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依据思考正义和解决正义的途径之别,正义一般分为理念正义(思辨正义)和实践正义。马克思之前的正义观囿于人的德性、理性思辨来建构社会正义观,故被划归为理念正义。马克思在批判考察了之前的正义理论之后,转向了实践正义观的诉求与探索。马克思正义观在实现了三个阶段的实践转向后,将其“地基”落在了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之上。马克思紧紧围绕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层层展开对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深入批判,并最终提出了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所有制构想,即社会所有制。马克思正义观的终极目标是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正义。  相似文献   

2.
正义是法哲学中的一个古老的伦理道德范畴。马克思的正义观是对西方法哲学的正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内容包括价值正义和制度正义两部分,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和革命性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义观的理论建构,必须以马克思的正义观为指导,马克思的正义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当前,马克思的正义理论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乡土社会中,人们认为的正义是一种以"关系"为基础的伦理本位的正义,也是一种结果上的正义,它和学者眼中的正义有所不同。本文对乡土社会的正义观与学者眼中的正义观之不同进行了原因剖析,并强调了二者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之前的希腊先哲们十分关心正义问题,他们分别从不同侧面探讨过正义问题,提出了主要包括“自然正义观”、“利益—强权正义观”和“契约正义观”在内的三种有关正义的观点。在柏拉图看来,这三种正义观虽各有所长,但都持论偏颇,不能正确地揭示正义观念的本质。在《国家篇》中,柏拉图立足理念论,从德性正义论角度对三种正义观念一一进行了批评,并成功地将正义问题与苏格拉底式个人自治伦理相分离,而与社会的政治伦理相联系,架构在善性的社会秩序之上。柏拉图由此寻找到建构自己的德性正义论的两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多年来,我国逐步实现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主义传统正义观也必然要被市场经济时代的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所取代。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的建构既要坚持市场的效率优先和利益差异,又要兼顾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和制度属性,前者是建构新型正义观的刚性规定,后者体现的则是其柔性诉求。社会主义新型正义观的建构过程及其本质内容中蕴含着刚性与柔性的统一,这种统一得以实现的深刻秘密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6.
“朴素正义观”是近年来司法领域的一个热词,法律适用中尊重人民群众朴素正义观是现代刑法正义理念的核心。同态复仇下朴素正义观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植根于社会民众的情感价值中,尽管与现代刑法正义理念存在一定的冲突,但也不能全盘否定该朴素正义观对现代刑法正义理念的维护与促进。构建现代刑法价值理念与朴素正义观相融合,要创新刑事司法中人民陪审员的庭审模式,法官需在自由裁量权内充分考量朴素正义观,并加强刑事立法中对朴素正义观的回应。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最终形成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程。面对正义问题的诸多困惑,马克思本人对正义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正义思想,其思想历程可以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萌芽期是对正义思想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其博士论文以及《莱茵报》时期,这一时期马克思表达了自己对正义的渴求;发展期是对正义思想的批判,从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开始,直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年稿》中对正义进行阐述和分析;成熟期是其正义思想的确立时期,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唯物主义正义观。合理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将胜利的历史趋势,人性最终得以解放。  相似文献   

8.
两个正义的原则是罗尔斯正义观的主要体现,笔者以罗尔斯正义观为视角从政治、社会和经济等方面来分析中国社会现实,根据罗尔斯正义观的启示,认为制度是解决中国社会公平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是西方正义思想的鼻祖。他通过对当时几种流行错误正义观的批判,得出自己的正义观,提出了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本文从正义与非正义的博弈、城邦的正义与个人的正义博弈的角度,来深刻分析柏拉图的正义观,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政治的正义性决定了法和国家的合法性。西方古典政治正义观是形而上的以"君主"为视角的抽象正义观,追求臣民服从国家制度、实现君主统治的目标。近代启蒙思想家基于理性主义的原则,以抽象的人和抽象人性为视角,借助设想的自然状态和主观假设的社会契约论构建了以资产阶级"人民"为视角、资产阶级人民主权为内容、实现资产阶级正义的政治正义观。马克思在深刻批判资产阶级政治正义观的基础上,从现实的人和社会关系出发,创立了以无产阶级"人民"为视角、无产阶级人民主权为内容、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践转向"的政治正义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转向"的政治正义观实现了从"人是制度的规定"向"制度是人民的自我规定"的转向,在实践层面解决了国家和法的合法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冲突法理论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历史时期的冲突法学说具有不同的价值追求。传统冲突法学说以国家为本位分配国家的立法管辖权,强调冲突规范的确定性和追求冲突法公平;现代冲突法学说更加关注个人的利益,强调冲突规范的灵活性和追求实体法公平。后现代冲突法学说的价值追求应该是国家、个人和社会利益的和谐统一,冲突规范的确定性与灵活性的合理平衡和冲突法公平与实体法公平适当兼顾。  相似文献   

