听的广播节目三个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职业的青年在这些方面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青年研究》2021,439(4):43-53
数字化转型不仅对青年人的职业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也为其职业素养的培训提供了在线学习这种新的方式。通过对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在职青年群体在线学习存在性别差异,在职女性在线学习的频率显著低于男性。从重要性感知、晋升满意度和教育水平三个角度分析缩小性别数字鸿沟的调节机制,三者均不能有效弥合在线学习的性别差异,教育水平的提高还拉大了女性与男性在线学习频率的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婚姻状况和养育状况是造成这一反差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从社会文化方面缩小在线学习的性别差异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在职职工不断地提高和补充知识,学习新的技能,已愈益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紧迫任务。为此,国家职工教育委员会等五个单位联合发出了对一九六八年至一九八○年初,高中毕业而实际文化水平达不到初中毕业程度的和未经专业技术培训的三级工以下的几千万青年职工,进行文化技术补课通知。通知下达后,在青年工人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激起了大  相似文献   

9.
1994年7—10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北京、上海、广东、山东、辽宁等10省(市)范围就“中国青年发展状况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调查城市青年6300多名,农村青年3600多名。本文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对城市青年的政治心态与社会参与特点做一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它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青年政治心态与社会参与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物质主义是指强调物质拥有重要性的个体价值观。本文旨在探讨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人际信任、助人意愿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法对817名青年在职者进行调查,我们发现:物质主义价值观存在代际差异和地域差异;青年在职者的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高物质主义者的生活满意度更低,正向情绪更少,负向情绪更高;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人际信任呈显著负相关,高物质主义者的人际信任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9年湖北省4442份城乡居民抽样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家庭依附和人力资本对青年女性劳动力劳动参与的影响,并就我国女性劳动参与决策影响因素做了城乡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女性的人力资本和家庭依附因素对城乡女性的劳动参与有着显著的影响,但是其劳动参与决定存在着城乡差异。在劳动参与方面,农村女性的家庭依附性较之城市女性更强一些,而人力资本变量对城市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更大,年龄、文化程度、迁移以及工作流动性都对城市女性劳动参与影响显著。我国城乡女性劳动参与一年龄曲线呈M型,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就业特征。  相似文献   

12.
张蕾 《青年研究》2006,(4):8-13
本文以14至35岁的城市青年为分析对象,研究了城市青年的总体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以及包括健康、工作状况、家庭生活与社会交往、自我发展、物质拥有与消费、公共服务与公共政策、休闲娱乐在内的七大领域的主观满意度状况.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放四个经济特区、进一步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及海南岛等政策,给上述地区带来了活力,使其经济改革步伐迈得更快,生产建设得到促进;观念变革走在前面,社会面貌得到改善。虽然开放,引进中遇到不少困难,存在一些问題,但所取得成效及体现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成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行探索和试验。开放环境中,青年的前途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因为青年对前途的追求是影响到社会主义未来事业的重要问題,需要正确的评价和积极的引导。今年春季,我们重点对经济特区深圳、汕头,开放城市广州,海南宝岛的首府——海口市等四个沿海城市青年进行前途观念变化专題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人口比例确定样本数,再随机抽取若干小型集体调查。四城市共发放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16份,回收率为88%,其中,深圳和  相似文献   

14.
同处儒家文化圈的中日韩青年,在各自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其公民参与的意识和行动已呈现差异化的格局。本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与西方话语下的公民参与相比,中日韩青年并未形成独特的儒家式参与模式,他们在言论参与、组织参与和政治参与等三大类型的公民参与中虽各有异同,但与世界基本保持同步。如果各自拓展社会治理的空间,他们的公民参与也将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对福州市区青年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的调查,从政治参与的认知、情感、动机和态度四方面,对青年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前 ,江苏全省展开了对新世纪江苏人新形象的大讨论 ,对南京青年提出了“新世纪、新青年、新形象、新奉献”的殷切期望。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 ,对南京青年目前在工作、学习、消费及闲暇活动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形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在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各种转轨变型的改革开放措施的不断出台和实施使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的观念和心理状态的变动往往容易滞后或者超前于这种变化而产生不协调性。处在生理、心理迅速发育成长阶段的青年,其生理和心理呈现出极不稳定的状态。因此,这个群体的愿望、追求和行为方式同社会上的其他群体相比,更易与社会客观环境产生矛盾和差异,青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一系列二律背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9年全国城市发展指数、2011年和2019年青年发展的相关调查数据,探究城市发展对青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发展水平与青年生活满意度之间并非线性关系;青年的生活满意度先随城市发展水平而提升,城市发展显著促进了青年的生活满意度;但城市发展超出一定水平后,青年的生活满意度呈下降趋势,城市发展对青年生活满意度的促进作用不再显著;城市发展水平越高,生活于其中的城乡青年的生活满意度差异越大;城市发展水平同户籍、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微观社会人口学变量共同作用于青年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基本生活条件是个人在社会上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青年人对于基本生活条件的感受,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与评价、对家庭生活的质量以及对社会的满意态度。如果连收入、住房等起码的要求都得不到实现,人在生理、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的话,那就很难保证他还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和更大的发展,而且还会出现种种难以预料的问题。 基本生活条件的内容十分繁杂,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基本生活条件分为十四个指标。通过对它们进行各种分析,我们便不难得到中国城市青年对于基本生活条件的感受了。这十四  相似文献   

20.
方洋 《青年研究》2001,(2):12-17
1978年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极大的解放与发展了农村的生产力 ;进入 90年代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负担居高不下 ,80年代就已出现的“卖粮难、卖棉难”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1 999年国家进一步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 ,决定在原来 1 5年承包时限上再延包 30年 ,这就是农民所说的土地延包政策。中青年农民 (以下简称农民 )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他们对农业生产的兴趣无疑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稳定 ,在土地延包政策中青年农民对农业生产持何种态度 ?这种态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现有的资料对此进行研究的不多 ,为了弥补这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