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本印数达数十万册的《我在美国当律师》,使美籍华人律师张晓武博士成了中国名人。北京的一家报纸所作的一次关于律师的民意测验中,张晓武的名字和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的领导人施洋一道并列第三位。在美国,他的名字也受到白宫的关注。克林顿总统偕夫人曾在迈阿密会见他(见题图)。佛罗里达州政府委任他为驻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三地的专员,他可以在这些地方以公证人的身分为所有法律文件作有效的公证。迄今为止,他是中国三地唯一享有这种权力的律师。从“我在美国当律师”到移师中国,张晓武对现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经济环境便有了一种非常独到的发现。现在,以张晓武为主人公的第二本书《我在中国当律师》已由张勇平执笔完成。征得作者同意,本刊从书中精选了部分章节,读者朋友不妨随着这位美籍华人律师的独特视角,再看一遍我们的“中国”去!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     
人与人一间学校的门前,挂着一块黑板一位神父路过这儿,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我是一位神父,我为所有人祷告。”一位路过的律师看见神父写的字,就在下边加上一句:“我是一位律师,我保护所有的人。”一会儿,一位过路的医生又添上了一句:“我是一位医生,我医治所有人。”最后,一位普通的市民经过,看了黑板上的字,他想了想,在上面加了一句,“我是一位平民,我要付钱给你们。”狡猾的行贿者有个人将要受审,他问律师是哪位法官审他的案子。“我想了解他的名字是要送一箱子好酒给他。”律师大吃一惊:“不行!这是违法的,而且你会输的。”几个星期后开审,那人赢了。在离开法院时他对律师说:“看,我送的酒不是起作用了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5,(25)
<正>前两天,一个律师朋友A在微信圈里感叹:当事人不讲诚信,官司赢了,也执行到位了,但就是不肯支付律师费,还反过来威胁他。我给A打了个电话。他告诉我:案件执行中,为了当事人的案件能迅速执行到位,他请了执行局的工作人员吃个饭。在饭局中,也邀请当事人B参加。邀请B参加这个饭局的目的是,想让对方知道,作为他的代理律师,A尽力做了工作。不过,当一切如愿时,B反悔、不肯支付律师费。"约有50万元律师费,一年的工算白打了。"律师A的情绪有些低落。我告诉他说,"你就和B打官司嘛。"朋友说,"打不得,因  相似文献   

4.
正"我出身农民,知道农民工离乡背井外出打工的艰辛;我也知道,农民工辛苦一年却拿不到血汗钱对他的家庭意味着什么;我更知道,农民工遭遇工伤而得不到任何赔偿,他以后的人生将面临怎样的困境。因此,我懂得做好一名农民工维权律师的意义,帮助他们是我无悔的选择。"时福茂坚定地说。时福茂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十六七岁就开始利用暑假跟随父亲外出打工。他曾当过搬运工,做过建筑工人,对农民工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缘于此,时福茂在1998年踏上律师道路的第一天就告诫自己:一定要利用法律知识替弱者伸张正义。  相似文献   

5.
李淳风 《南风窗》2014,(7):76-79
<正>廖曜中说自己干了4年副县长,亏了十几万元,离开的时候是负资产。女儿在长大,家庭责任在加重,现在的廖曜中确实对挣钱更感兴趣了,他满心希望当律师可以挣到更多的收入。现在的廖曜中庆幸自己当年没机会贪腐,否则今天怎能坦坦荡荡面对记者?图/钟智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的美国梦已成为新鲜热辣的一个客观存在,由此而在美国带来的中国官司便愈见繁多,愈显离奇。与警卫大打出手的一群中国人何故戏剧性地逃出拘留所?婚姻破裂的过埠新娘怎样才能拿到绿卡?……答案是:运用美国法律自卫自救。而娴熟地运用法律武器为到美国的华人提供种种优质服务的,有一位年轻的美籍华人律师张晓武,下面就是他的一组传奇经历。 张晓武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1986年去美国留学,3年后获美国法学博士学位,继而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办律师事务所的中国大陆留学生。1993年4月,他作为美国一家大事务所的首席代表,携带美国现任副总统戈尔的推荐信,来大陆申请建立办事处,现已获中国政府批准在广州设点。与此同时,以张晓武为主人公的长篇纪实文学《我在美国当律师》一书已由海军作家李忠效撰写完毕,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自由撰稿人     
常听到一些上班一族埋怨单位的领导怎样小心眼、同事之间的关系怎样紧张、工资奖金又怎样的三年一贯制……这倒令我想起自己的一位好朋友,一位自由撰稿入。 他在一家建筑公司当工会干事,业余里干一些爱干的事。他有一张名片,上有一幅  相似文献   