12.
]“正义”始终是西方自然法的最高价值追求。本文从自然法发展的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历史时期中 ,找寻蕴藏其中的正义观念及其理论思维方式 ,提出自然法的正义观在历史中走过了自然本体、自然本体之异化的上帝本体、社会本体和程序本体四个不同阶段 ,并分析说明 ,当代中国法治社会可以从这种历史变迁中汲取什么。  相似文献   

13.
重思“从身份到契约”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因以印欧民族的史料尤其是罗马法资料为基础,提出了迄今为止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的命题。他未分析市民身份,这与其研究重点是家庭的解体有关。他未仔细分析这一运动的成因,因其注重的是对现象的描述,且这一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并不认同的自然法学说推动的。他未分析法、德的情形,但它们的历史也表明从身份到契约的命题是成立的。二十世纪之后出现的国家对合同内容进行干预等现象并未使梅因的观点丧失重要意义,而是在合同自由之外突出了合同正义。  相似文献   

14.
新型刑事司法通过伴随定罪量刑过程的附加性措施主动谋求执行符合犯罪人个别化要求的处遇,维护被害人权利,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如果没有进行司法成本初次投资的勇气以及持续性成本跟进的实力,可能难以经受诊疗性司法的成本耗费风险。恢复性司法属于报应性司法与矫正性司法利弊权衡后的整合形式。评估性司法的分析依据、方法、结果都是个体化的,其建议的刑事处遇能够针对犯罪人的具体情况实现富有效率且思路一致的再犯控制与犯罪预防。  相似文献   

15.
非传统刑事司法通过伴随定罪量刑过程的附加性措施主动谋求执行符合犯罪人个别化要求的处遇、维护被害人权利、保障社会安全稳定。如果没有进行司法成本初次投资的勇气以及持续性成本跟进的实力,可能难以经受治疗性司法的成本耗费风险。恢复性司法属于报应性司法与矫正性司法利弊权衡后的整合形式。评估性司法的分析依据、方法、结果都是个体化的,其建议的刑事处遇能够针对犯罪人的具体情况实现富有效率且思路一致的再犯控制与犯罪预防。  相似文献   

16.
公正即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指的是社会制度的公平正义。公正是人们必须为之奋斗的价值理想,内含公正之公的美德与公正之正的规范,二者互为表里。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公正价值观优先强调作为制度正当性和规范合理性的本质内涵,它是社会制度之善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制度所寻求的就是一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公正观,它反对以“权贵的利益”或“资本的利益”作为行动正当性和制度正义性之根据。公正作为制度之善是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实质和核心。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公正价值观的过程中,务必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理解或诠释公正价值观;二是坚持在知行合一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公正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正当法律程序是现代“法治”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法律中程序正义的因素非常稀薄,其原因可以归结于历史传统的影响,包括根深蒂固的专制传统、缺乏平等观、注重个案正义、对真实的过分追求以及强调社会稳定和安全第一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效率与公正是一对既相互协调又相互矛盾的法律价值形式。诉讼公正是诉讼最根本的要求,是提高诉讼效率最重要的前提;诉讼效率本身内含着公正,只有公正的诉讼才是最有效率的。诉讼中的公正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依法裁判”的局限性虚构其公正性。而不断趋近于“纯粹程序正义”的正当程序原则则能统一人们的公正理念,从而实现效率与公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的正义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从批判可经验的具体正义着手,引出了国家的正义概念.他提出正义就是国家中每一阶层人尽其材、各司其职、不相僭越.柏拉图的正义观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许多的误解和批评.在理解柏拉图的正义观时,我们应把它放到古希腊历史情境的深处去思考,放到哲学情境中去思考,以免忽视了经典理论中蕴含的普遍性成分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公正和效率作为刑事诉讼的两大基本价值相互渗透、包含,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对立、冲突,使得多元化的价值追求交织在一起,难舍难分,而对公正与效率的不同偏好成为各个国家立法、执法的理念基点.公正是司法工作的首要追求,效率是司法工作的必然要求.公正与效率的平衡已成为当前刑事司法改革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