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颁布实施后,"救急难"作为社会救助工作的一项重点目标而倍受社会各界关注。为进一步推动"救急难"工作深入开展,笔者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查阅档案资料、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陕西省铜川市"救急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一、统筹推进"救急难"工作的主要做法一是建章立制,为"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2014年5  相似文献   

2.
正社会救助制度承担着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保障重大责任。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救急难"的托底作用,2015年7月,民政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在全国开展"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300个"救急难"综合试点单位和地区。各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救急难"的实现路径、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积累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4月1日,山东省民政厅召开全省医疗救助制度建设暨"救急难"试点工作现场会。会议强调,下一步,各地在推进"救急难"综合试点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继续扩大"救急难"试点范围。36个全国和全省"救急难"试点单位要继续做好试点工作,发挥好对全省"救急难"试点工作的引领作用。各市要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试  相似文献   

4.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首次将"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明确为社会救助工作的方针,推动了"救急难"开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扶贫开发形势下,必须做好"救急难",切实发挥好补短板、托底线作用,避免或减少脱贫攻坚过程中一些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事件发生。文章以广西百色市为例,对"救急难"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剖析推进"救急难"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一、四川省遂宁市"救急难"试点的实施概况2014年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被选为"救急难"试点地区,为此遂宁市制定了《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意见》切实加强社会救助工作;遂宁市实现了临时救助制度审批权限下放,1000元以下的临时救助审批权下放到乡镇和街道;最后还不断完善互济性救助,实现"定点帮扶"和"结对帮扶"。"救急难"工作开展后,遂宁市安居区整合了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  相似文献   

6.
<正>自2015年被确定为全国"救急难"试点单位以来,浙江省温州市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救急难"的实现途径、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救急难"体系。该机制的建立使政府基层行政压力做了"减法",社会力量自身能力建设做了"加法",困难群众所得利益做了"乘法",切实取得了"1+1+13"的效果。一、加强"制度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吉安市各级民政部门勇担重任,改革创新,主动作为,全面提升了吉安民政民生服务保障水平。坚持保障扶贫"三抓好",筑牢民生保障底线。一是抓好"救急难"。依托"救急难"工作机制,在乡镇民政所、街道办事大厅设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为每村配备1名村级民政专干,构建起覆盖广泛的社会救助服务网。二是抓好"两衔接"。积极做好农村低保和扶贫两项制度衔接,扶贫部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根据民政部和山东省民政厅关于全面开展临时救助暨"救急难"试点的部署,潍坊市筛选确定了民政工作基础较好的高密、诸城、寿光为试点单位。工作中,着力抓好"五个结合",为全面推开实施提供经验做法。政策普及与主动发现相结合。一是加强宣传,普及政策。各试点单  相似文献   

9.
我国台湾地区《灾害防救法》的公布施行,赋予消防权责机关新任务,其所防救的灾害急难除火灾及公安急难等事件之外,更包含各种人为灾难和天然灾害。未来的防灾、救灾,有赖政府建构有效的灾害防救体系和能力,并整合政府及民间救灾力量,将民防与全民防卫动员机制加以结合运用,以健全灾害防救体系,全面提升公私相结合的救灾机制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工作传真     
正上海:设立"暖心"专项基金试点上海市于3月印发了社区基金会设立"暖心"专项基金试点工作方案,在浦东、徐汇、长宁、普陀、虹口、杨浦、闵行7个区10个社区基金会开展试点。4月15日,上海市召开社区基金会设立"暖心"专项基金试点动员部署会议,就试点工作进行部署。"暖心"专项基金试点是在现有社区"救急难"工作实施和保障机制基础上,依托社区基金会链接社会各方爱心资源设立的专项基金,主要资助解决社区群众遭遇突发性、急迫性的急难愁问题,具体包括在政府临时救助后  相似文献   

11.
<正>9月1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这是今年5月1日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来,国务院作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意义深远。首先是对社会救助体系的重大完善。临时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方面,通过"兜底线、救急难",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线、救急难"的功能,近日,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民发[2018]23号,以下简称《意见》),从救助对象的范围与类别、审核审批程序的优化、救助标准的制定、救助方式的完善,以及组织保障的强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临时救助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对于增强临时救助制度兜底保障能力,强化社会救助托底保障作用,增强社会公平正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深入贯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四川省社会救助实施意见》,创新建立"1+8"城乡特困群众帮扶机制,市、县财政按上年度公共财政1%预算投入资金,不断强化社会救助"托底线"功能;全覆盖建立"一门受理"等工作机制,不断织密社会救助"救急难"网络;整合部门、社会各类资源,不断夯实民生民本"可持续"基石,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实施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保障制度化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民政部、财政部在全国开展"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被确定为综合试点单位,在制度整合、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取得了"先行"经验,工作成效得到了广泛好评。以"大救助"理念整合制度2014年,《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出台为社会救助搭建了一个制度体系的框架,明确了"8+1"的救助体系和"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泉港区深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21,(3):61-61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聚焦救助政策精细化、救助服务智慧化和群众需求多样化,创新"支出型贫困救助""救急难"等系列新政策,大力推进"精准保障示范区"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聚焦救助政策精细化,救助保障范围进一步拓展。一是创新完善支出型贫困救助政策,让"夹心层"家庭"困有所助"。  相似文献   

16.
<正>社会救助是一项"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基础性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推行精准扶贫是当下政府缓解困难群众生活压力的重要举措之一。"救急难"相关政策在我国制度体制机制、申报审核流程,以及实施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繁复问题。本文通过对浙江省绍兴、宁波、温州、丽水等地民政部门进行实地访谈与调研,同时结合发达国家与我国先进省市的经验,提出了"对现行部门组织进行精简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受助者审核、建  相似文献   

17.
<正>宁政发[2015]49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以下简称《办法》),推进我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办法》的重要意义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公平,是一项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办法》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类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首次将"救急难"、疾病应  相似文献   

18.
开展残疾人证"跨省通办",为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上门服务,让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做到"应救尽救",扩大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面……随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级残联组织从残疾人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拿出实招硬招,集中解决残疾人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广大残疾人群众切身感受到实践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台湾地区建立了完备的急难救助制度体系。本文着重介绍我国台湾地区急难救助制度中时效性最强的马上关怀急难救助制度。台湾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和急难救助制度体系1980年6月,台湾颁布《社会救助法》,确定了台湾社会救助体系的生活扶助、医疗补助、灾害救助和急难救助四大支柱。台湾急难救助制度最初仅设立了县市急难救助和卫生福利部急难救助。前者限制户籍地申请,且审核发放时间较长,最长为15天。后者急难救助时限则更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理论并反复地阐述其精神实质,透出"四个全面"背后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及匡扶社会正义的坚定决心。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如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的深刻内涵,做"四个全面"的积极宣传者、主动参与者、奋力推动者、勇于实践者?围绕"四个全面"不断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地"发忧国忧民之声、行民主监督之实",建睿智铮言、献有用良策,为促进"四个全面"的落实与推进,竭尽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