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安畅想曲     
正延安是我心目中的革命圣地,中华民族解放的摇篮。贺敬之的名篇《回延安》,是我从文学作品中了解到的延安。2018年4月24日至27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我来到了延安。亲临其境,让我为"襟带关峡,控制临夏"的神圣土地所感动,也找到了自秦汉以来历代战略家、政治家为什么注目这片神奇的高原的答案。从秦、汉到盛唐,陕北是中国的文化和政治的中心。延安历来就是民族融和繁盛之地。由于多民族融合交汇的优势,蕴藏在民间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如剪纸等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2.
西行的列车伴随着站台上欢快的乐曲徐徐地开起,此刻,我的心情就像那滚滚向前的车轮激动不已,因为此一去我们就要见到新中国的摇篮、革命圣地—延安。  相似文献   

3.
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延安革命纪念馆暨延安侨联旧址揭牌仪式5月28日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4.
请教郑律成     
时间已进入21世纪 ,在整理上个世纪的旧文章中 ,偶然发现一篇1974年我去拜望郑律成老师的笔记 ,虽然已是四分之一世纪之前的事 ,但我还是觉得有稍加整理的必要。两国军歌的创作者郑律成1918年出生于朝鲜光州 ,原名叫富恩 ,因为立志成为一名音乐家 ,后改名“律成”。1933年郑律成在父亲去世后来到中国 ,先是在南京朝鲜革命干部学校念书 ,后转入延安。1938年创作《延安颂》时年仅20岁。1939年创作《八路军进行曲》从而使其奠定了他在中国革命歌曲近代史中的地位。这首歌最终易名为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19…  相似文献   

5.
1910~1917年墨西哥革命期间,以萨帕塔、比利亚、卡兰萨为代表的革命派别在土地改革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主张和政策。作为激进的土地改革派,萨帕塔在占领区进行了彻底的土地分配;比利亚派虽然没收了大庄园,但并未向无地农民分配土地;卡兰萨领导的立宪派从本质上反对土地改革,但迫于形势,于1915年颁布了土地法。各革命派别在土地改革问题上立场的差异是由革命前不同地区经济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以及革命力量的构成所决定的。革命期间的农民动员和土地改革为1934~1940年期间卡德纳斯政府的土地改革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正值杜鹃怒放的季节,我们作家、诗人采风团一行五人,踏上了井冈山这片红色的土地。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是我心仪已久的革命摇篮。自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像根一般扎进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里就成了新中国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7.
西行的列车伴随着站台上欢快的乐曲徐徐地开起,此刻,我的心情就像那滚滚向前的车轮激动不已,因为此一去我们就要见到新中国的摇篮、革命圣地—延安。列车西行,来自公司下属不同单位的人们,不管以前是否曾经见过面,此刻,大家坐在一起就像多年未见的朋友,相互谈论着各自的工作、生活、以及家庭和孩子。天色渐渐的暗下来,车外浓浓的暮色笼罩大地,随着车厢的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延安学习、工作、生活了七年,听过毛泽东同志大小报告六、七次,印象最深的有两次。1939年底,我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那时,国民党正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国民党蒋介石从抗战初期的“抗日第一,反共第二”,改变为“反共第一,抗日第二”,虎视眈眈企图进犯延安,日寇气焰也十分嚣张,中国向何处去是全国人民面临的关键问题。马列学院院长张闻天同志请毛主席去讲演。当时,中国青年西北联合会为活跃青年的思想,对中国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模拟国统区参议会进行辩论。以马列学院为反方,代表国民党顽固派,以抗日军政大学为正方代表中…  相似文献   

9.
日前,由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区图书馆管理协会承办,区社科联、区文联等协办的“凌青大使外交生涯回忆录——《从延安到联合国》”读书座谈会在京举行。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李肇星,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会长金永健,北京市图书馆协会理事长、市政府文化顾问冯守仁,前人大副委员长、  相似文献   

10.
1940年5月下旬,正在延安中国女子大学学习的我和几个华侨女生,被组织上召集在一起开了个会。说著名的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要来延安访问,我们华侨女生要参加接待工作,热情欢迎陈先生来访。陈嘉庚先生是我们侨胞所熟悉和敬仰的华侨领袖。20世纪30年代初期,我在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念书。那时新加坡是英国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人民群众没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的自由。“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三省,在海外的日本人也到处横行霸道,欺侮中国人。英帝国主义对于华侨的反日斗争、爱国运动,不仅不予以支持,相反百般刁难限制。那时,陈嘉…  相似文献   

11.
陶涛 《国际交流》2009,(1):33-38
应孟加拉国-中国人民友好协会和斯里兰卡国际交流协会的邀请.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徐建国率团一行四人于2月13—22日访问了南亚的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两国,与两个组织和孟、斯两国各界人士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我有幸作为成员之一参团访问孟、斯两国。  相似文献   

