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佩  张宽 《中国民政》2006,(8):52-52
江西省高安市民政局卢小宝认为.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增进农民福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做好这篇文章.必须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做好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一是大力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要依托农村党员、村民代表,农村致富能手、妇女骨干、离退休干部“五大骨干力量”.民主选举村民理事会成员.发挥他们在宣传农村政策、管理公共事务、服务经济发展、调解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2.
过去只听说城里人家务劳动社会化,如今山东省平度市传出农民储粮社会化的新鲜事。农民们丰收之后,除完成国家粮食定购任务外,年年都需自己留足储备粮,备灾年、接来年。而很多农民储粮由于房屋、储粮技术设备等诸多因素.往往无法储备较多的粮食,年复一年只能储存少量的粮食。来年春暖花开日,始遭虫咬或腐烂或变质。多少个春秋岁月农民们极希望有一个为农民开设的储粮机构青岛万达集团公司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近年内开始为农民办理储备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项目。这样做既为农民减轻了市场风险.保证小麦产得出,卖得出.卖好价;…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滨州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关注并督促解决的重大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采取一切有效的监督方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湖州以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为契机,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创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创立农技推广联盟,创办农民学院,着力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加速农业成果转化,加快新型农民培养,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1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9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381元,比上年增长15.8%。  相似文献   

5.
《政策》2008,(10):63-63
据农业部调查.2007年我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月平均工资为1060元,首次突破千元,比上年增长10.6%:2008年上半年达到了1240元.同比增长16.4%。近几年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04—2007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999元增加到1596元.年均增长16.9%.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34%上升到38.6%.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由25.5%上升到40%.是拉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业连续多年丰收,多种经营持续增长,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步伐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有了较大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有明显的改善。当前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经基本上达到年产粮食4.9~5.0亿吨、棉花420~430万吨、肉类5000~5300万吨的水平。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人为2090元,比1990年的686元增长了3倍多。我国有80%的人口是农民,尚未实现温饱的也多是农民。农民收人的增加是关系到农民生活提高的大事,也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出发点。纵观农村改革20年来.农民人均…  相似文献   

7.
《政策瞭望》2013,(1):36-36
天津计划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上走在全国前列。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天津近年坚持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富裕农民.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实力。据介绍,天津农民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1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5.5%.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8.
在12亿多的中国人中,有9亿是农民.在中国6亿多的从业人口中.农村劳动者约为4.2亿。预计到本世纪末农村劳动力将达5.1亿左右,可见,在中国迈向现代化过程中,研究农民的作用和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一段时间里.农民曾作为工人阶级的同盟军被当作领导阶级。“贫宣队”和“工宣队”一样开进机关、学校等单位,来掌管这些部门的领导权。大批知识青年也都下放到农村去接受广大农民的再教育。勤劳、勇敢、智慧、最具革命性等美好的词句也都曾用来形容广大的农民.这些过于偏激的作法给我国带来的严重危害已是有目共睹的了。与过去曾将…  相似文献   

9.
田心 《中国妇运》2000,(2):42-43
农村妇女的进步 新中国建立后,农村妇女开始了创造幸福生活的旅程。但自然经济的落后和不稳定性,资源、技术占有的不均衡以及不测的灾祸,很快就使得农民再次发生分化,处于不利地位的农民不得不靠出卖土地、牲畜为生,重新沦为赤贫。据当时23个省1.5万户农民统计,平均每户只占有耕畜0.47头,犁0.47部,水车0.07部。为了生存和发展,东北、山西等地农民,本着自愿和合理计酬的方式,开始尝试通过牲畜、农耕具以及人力的合作方式,解决个体农户难以解决的困难,自发形成了以家庭为主的长年或季节性的互助组。 1953年…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民族地区的农民群众在想什么?他们有些什么要求?前不久.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些县、区、乡、村干部和农民.由此得出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普遍对市场经济感到无所适从。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的原因.民族地区市场发育程度低,商品经济十分落后,农民群众的市场观念极为淡薄。因而当市场经济的大潮汹涌而至的时候,思想准备不充分,心理承受力差,加之有的基层组织和领导错误地把市场经济视为“自由经济”一把“放手”当成了“撒手”.广大农民面对市场经济普遍感到困惑不…  相似文献   

11.
“三避”技术、“喷灌”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近年来,阳朔县引导农民将一项项农业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1.56亿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7350元,同比增长19.9%。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6977元的平均水平,连续5年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领先全区。  相似文献   

12.
袁文 《群众》2009,(6):73-76
为了方便农民,保障春耕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由南京市农林局牵头主办的“为了农民的微笑——2009’南京农业服务大集市”.于2009年3月21日在江宁区陆郎镇隆重推出了第一期,通过整合服务资源,将服务“打包下乡”.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4月23日,“为了农民的微笑——2009’南京农业服务大集市”在高淳县东坝镇又推出了第二期.  相似文献   

13.
广安市按照“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要求,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人手.在100个重点村开展以“科学生产、文明生活”为主题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养农民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塑造文明乡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整洁村容:增强农民致富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沈泉涌 《当代广西》2004,(15):28-28
某县三年前开展了“三同”活动,要求全县科级以上干部每年要深入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时间不少于30天,以体验农民的生活冷暖,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和生活中的困难、问题.此举赢得了农民的交口赞誉。作为一项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一时间得到传媒的广泛宣传,并作典型经验推广。三年过去了.尽管还有少数单位在工作计划和总结中提起了“三同”活动.但曾普遍受到好评的这项制度却悄然消失。  相似文献   

15.
胥宏锋 《淮海论坛》2007,(3):30-31,29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对接的矛盾愈发突出.分散的农产越来越难以适应国内、国际统一大市场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关键是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践表明.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构筑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平台。是培育市场竞争主体.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6,(1):11-11
2005年12月28日-29日在京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安徽省祁门县在农村党建工作调研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党员生活处于贫困状态.许多党员运用先进科技难、带头致富能力弱.形象欠佳.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导致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强。针对这个问题,为搭建农民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的平台.找准经济发展与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县委组织部在新安乡开展了“农民党员致富工程”试点工作.以发展党员致富项目、培植党员致富典型、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为重点,切实解决农村党员“想富不会富、带头没能力”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仝波 《淮海论坛》2007,(1):32-3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性.决定了整个实践过程是不断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现实生活中层出问题的过程,以此逐步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然而在农村,农民目前为之所困的.主要还是看病难、治病贵的问题,虽然解决农民看病难与贵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早已提上日程,但由于种种因素阻障而未能尽快确立和实施。本人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践与当前现状.对如何破除阻障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宁陵县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从2007年春开始实行的。制度实行第一年,全县52万农民就有41.5万人参加,参合率为79.82%。经过两年发展运作,农民逐渐看到了好处。2009年年初,有49.59万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上升到91.52%。目前,全县有5家县级医院、15家乡级医院和4家专科医院被定为“新农合”定点医院,向参合农民提供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导刊》2007,(6):25-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各地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思路和模式。2006年以来,河北省坚持从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出发,积极整合农村公共资源.分期分批开展村民中心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