8.
"心里甭提有多踏实了,有专人负责买票,还有专车给送到火车站,这待遇让我们心里暖和和的!"来自湖北宜昌的农民工刘军华手拿火车票非常感慨地说. 41岁的刘军华,在海淀融科智地联想园区B座综合办公楼项目部从事混凝土工作.在外打工多年,刘军华曾经在山东、山西、湖南等多个地方工作过,2011年来到北京打工.他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工作,走过那么多地方,觉得还是这个地方好,首都就是不一样呀."  相似文献   

9.
佚名 《法制博览》2010,(6):23-23
我大学毕业就干了房地产,一步步从售楼先生干到今天的地区副总,十年后,终于感觉到累了,也看透了,以前是不能说,今天终于可以说了。  相似文献   

10.
最近读了王冬云的《敢对权力说“扯淡”》,文中说到赫鲁晓夫先生有次突然心血来潮,对一位画家的作品发表评论,可偏偏碰上位杠头,愣是不买账,惹得赫鲁晓夫先生大怒,说:“我当基层团委书记时不懂画,我当地区党委书记时不懂画,  相似文献   

11.
大兴区总工会主席郑怀志今年已经58岁了,满头灰白的头发,大家伙儿当面背面都称呼他为老头儿,其实,2010年才接触工会的他一直拿自己当个新人,一名“工会新老头儿”. 其实,在大兴区财政局当了10年局长的郑怀志来到大兴区总工会担任工会主席是被“骗”来的.“领导跟我说,老郑啊,到工会歇几年去吧,你又爱玩儿摄影,正适合你.”结果,郑怀志到了工会才发现,工会的工作并不好干.  相似文献   

12.
人生道路上有一些经历在记忆中是难以抹去的。有时,我坐在办公桌前,就想起20多年来在北京公路建设中遇到的那些感人的往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我到公路建设队伍当上了一名宣传干事,这一干就是20多年。我参加劳动的第一  相似文献   

13.
杨学林 《南风窗》2012,(22):24-26
在一个刑事案件中,如果大量充斥着非法证据,而辩护律师竟然视而不见,放任其作为定案的依据,因此而导致错案的发生,辩护律师是失职的。刑辩之惑作为律师,我参加过多个重大刑事案件的辩护。业内有资深律师认为,要做技术型刑辩律师,不要做炒作派。这样的告诫貌似公允,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周边许多活跃在一线的刑辩律师,时常谈起这样的话题:刑辩律师有没有用?有些委托人告诉我,从公安局到检察院到法院,办案人员都告诉他们:请律师没有用,案子是我们定的,律师能定案吗?客气点的会说:请律师  相似文献   

14.
正说起来,我可是一名"老工会"。截至2019年年底,我已在朝阳区工会系统整整工作了30年。一开始干这份工作时,我只是把它当成是一个可以养家糊口的职业,但干的时间长了,就会有一种特别的幸福感、成就感。而这种感觉来自于每一次对职工权益的维护,来自于为职工举办的每一场活动,来自于工会以及工会人变化的点点滴滴。1989年,刚毕业的我就步入了朝阳区总工会,如今依然能回想起初次步进办公室时的场景。那时,我就像来到了《编辑部的故事》里一样,很多  相似文献   

