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宋军  王红霞 《世纪桥》2007,(7):11-12
邓小平理论的廉政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廉政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而提出的。这一思想突出重点,把握核心,与时俱进地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内容。这一理论创新为我国新时期执政党反腐败斗争提供了行动指南和理论武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对发展问题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认为 ,邓小平对建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重点论述邓小平理论如下三大历史贡献 :(一 )对发展本质的马克思主义分析。邓小平理论科学揭示了发展概念的本质内涵 ,指出发展就是由落后状态转变为发达状态的现代化过程 ,发展的任务是多方面的 ,其核心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其根本任务和核心内容是发展生产力。(二 )对发展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定位。邓小平放眼世界、立足中国 ,对发展问题进行了历史定位和理论定位。邓小平理论认为 ,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核心问题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 ,解决中国面临的所有问题靠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是时代主题的反映 ,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的主题 ,因而也必然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三 )对发展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创新。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 ,中国形成了非西方化、非资本主义化、非苏联东欧化、非不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现代化模式。这一新的发展模式形成本身就是对当代发展理论的一场革命 ,是对发展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是新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新中国历史前进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徐腾 《唯实》2010,(12):27-32
“中国模式”是近年来研究中国问题的外国学者提出的认知中国发展的新概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立场不同,角度不一,观点各异。从科学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世界历史的视角,从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和外交诸层面,来解读中国的当代巨变,应当认为,“中国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模式,是全球化背景下后发国家现代化模式,也是发展中大国和平崛起模式。  相似文献   

5.
关于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问题 ,学术界仍无定论 ,概而言之主要有两种观点 ,即“中国式现代化说”和“党的基本路线说”。文章通过逻辑论证和对二者的比较研究 ,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 ,党的基本路线则是邓小平理论的中心支柱 ,它们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认识论主线、“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实践观主线和“三个有利于”的价值观主线五位一体 ,共同构成了邓小平理论体系“三线一心六层次”的主体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道路、新局面的巨大勇气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一系列战略构想和方针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而被国际舆论誉为“中国现代化之父”。本文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现代化背景下,探讨邓小平理论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并从文化学的角度论述邓小平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的人才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在当代中国社会条件下的具体运用与发展.邓小平人才观的出发点、理论基础、核心内容和目标定位对于我们今天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就是新旧思想不断交锋的过程,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深化的过程。思想交锋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带来了人的解放、生产力的发展和理论的创新。邓小平理论在新的思想交锋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把握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思想的传承关系,不能把目光局限于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也不能一味地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发展本身寻找答案,应当把邓小平理论放到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面对西方文化挑战不断进行自强图存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考察.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就是新旧思想不断交锋的过程,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深化的过程.思想交锋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带来了人的解放、生产力的发展和理论的创新.邓小平理论在新的思想交锋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的实质是什么?笔者认为是发展论,其依据有四:第一,发展论,即加快中国发展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居于邓小平理论的中心位置,其它所有理论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发展论贯穿邓小平理论的始终。邓小平同志思考的主要问题始终是如何尽快地发展中国,尽早使中国繁荣富强起来。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况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滞在很低水平不能叫社会主义,那时他就旗帜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邓小平同志的果断之举一是结束文化大革命,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运动是世界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剧和现代化在全世界的扩展,各国社会无论其文化背景、民族特点、意识形态等如何不同,都呈现出共同的特征:现代性。然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由于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了种种挫折和磨难,一直曲曲折折、坎坷不平。只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才得以按中国特色的方式顺利、平稳、迅速的前进。一  相似文献   

13.
张颖  马建昌 《理论学刊》2004,3(10):16-18
邓小平理论不仅是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而且从广义文化角度理解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丰富的文化体系 ,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代表和精髓。一、邓小平理论源于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批判 ,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连续性、兼容性和发展性 ,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代表 ;二、邓小平理论摒弃了中国文化中的迷信、盲从成份 ,是一个更趋理性、成熟的文化体系 ;三、邓小平理论改中国文化内向型封闭模式为外向型开放模式 ,使中国文化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集合。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要从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中,深刻领会党在理论上、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深化和完善;要从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的把握上来领会。  相似文献   

15.
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充分根据并非常合理的。这既符合逻辑和历史相符的基本方法原则因为逻辑起点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历史起点,即以改革和开放作为两翼的现代化建设的开始为起点的,也符合逻辑起点范畴的内涵及据此形成的逻辑标准要求的,更体现了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展新阶段的历史地位和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种思想理论观点,无不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以一代世纪伟人邓小平的名字命名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找到了科学的思想和正确的方法,解决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不发达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世纪性的难题.邓小平理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它的产生,是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的.一、从时代特征上看,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现时代的大趋势呼唤着马克思主义必须有新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是几年来研究不够深入,成果相对薄弱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 产生的,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从根本 上说又是靠充分发挥邓小平理论的 先导作用而取得的,我们要战胜各 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仍然要 靠充分发挥邓小平理论的先导作用。 一、邓小平理论先导作用的实 践考察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 们,认识是由实践决定的,但认识 形成理论之后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理论相对独立性的情况不同,决定 它对社会实践反作用的性质也不同。 理论可以相对领先走在实践前面发 挥…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般被认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的事情。但实际上,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中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独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伊始,邓小平理论就进入了酝酿时期。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深深地植根于十分丰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土壤之中。本文从7个方面就邓小平理论的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基因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认识邓小平理论的中国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