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传统政治以"中国式民主法治"予以定位把握的逻辑之下,钱穆提出了一套地方自治思想。其中既有他对中国历史上地方自治的认识,也包括他对现实中地方自治的主张。从逻辑构成来看,钱穆地方自治思想分为地方分权和社会自治:前者以汉代郡县之制为例展开,主张精简政府层级,任用地方贤能,使统治重心由中央政府下移到地方政府;后者以宋明社会自治为例展开,主张加强乡村建设,推进基层自治,给地方社会开放更多自由空间。以自治佐成统一是钱穆地方自治思想的历史意涵所在,体现了其具体的现实政治诉求;而打通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节是其地方自治主张的超时代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2.
中央与地方关系视角下的民主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地方关系是国家结构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民主政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永恒的价值追求.虽然分别谈论它们的专家和学者很多,但把二者结合起来讨论的著作和文章却很少见到.本文将从纵向分权、地方自治、"政府集权"几个同中央与地方关系和民主政治都有着密切联系的概念出发,来讨论中央与地方关系视角下的民主化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县政改革的目标和基本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突破口是县政改革。县政改革的方向应是建立在行政分权和政治分权基础上的民主自治:当前各地所进行的“强县扩权”或“扩县强县”式的行政分权在加强县级政府自主权的同时,也增加了权力滥用和公共利益被损害的风险。为此,需要进行真正意义的政治分权和司法分权,通过确立民众对执政者的制约,建立真正意义的责任政府;通过强化司法制衡来制约地方的政治行为,以保证国家的政治统一有效性,维护公共利益的制度底线。  相似文献   

4.
分权制衡,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原则。其内涵为三权(或两权、四权、五权)分立、相互制衡。一般来说,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三个国家机关行使,各个机关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使国家权力保持均衡状态,防止权力专断和滥用。 在人类历史上,人民经历了奴隶主民主、资产阶级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等几个类型,尽管其性质不同。但毕竟存在着共同之处。从历史上看,要求实行民主的思想家,无论属于哪一个阶级,都要求国家权力的分立,通过权力的制衡来确保民主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除了一些特定内涵外,还有许多特质,其中之一是在不断发展民主政治的同时,又保持了相对集权。一个国家选择相对集权或相对分权,既与其国情或社会发展阶段及社会情形有关,又与其历史文化传统有关。中国现阶段的相对集权有其政治优势。相对集权于任何一个政府都是必须的。某些国家因为高度集权从而导致政权倒台,只能说明高度集权不好。高度集权就会演变成为攫取性政治经济体制,这就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发展。相对集权与相对分权各有其优点和缺点,从惩治腐败的角度,把分权看作是预防腐败的"定海神针"是错误的。从加强权力制约角度看,分权有利于抑制腐败,但单纯的分权却不利于抑制腐败。要是没有法治的积极跟进及其他保障措施,分权就可能导致"分散腐败"。要从根本上解决腐败,还是要靠法治。  相似文献   

