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为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2013年,泉州市调整提高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市财政预算安排城乡低保资金1210万元,覆盖全市13万城乡低保对象,进一步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2.
《广东民政》2008,(11):50-51
近年来,绍兴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八八战略”,在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按照建立和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要求,探索创新,扎实工作.着力形成城乡统筹、政策配套、运作规范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机制,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受益范围不断扩大,低保标准逐步提高,分类分层救助制度全面实施,最大限度地解决了贫困群体基本生活困难问题,确保城乡困难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3.
大亚湾区近期再次提高了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并建立了低收入群体临时价格补贴与价格上涨联动机制,缓解了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生活带来的压力。从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为低保、五保对象发放了4个月临时价格补贴,  相似文献   

4.
青岛市城阳区民政局单玉堂认为,多数地方把多少年间调整了几次低保保障标准就认为是建立了自然增长机制,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目前各地调整低保标准实际上都是被动调整,如在今年的粮食、副食品等价格一路攀升,在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难以维持的情况下,一些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辽政办发[2013]17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省政府决定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调增幅度和时间(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增幅度。按现行标准的10%左右提高城市低保标准,按不低于现行标准的10%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具体标准由市、县(市)政府确定。(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调增幅度。按现行标准的8%提高农村集中供养五保  相似文献   

6.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维护和有效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省人民政府决定从2007年起在全省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现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重要意义农村低保制度是政府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困难群众,按照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是对农村特困群众救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解决农村特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民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工作,河北省社会救助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一是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有新进展。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村“阳光低保”制度,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促公正;建立了低保与全国平均水平同步增长机制,健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目前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88.5万人,其中城市77.3万,农村208.2万;  相似文献   

8.
李克强总理近期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确保网底不破,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城乡低保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中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该项制度的全面规范实施,对于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都有着非常积极而又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低保工作,  相似文献   

9.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总体目标,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推进各项救助制度落实、完善、衔接、配套,发挥社会救助体系的整体效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健全社会救助的协调发展机制。着眼于社会救助制度的长远构架和城乡一体化的趋势.统筹做好低保、农村五保、灾民救助和流浪人员救助,建立健全城乡”分类施保”和临时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0.
何忠 《广东民政》2010,(3):23-24
社会建设,民生为重。低保救助是国家为特困家庭构筑的生活保障“安全网”,是保障贫困家庭基本生活的民生政策。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低保救助工作,密切关注困难群众的衣食冷暖,及时调整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困难群众的生活。目前,全市低保救助对象为22.9万人,基本实现农村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梅州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树立“民生为重”和“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正>吉政明电[2014]6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自2011年6月22日,省政府下发《关于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通知》(吉政明电[2011]10号,以下简称《通知》)以来,各地积极落实省政府要求,按照规定条件和标准,及时启动联动机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对缓解物价上涨影响、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发挥联动机制作用,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  相似文献   

12.
短讯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广西百色市出台《关于在全市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对建立全市农村低保制度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科学确定农村低保对象和标准,规范农村低保对象的申请、审批程序和保障金发放办法,以及如何筹措农村低保资金等进行明确规定。从2007年1月起,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特困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百色市民政局)湖北省当阳市民政局对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情况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各地困难群众生活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低保救助是国家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发挥着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托底作用,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后一道防线"。低保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城乡低保工作成效如何?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能否得到有效保障?2016年4月至5月,方  相似文献   

14.
王波 《中国民政》2011,(4):48-48
城市低保是国家为保障城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项惠民制度,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解决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困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在这项制度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把握工作的重点环节并不断完善工作程序。当前应重点处理好工作程序中的两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正>城乡低保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中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低保工作又是实实在在的基础民生保障工程,规范化既是路径也是目标。李克强总理近期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确保网底不破,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城乡低保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中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该项制度的全面规范实施,对于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维护党和政  相似文献   

16.
低保标准是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核心。如何科学、合理地测定低保标准,做到既能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又能使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保持就业意愿,是长期以来各级民政部门面临的一个难题。为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低保标准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司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于2006年6月27日-28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城市  相似文献   

17.
蒋碧瑜 《广东民政》2008,(12):54-54
为妥善解决高要城乡困难居民的实际生活问题,确保城乡低保对象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而降低,切实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的生活保障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大局稳定,根据省人民政府有关精神,结合高要市实际,经市政府研究决定,高要市从2008年12月1日起提高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相似文献   

18.
阳春市民政局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把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利的低保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低保工作新路子,竭尽全力为弱势群体谋幸福;切实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职责。为维护地方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保障城乡刚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松滋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局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深入基层,问计于民,实现了7项工作创新,提高了低保救助效果。 一是创新低保工作网络体系。在全市各社区居委会聘请低保专管员44人,挂牌上岗,设立低保政策咨询、登记窗口,建立低保评审小组。乡镇成立低保评审委员会,市成立城市低保局,全市形成三级低保工作机构。困难群众可随时随地申请低保,改  相似文献   

20.
《思想工作》2007,(10):20-20
为了切实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实现基本生活救助制度方面城乡困难群众同等待遇。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对农村低保的目标任务、原则要求、保障标准、对象范围、操作程序、资金筹集、组织机构等内容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