12.
对墨西哥1910年革命前夕土地关系的研究,是了解这场革命的根源和性质的钥匙。长期以来,人们比较注意对当时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和与之相应的大庄园主同失地农民之间尖锐的阶级矛盾的研究,但却忽略了当时发生、发展着的农业资本主义,和与之相应的乡村资产阶级同封建大庄园主之间的矛盾问题。为弄清这个问题,本文试就大庄园经济和朗楚经济分别予以考察。  相似文献   

13.
胡志明主席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早在本世纪20年代初,胡志明就在法国巴黎结识了中国同志。其后,他曾多次来中国,一面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一面关注着越南的革命,与中国人民在共同的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关于越南八月革命前后胡志明与中国关系的一些主要史实,如大革命时期他在广州创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和举办特别政治训练班;以及  相似文献   

14.
利民 《新青年》2006,(9):28
在很小的时候,听过一个广播剧,叫<长牙齿的土地>.记得当时十分不解,土地哪来的牙齿,怎么没见它咬什么东西呢?时隔二十多年,再次回望前尘,才于往事中了悟,那片生我养我的故土的确长着牙齿,时常在岁月深处啮咬着我的心,让我于疼痛中泪水伴着微笑.  相似文献   

15.
如果我們認为革命是为了解放生産力,那么,每当談到越南革命就必須把土地問題放在一个主要的地位。如果我們認識到,我國根本是一个農業國家,農民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那么,越南革命正如中國革命一样,在实質上也是農民革命。土地問題並不是什么新提出來的問題,而是老早就提出來的:在封建統治時期,土地問題表現在千百年來此起彼伏的農民暴動上面。在这个階段中越南的階級斗爭歷史过程,在越南民族与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之間的斗爭的同時,主要的是農民与封建地主之間的斗爭。土地問題沒有得到解决,農民革命不成功,那是因为越南社会还沒有新的生産  相似文献   

16.
田樱 《海内与海外》2004,(12):69-70
我到马来西亚吉隆坡时,下榻的宾馆不远处有一家华人开的名叫世界书局的书店。那是一个雨天,我来到书店三楼时,看到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图片展———“南洋机工中国抗战纪念展”。在海外能看到这样的图片展,我感到格外亲切,因而吸引了我去观展。展厅前面在红色大字“南洋机工中国抗战纪念展”的横幅下,有四个条幅,依次写着“中国危急,八方支援”、“滇缅公路求助南洋”、“抗战丰碑,机工血铸”、“历尽万难,功垂千秋”,展示着南洋机工英勇投身于神圣的抗日救国援助工作可歌可泣的事迹。这是由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世界书局和星洲日报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17.
至今不知道我爷爷和外婆的名字。在解放后阶级斗争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作为1937年“七·七”事变后奔赴延安的父母,真的有点将他们“边缘化”了。原因很简单,我的爷爷是旧中国高级职员(旧职员),我的外婆则更不堪,是军阀夫人,其实正是这样的家庭背景,  相似文献   

18.
苏格兰见闻     
喜爱中国式生活的一家在我结识的英国朋友当中,鲍勃·尼尔先生一家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鲍勃是一位工程师、苏格兰——中国友好协会会员,他从未到过中国,但他的一家却很喜欢中国的生活方式。处处模仿中国人。我刚到格拉斯哥大学进修时,即赶上中国留学生联合会举办庆祝国庆联欢晚会。在那次联欢会上,经朋友引见,我结识了鲍勃一家。鲍勃很热情,也很健谈,我觉得他有着中国人的那种真诚与朴实。他操着带有浓重口音的苏格兰英语和我交谈起来,我们谈得很投机。临别时他送给我一张名片,并一再邀请我和其他几位中国留学生去他家。鲍勃很好客,不管是英国的,还是中国的节目,逢年过节他都会邀请中国朋友去家里  相似文献   

19.
在我党的历史中,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多少共产党员冒着枪林弹雨,英勇冲锋;多少仁人志士面对敌人的淫威,宁死不屈。他们的忠勇无畏,令人敬佩。今天我要讲的,是鲜为人知的另一种类型的革命故事,读后也会令人感慨万千。它的主人公是曾在中央苏区担任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政委的老红军、老共产党员杨至成上将。红军时期,杨至成在作战中几次负伤,身体受到很大损害。长征到延安后,虽然环境稳定了,但医疗条件有限,再加上工作一直很忙,得不到足够的休息,所以身体状况很差。高血压、肺结核、羊角风时有发作。不久…  相似文献   

20.
我幼时曾被家里管着每天写一篇大字,而且我一直到小学4年级以前的作文课都是当堂写小楷,也可算是所说的童子功吧。人到中年玩起了书法,有幸拜马辰基老先生、崔志强先生为师,得以有了开阔眼界的机会。有恩师指点及自己对书法篆刻艺术的理解和追求,使我在书法艺术上有了不小的进步。1989年北京海淀区书法协会推荐我进了北京市书法家协会,1995年北京市书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