6.
作为现代中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法学家、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经历了清末、民国以及新中国三个历史阶段,也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民主运动史上的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不仅提出了内容丰富的民主思想,如地方自治、人权法治与民主宪政,而且也一直热心参与并积极推动了当时的民主运动进程。因此,他丰富的一生及其民主理念,也反映了当时中国民主运动的历史变迁。虽然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沈钧儒的民主主张未能得以完全实现,但其提出的民主理念仍然对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与政治的转型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民主确实是好东西,但若被当作肆意干涉他国内政的最廉价的借口,这本"好经"就被念歪了,成为粗暴干预、扰乱他国内政、撕裂国际社会的霸道式民主。这种霸道式西方民主不仅使被"改造"国家陷入政治动荡、社会分裂、人民流离失所的境地,也成为祸乱世界、制造分裂与动荡的根源,国际社会乃至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并给予坚决反击。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应确认为三种民主状态:人大制度体现的选举民主,政党与协商制度体现的协商民主,三大自治制度体现的自治民主。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一项自治民主的基本政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符合我国基本行政制度的定性与定位,它是关于国家结构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有关国体和政体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有关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民族复兴和人民和谐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国家理论与实践、地方自治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论村民自治     
一地方自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在发达国家多已成为习惯,而在中国却迟迟不能落地生根。中国有几千年君主专政的历史,“大一统“是主导思想。知识分子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老百姓盼望的是“真龙天子“和清官,谁都没有想到自己管理自己,也没有想到中央与地方分权。直到1898年,谭嗣同、黄遵宪、梁启超等人才在湘南倡导地方自治,但只是昙花一现,即被摧残。以后,革命者嫌它迂阔,统治者嫌它碍手碍脚,都把地方自治撇在一边。有时统治者也想利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逐渐废弛,村民自治成为中国农村的一项基层民主制度。村级基层组织是村民选举产生的自治管理组织。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状表明:一方面,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已经形成基本框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另一方面,其制度化水平、主体观念、民主能力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村级基层组织自治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和管理人才、农民自身民主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说,有赖于整个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和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1.
"颂圣"是中国历史画的恒久主题之一,在20世纪后半叶达到巅峰状态。在不同历史时段中,画家们持续创制出颂扬古代帝王和现代执政党领袖的美术作品,不但为实现国家政治宣教意图立下功劳,也在艺术本体语言创造上取得较高成就。传统君主崇拜观念的沿袭,现实社会压力下对政治或经济力量的依附,以及对现代国家领袖的真诚拥戴,是中国"颂圣"历史画繁衍不息的主要原因。虽然大量"颂圣"主题导致绘画自律性的缺失,但部分优秀艺术家仍能凭借个人天赋在有限历史条件下,创造出有一定艺术价值的历史画作品。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民主政治演变与发展的必然逻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参与性与民主性的高度统一。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逻辑指向,民主与参与构成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治理逻辑存在于一元领导与多元协商、人民民主与有序参与、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顶层设计与多层推进相统一的基本形态之中,这不仅赋予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合理性和发展现实性,而且对于全面承接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需求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民主政治演变与发展的必然逻辑,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参与性与民主性的高度统一。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逻辑指向,民主与参与构成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治理逻辑存在于一元领导与多元协商、人民民主与有序参与、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顶层设计与多层推进相统一的基本形态之中,这不仅赋予协商民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合理性和发展现实性,而且对于全面承接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需求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云静  彭顺勇 《求索》2012,(3):252-253
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湖南自治运动"是湖南立宪派和革命派民主宪政运动之合力的结果,是两派变革社会、实现政治主张的历史必然选择。"湖南自治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的关系看似无奇,实则密切:一定程度上为武昌首义的成功奠定了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人才基础;辛亥革命后,这场运动又在其推动下经历了发展、高潮,又迅速走向消亡。"湖南自治运动"的失败,是清末民初各派政治军事力量博弈的结果,是对湖南立宪派和革命派追求民主宪政的承重打击,也暴露出运动自身的诸多历史局限。反思中国民主宪政发展路径中的这段重要历史,我们或可发现,辛亥革命和近代中国自治运动都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中国的民主宪政只有在维护中央权威,提升大多数公民政治素质,具备足够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统一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同样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中国现代社会的历史性主题 对于中国来讲,现代化的内容是多重而非单一的,实现国家统一与追求富强发达、高度文明和政治民主的国家目标,都是中国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多重主题具有高度的关联性,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一点与其他国家不同,极具“中国特色”。且由于历史原因,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主题比其他主题来得更为直接和迫切;与其他主题相比,统一命题更显居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宪法、立法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于自治条例的内容是关于本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制度或综合性的规范性法文件,  相似文献   

17.
台湾的乡村治理表现为"自治"与"行政"的双轨制,体现出明显的多元治理特征,不仅强调政府和行政的力量,也注重调动社会参与,发挥农民协会、社团组织及志愿者组织的作用;台湾的农会组织集经济性、教育性、社会性和政治性四大功能于一体,发挥了组织、管理和服务的作用;台湾基层实行竞争性的选举制度,但"派系之争"、"族群分裂"及"黑金政治"对地方治理和政治民主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其经验教训值得大陆吸取。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与乡镇政治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是农民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全新民主实践 ,是新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成果。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村民自治与乡村政治变迁的过程和意义 :村民自治发展的内源动力与法律基础 ;村民自治实践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 ;村民自治对乡镇民主政治发展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地方自治是相对于中央集权而言、基于分权原理而设计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它强调一定区域内住民的自主精神和民主权利,是现代社会治理一国之地方的一种科学方式,也是一种世界潮流。地方自治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正确把握地方自治的基本理论,是地方自治实践的前提。对中国内地正在推行的农村村民自治与城镇居民自治来说,补上地方自治理论一课,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创造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中共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现阶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文化,既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