15.
有个孩子在国内上大一时被交换到美国的一所州立学校读半年书。他来了后喜欢得不得了,于是不想同国,决定申请在这所大学当正式学生。为了这件事情.他托熟人找到我。大家电话聊了一个小时。他的第一个问题是:“我选什么专业?”我则问:“你想上哪个大学?”他觉得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我则觉得他的问题有点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16.
不如归去?     
《南风窗》1995,(5)
贾玉霞,20岁,广州某餐厅咨客我是1992年10月离开河南洑阳市,到广州干上这迎来送往的职业的。长这么大了,很想了解一下开放城市是怎么一回事,就来了。你说我的表情很甜吗?我认为那是一种职业性笑容。当咨客,是餐厅的“门面”,顾客来就餐.总希望开开心心见到这里的张张笑容的。久而久之,我也许就不分地点一味微笑了。不过,工作时偶尔也会笑得很难看的,人总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对不对? 为什么心情不好?譬如说,我的理想是有一天当上大公司里的白领,但目前我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按我的理解,都  相似文献   

17.
意见与媒体     
如果詹娜和切尔西(分别为布什和克林顿之女)有可能被征召入伍,我想,我们在决定打仗以前就会谨慎一些。 ——调查显示,在投票决定伊拉克使用武力的美国议员中只有一人的子女在军队服役。为些洛杉矶公民权利律师康斯坦丝·赖斯发表了上述感想。 这种情况下射杀小孩十分无奈,都是因为可恶的战争,我做了我不得不做的事。 ——当来自阿拉斯加州21岁的美国士兵尼克·博格斯将他手中的枪指着一个仅有10岁的儿童时,他作出了人生中最为艰难的一个选择。因为他跑到了一个被打死的伊位克人身前,捡起了他的榴弹发射器。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12月21日下午,来自贵州遵义的外来务工人员老胡和妻子带着12万元的补偿款登上了回家的火车。"送走了老胡,一想到再有40多小时,他就可以回到遵义老家了。我这悬着六年的心总算踏实些了。""他和他瘦弱的妻子千恩万谢地走了。我既不想让他回来,又希望他还会回来。"北京市总工会法援律师董梅感慨道。打工仅仅半月重伤住院  相似文献   

19.
承认不足     
林肯尚未发迹时,是一个毫无名望的年轻律师。有一次,他为了一件重要的案件,赶到芝加哥。芝加哥的几位著名律师对他不但无欢迎之意,而且还以白眼相待。在他们眼里,林肯是一个轻、资历浅的小人物,写他打交道,未免有失身分。林肯如何对付他们的怠慢呢?他回到斯浦林非尔后对人说:“我从他们的白眼中,看出自己的学识经验确实太浅,自己还有许多东西要学。”侮辱的结果促使林肯更加努力上进,后来果然功成名就。而那些从前看不起他的人,却毫无进步。林肯把他们送给他的“轻视”当作一把梯子,步上青云。老罗斯福总统也曾多次受到朋友的嘲弄,那些朋友对他软弱的体格,时时加以嘲笑。这激起了他发奋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1986,(3)
天津市长李瑞环最近在回答“第三梯队中有很多高干子女”的提问时说:现在传说的不是事实,很多是张冠李戴,纯属编造。评判谁能当接班人,首先不能看他是谁的儿子,而是看他够不够资格。不能因为他爸爸是高干,不够格也提拔;也不能因他爸爸不是高干,够格也不提。说高干儿子不能提拔,同说高干的儿子都要提拔,都是“血统论”。你们传说中有个叶选平,现在是广东省长,是叶帅的儿子,我对他比较熟。三八年的干部,留苏学生,解放初是北京一机床厂的总工程师,后任北京一机局副局长、国家科委局长、广东省副省长,广州市市长,政绩不错,威信很高。他在北京一机床厂当总工程师时,我那时当木匠。文化水平比我高,参加革命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