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西部山区,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曾是北京地区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随着北京市功能定位的调整,该区被赋予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与西部综合服务中心两大功能定位。门头沟区委、区政府对此落实了一系列环保行动,垃圾分类就是其中之一。2010-2013年门头沟区加大了  相似文献   

2.
谢芬芳 《传承》2014,(11):88-89
低碳方式的实质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实现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时代的来临推动着一场深刻的价值观变革,内含众多的生态道德诉求,需要运用各种社会力量,提升生态道德素养,进一步促使低碳型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与普及。加强政府的环保职能,积极探索生态道德形成的基本途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天津政协公报》2013,(5):20-21
<正>在建设"美丽天津"过程中,发展低碳生态城市是极其重要的方面。低碳生态城市是指城市在围绕能源消耗、经济模式、环境改善等方面,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实现人、城市、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系统。我们认为,我市今后应通过优化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发展低碳城市交通和推广节能措施三个方面加以突破,打造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走出一条适合天津发展特点的低碳生态城市之路。  相似文献   

4.
王现东 《求索》2012,(1):55-57
"低碳经济"是人类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及其造成的生态环境后果进行反思的结果,是现时代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关涉人类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低碳"理念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论纬度,为批判旧的生态价值观、重构新的生态价值观提供了重要契机。由于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两种生态价值观各有偏颇。为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构生态价值观,实现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冯霞  李桂梅 《求索》2013,(7):83-86
全面实现低碳生活,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低碳生活价值观的确立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它要求人类在调整人与自身的关系时坚持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的统一,在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坚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坚持适度消费。健全法律制度、发挥大众传媒的价值导向功能,转变学校环境教育理念,是强化低碳生活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及能源危机的到来,低碳经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同时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本文探讨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金融问题,并从商业银行融资、建立碳交易市场、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等方面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对策。  相似文献   

7.
门头沟区地处北京西部山区,区域定位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自2007年以来,门头沟区紧紧围绕区域功能定位,紧抓机遇、科学发展、敢于发展,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实现"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城乡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任务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用法治思维确立宏观政策机制,要对经济政策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估,要大力倡导低碳环保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色是生态、重点是发展,关键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标是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大力开发、推广低碳技术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国家首都,率先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产业转型、形成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家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20,(10)
正作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常州市近年来在低碳减排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2018年常州GDP达7050亿元,同比增长6.5%,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却同比下降1.4%;2019年常州市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五个大气、水质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城市之一。保护生态、低碳发展、打造宜居城市,不仅是全社会的共识,更成为常州城市精神的内在要求,"常州蓝"正逐渐成为常州又一张靓丽的新名片。高位谋划,破解经济环保协调发展难题常州是典型的工业城市,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攻坚阶段,产业和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小城镇未来发展应依靠发展低碳经济,充分利用小城镇区位优势,一方面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全球各城市提供一个领先的低碳经济发展示范模式。北京市小城镇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定位方面不突出,未能把握目前国家乃至全球发展的最新增长点。发挥小城镇的优势,再从而带动北京市城市整体平衡发展,成为富有竞争力的世界城市。北京小城镇未来发展应依靠发展低碳经济,充分利用小城镇区位优势,一方面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全球各城市提供一个领先的低碳经济发展示范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环保设施建设是治理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首先应该是生态优美、低碳宜居的国际城市。2013年初,雾霭天气严重困扰北京,不仅损害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形象,也大大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雾霭治理成为当前北京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赵敏 《淮海论坛》2013,(1):18-2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型生态社会,是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全球正在经历的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于我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严峻挑战,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发展低碳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发展低碳经济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带来巨大挑战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三低”)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而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则集中表现为“四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如何变“高”为“低”。是严峻的挑战。总的来说,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社会会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正低碳概念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2003年5月,英国在其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2007年,日本紧随其后开始致力于低碳社会的建设。低碳社会,观念先行。为推动低碳社会计划,日本在市民低碳生活价值观建设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低碳社会建设的先行者从推动《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到"福田蓝图"的提出,日本低碳社会建设计划逐步成形并纳入到节能减排、构建低碳社会的根本国策中。2008年4月,地球环境委员会提出实现碳排放量最小化、实现能切身感受富足的简单生活、实现与自然共生的低碳社会  相似文献   

16.
北京是一座驰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古老的历史,众多的文物古迹,优美的风景名胜,宏伟辉煌的古建筑,灿烂的文化,多彩的民俗,神奇的传说,给古都北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向往.门头沟区作为北京的组成部分,位于北京西部,是连接京城与河北、山西、内蒙古的重要通道,又是京城的西部屏障,永定河从西北至东南斜贯区境,孕育了京西儿女.  相似文献   

17.
浙江低碳发展的理念及其重要性低碳发展理念是集生态、环保、绿色、可再生、可循环、可持续于一体,探索一条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以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并要求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浙江省作为东南沿海的发达地区,理应率先探索低碳发展之路,把绿色、低碳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8.
经济高碳化形成机理与低碳经济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散决策下,只要能持续获得利润或效用且环境成本由全社会分担,无节制的碳排放行为就会继续进行,其结果就是区域性或全球性的气候变暖。为治理这一市场失灵问题,政府应出台政策进行适当干预和引导。从政策层次来看,需要系统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方向和碳减排目标等方面的宏观政策,发展低碳产业和低碳城市的中观政策,社区、企业、个人、环境类非正式组织共同参与的微观政策;从政策主体来看,需要整合政府引导、经济激励和微观经济个体自愿参与的政策工具这些政策又要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形成低碳经济政策链。文章最后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当今世界,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比如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以及对自然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共识,这就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关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需求。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所向,在环境作为公共物品的情况下,西方一些国家利用掌握的经济、技术和政治手段,推行所谓的"生态帝国主义",试图牢牢把握"绿色运动"的掌控权。该文论述了中国有必要确定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寻找适合本国的生态文明之路以及产业结构低碳化的最佳路径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