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绪二十三年十月(1897年11月)梁启超离沪,前往湖南任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那么梁启超究竟是何时抵湘的呢?据记载,李惟格时任《时务报》西文翻译,与梁启超均为报馆中人。时务学堂初设立时缺中、西文总教习,湖南按察使黄遵宪遂荐名闻遐迩的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李惟格为西文总教习。湖南官绅函催梁、李速往。梁致  相似文献   

2.
清末的湖南保卫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98年7月27日在湖南长沙创立的湖南保卫局,首开了中国近代警察史的先河,成为中国警政的前身。这与其创立者黄遵宪是分不开的。黄遵宪,子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时期的政治活动家,“新派”诗人。他先后任驻日使馆参赞、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驻英二等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等职,1894年卸任回国。后加入强学会上海分会,成为改良派中的积极分子。1896年,黄遵宪筹划主办《时务报》,并邀请梁启超由北京来上海任主笔。同年8月9日,《时务报》正式出版,10天一册,每册20余页。门类有论说、谕…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的学习中,不知为什么,梁启超一直是我记忆中的一个亮点。也许这起源于他那篇文气迭宕、一泻千里的《少年中国说》,或是他对报纸的职能和性质所发表的独道、超前的真知灼见。提起《少年中国说》,当然就不能不说一说梁启超所创办的《时务报》以及闻名天下的“时务文体”。《时务报》于188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是当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主要报纸,宣传变法维新的各项主张。在他任该报主笔一年多的时间里,《时务报》风靡海内,数月之间,发行达万余份。当时“举国趋之,如饮狂泉”。“时务文体”更是受到各界读者的欢迎。它…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汪康年等新式知识分子以《时务报》为媒介,指出兴民权、设议院是变法的根本,学会、学校是启民智以兴民权的基础,大胆地呼吁兴民权、设议院。《时务报》对"民权"的宣传影响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对民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王先谦与历史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先谦(1842——1918)字益吾,号葵园,室名虚受堂,辛亥革命后署名遯,湖南长沙人。清同治四年(1865)通籍京师后,授国史馆编修,充翰林院侍读,补国子监祭洒,先后典试云南、江西、浙江,两充分试同考官,简放江苏学政。光绪十五年(1889)三月归里后,主讲于思贤讲舍、城南、岳麓书院,还任师范馆长、学务公所议长、铁路局名誉总理、省咨议局会办等。光绪三十四年(1908)巡抚岑春媗将他《尚书孔传参正》、《汉书补注》、《日本源流考》和《荀子集解》奏进,朝廷赏以内阁学士衔。 通观其一生,政治上确有污点,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反对康梁变法和以清室遗老终,但  相似文献   

6.
正俞明震其人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号觚庵,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湖南。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进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授刑部主事。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奏调入台,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担任台湾布政使。之后仅数日,清朝据《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日本,俞明震与台湾巡抚唐景嵩等组织台湾守军抗日,成立台湾民主国,并出任内务大臣,不久因兵败,匆促离台,内渡厦门。  相似文献   

7.
光绪29年(1903)6月22日(即8月14日)《湖南官报》报道:湖北警察设学,昨就阅马场演武厅改设。这说的是,1903年8月13日,武昌警察学堂成立,地点位于今辛亥革命博物馆(红楼)处,教习以邓贤才、张汉清等12名留学日本的警察学生充任,教练习识字警兵,以规则操法。学堂主旨是讲习  相似文献   

8.
陈宝箴,字右铭,生于1831年(道光十一年),江西义宁(今修水)人。举人出生,1894年(光绪二十年)任直隶布政使。1895年至1898年任湖南巡抚。在湖南巡抚任内与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等倡办新政,开办时务学堂,设矿务、轮船、电报及制造公司,刊湘学报。并奏荐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佐新政。是第一个积极支持变法的清朝封疆大吏。受  相似文献   

9.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生于1865年(清同治四年),卒于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早年入新疆巡抚刘锦棠幕,曾遍游西北、东南各省。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振,在浏阳倡立学社。遍历北京、上海、南京,吸收新学知识。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入资为候补知府,在南京候缺,著《仁学》成稿。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等设立时务学堂于长沙,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铁路等新政。次年又倡设南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五四年 四十七岁 六月 应《文艺学习》编辑部之请,回答了有关自己创作经验的十个问题,载九月二十七日《文艺学习》本年第六期。 八月 在北戴河休假。重校《被开垦的处女地》译文,并作附记。此书由作家出版社再版。 八月 在湖南选区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九月 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散文《会场的一角》,记载九月二十日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的盛况。  相似文献   

