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张宗斌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此基础上,十四届三中全会又把建立和开放劳动力市场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过去用“劳务市场”、“劳动市场”这些含糊不清的名称来进讳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隋凤富 《奋斗》2009,(6):5-7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省情实际出发,明确提出“八大经济区”建设规划的目标任务.这是指导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总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垦区必须认清并抓住实施“八大经济区”规划为垦区跨越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明确在“八大经济区”建设中的发展定位,加快实施跨越工程,进一步借势顺势,务实创新,努力在全省建设“八大经济区”的创新实践中推进垦区城乡一体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3.
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加快建设、走在前列”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努力打造湖南理论武装高地。省委提出的这一目标,顺应文化强国建设的大势,契合湖南文化强省建设的趋势,为全省思想理论战线赋予了新的使命。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于“云岭先锋”工程的实施,中共德宏州委一开始就明确提出必须把“五年规划、三年目标、当年任务”统筹把握好。州委组织部部长李兴顺说,我们必须严格按照省委的决定和省委组织部的7个实施意见开展工作,严格按照州委的统一部署抓落实。近一年来,德宏州以班子建设和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杨淑敏 《奋斗》2005,(5):33-34
加快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省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重要战略任务。近些年,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与转移有了较快发展,但与我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面临一些难点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毛致用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通观全局,要把我省经济搞上去,必须继续坚持省委提出的基本构思:把江西的经济大厦建立在现代农业的基础之上,打好农业开发总体战,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工业化。”省委的这一发展战略构思是符合江西省省情的,有利于发挥江西的农业资源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有利于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是人均资源缺乏而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以缓解劳动者就业压力而形成的以消耗资源为基础的低层次、低盈利的产业竞争,形成了粗放式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而形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物质资源要素制约,因此必须根据我国的要素禀赋特点促进要素投入组合的优化。更多地利用丰富的劳动力替代物资资源的投入,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在政策取向上,努力形成就业压力下的资源节约效应,大力发展多用劳动力、少用资源的产业;大力推动能够形成新的产业、新的增长点、新的就业机会的“开拓型创新”;应用与开发更多能够用劳动力替代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促进更多的人力资源投入新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资源再生、资源节约的科技和产业发展中。  相似文献   

8.
这是“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一个冬天。为了让灾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四个确保”。即确保过冬住房、确保御寒衣被、确保冬春口粮、确保卫生防疫,让每一位灾区群众吃得饱、穿得暖、不受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海西”首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海西建设的肯定和支持,对福建发展的期望和重托。被省委卢展工书记赞誉为“海峡西岸一明珠”的泰宁,将牢牢把握这一大好时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四谋发展”的实践主题、“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四个关键”的工作要求,“四求先行”的实践方向,扬优成势,争先进位,努力在加快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中更加有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立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显得十分重要。尤其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不仅是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它也将为我们解决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新的契机和出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现象正是劳动力市场发育的起步和探索。那么,如何看待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健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达县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全县现有劳动力达65.22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59.93万人,城镇企业劳动力31196人。农村劳动力中转移到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劳动力达95767人。外出务工劳动力达20多万人。城镇企业劳动力中富余下岗人员比例高达30%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比例高达20%以上。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要实现省委提出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目标,实现由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县的跨越、开发、保护、利用好劳动力资源,就必须努力  相似文献   

12.
《新长征》2000,(6)
省委七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为了全面贯彻全会精神 ,做好今年的各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本刊记者采访了省体改委主任李斌记者 :今年我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什么?李斌 :2000年是完成“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也是我省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一年。省委七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以改革统揽全局 ,用改革的思想指导各项经济工作。根据省委要求 ,今年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总体要求是 :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三次全会精神 ,加快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 ,加大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滞后”,已经成为建立健全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的“瓶颈”。本文就如何培育我国劳动力市场,建构劳动力“大市场”作一些初略探索。 劳动力市场机制发育的模式选择问题,笔者主张以“大市场”作为其目标模式。理由在于,从我国基础条件和环境角度看,一方面,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靠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已经历了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对市场取向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就全面、完整地提出了新的发展观.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长征》1994,(9)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也是商品?编辑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也是商品的问题,曾是我国理论界多年来辩论不休的是非之争。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一次以党的文件形式明确提出“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并将此作为培育我国市场体系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4日是攀枝花45岁的“生日”。在攀西这片热土上,短短45年创造的是一个人间奇迹:一个蒸蒸日上的攀枝花钢铁公司,一个欣欣向荣的攀枝花市!近年来,攀西地区的资源开发一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蒋巨峰省长明确提出“推进攀西地区战略资源集约开发基地建设”。亲历攀西资源开发的专家们认为,“发挥现有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创造竞争优势”.攀西地区稀有金属矿产资源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必须站在国家资源安全的高度,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开发利用。资源既要开发利用又要保护和节约,实现科学、有序,文明.规范.有控制地开采。  相似文献   

17.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世界性难题”,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这道“难题”摆在了阜新193万人民面前。为了走出煤炭资源枯竭的困境,在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等上级各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阜新走上了经济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共贵州省委八届四次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要“以新的姿态迎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决定》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树立起一个强烈的意识: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快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找国现代化建设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条重要方针。早在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就是东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农业利用外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开放带动战略指导下,我省按照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辟两种市场”,在多渠道利用外资,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和国际  相似文献   

20.
一、令人忧虑的企业青工技术“断层现象”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四种基本生产要素:资本、技术、劳动和非经济因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要实现在下个世纪中叶赶上发达国家的目标,关键取决于是否能够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克服和扭转不利因素.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贫穷大国.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在世界上真正处于优势的是受过一定教育的廉价劳动力.因此,我们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既不能依靠“资本密集型经济”,也不能仅仅依靠“技术密集型经济”,更不能依靠“资源密集型经济”,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初期,还是应该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经济”,依靠劳动力成本低这一基本的优势来发展我国的经济.现在的问题是,我国虽然拥有劳动力成本低这一比较优势,但我国劳动者素质不高.尤其是青工的技术素质不高这一劣势,阻碍了我国经济建设走“内涵式增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