11.
理清思路加快发展──中共岳阳县委书记卢良才访谈录《湖南经济》采访部主任刘泽宇《湖南经济》特约记者龙世勇卢良才同志简历:1973年7月参加工作,1980年至1987年期间,先后任岳阳市委委员、市知青农场书记、梅溪区委书记、康王区委书记,县湖管局局长等职...  相似文献   

12.
史海一勺     
《乡音》2013,(8):43-43
新中国反贪腐机构回望新中国成立一个月后的1949年11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下简称《决定》),旨在实行党内监督。《决定》规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中央政治局领导下进行工作。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由11人组成,朱德任书记,王从吾、安子文任副书记。随即,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  相似文献   

13.
王金贵 《人权》2005,(6):34-35
8月28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下简称《处罚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06年3 月1日起施行。至此,施行了18年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现了从法规到法律的“转变”, 行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结束了《立法法》和《行政处罚法》出台后的身份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4.
从《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盟约任择议定书》看国际人权保护的局限性李道刚1966年10月16日第21届联大通过,并于10年后生效的《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盟约》及其任择议定书,推动了自1948年12月10日《世界人权宣言》产生以来国际人权保护的法制化进程。然而...  相似文献   

15.
曾广钧(1866—1927),字重伯,号觙庵,又号伋安,别署中国之旧民。湖南湘乡人,曾国藩之孙。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官广西知府。有《环天室诗集》五卷、《后集》一卷,宣统二年刊行。又有《外集》、《支集》各一卷,分别载《学衡》三十二和三十五期。他是近代一位重要诗人。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以天巧星浪子燕青当之,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则以天慧星拼命三郎石秀当之,可见其地位之重要。本文试对曾广钧及其《环天室诗集》作一些简单的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6.
王淑琴 《求索》2008,(7):55-57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主张维新救国的重要启蒙思想家,从文本考察的角度看,《时务报》刊发的梁启超的维新主张反映了近代中国面对民族危机而做出的强烈反映和路径选择。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深为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又不受拘泥。他以“公理”观论述维新的合理性,这是认识和思维上的一种提升;同时梁启超认为维新的核心在变革政治制度,这与之前的洋务思想从物质器皿层面改革的思路已经大为进步;更重要的,梁启超主张“开民智”、“育人才”。注重“民”的作用和价值,显示出他的政治文明远见。这奠定了梁启超不朽的思想文化地位与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彭秀良 《乡音》2013,(12):41-43
王士珍,北洋军阀。字聘卿,河北省正定县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随袁士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与冯国璋、段祺瑞同为北洋军骨干,并称"北洋三杰"。后历任统制、提督、陆军部大臣等职。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坐办和陆军总长。1917年一度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1928年在北京任治安维持会会长。2013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彭秀良著《王士珍传》一书,书中反映了王士珍丰富多彩的一生,读来饶有趣味。本刊选发几个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彭秀良 《乡音》2014,(2):41-43
王士珍,北洋军阀。字聘卿,河北省正定县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随袁士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与冯国璋、段祺瑞同为北洋军骨干,并称"北洋三杰"。后历任统制、提督、陆军部大臣等职。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坐办和陆军总长。1917年一度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1928年在北京任治安维持会会长。2013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彭秀良著《王士珍传》一书,书中反映了王士珍丰富多彩的一生,读来饶有趣味。本刊选发几个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彭秀良 《乡音》2014,(1):40-42
王士珍,北洋军阀。字聘卿,河北省正定县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随袁士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与冯国璋、段祺瑞同为北洋军骨干,并称"北洋三杰"。后历任统制,提督、陆军部大臣等职。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坐办和陆军总长。1917年一度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1928年在北京任治安维持会会长。2013年5月,中华书局彭秀良著《王士珍传》一书,书中反映了王士珍丰富多彩的一生,读来饶有趣味。本刊选发几个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周谷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几十年来,他与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都有密切交往且忠诚合作。”这是周谷城先生在沪病逝后,《人民日报》于1996年11月21日发表的《周谷城同志生平》中对他的一段评价。由于他出生于湖南益阳,与毛泽东同是湖南湘江畔的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