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一、"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释义文化创新,是文化在传承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创新,在今天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依靠传统文化内生动力新陈代谢,革故鼎新,谋求发展;二是积极进取,对外开放,吸收融汇外国文化之长,以达到创新发展之目的。没有文化传承就没有文化创新。如果否定文化传承而片面强调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没有发展前途。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进步的灵魂和建设文化强国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人生隽语     
《民主》2017,(5)
<正>冯骥才:我对文化自觉的理解是,首先是知识分子的自觉,即知识分子应当任何时候都站守文化的前沿,保持先觉,主动承担;还有国家的文化自觉,国家也要有文化的使命感,还要有清晰的时代性的文化方略,只有国家在文化上自觉,社会文明才有保障。当然,关键的还要靠政府执行层面的自觉,只有政府执行层面真正认识到文化的社会意义,文化是  相似文献   

3.
人生隽语     
《民主》2016,(5)
正南帆: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不胜枚举。从四大发明到长城或者大运河,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绚烂的唐诗宋词,历史曾经将一笔又一笔享用不尽的财富转交给后人。这些财富的内容如此丰富,以至于许多人常常遗忘了最为重要的一笔——古人的创造精神。朱晓进: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文化创新是文化传承的目的。我们要以创新的姿态去传承,要提倡创新性的文化传承。要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反省、选  相似文献   

4.
刘春田  马运军 《学理论》2012,(33):180-182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这就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基础上,赋予了高等教育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新使命。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要紧紧围绕"文化育人"这一根本要求,牢牢把握"承、创、传"三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9,(12)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对青少年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经典诵读"的界定以及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的调查与分析,来说明经典诵读应当成为青少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民主》2017,(7)
<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当前社会文化发展中热门的议题之一。全国各地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都有许多切实的行动,取得了不少成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我国当前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们许多地方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在文化  相似文献   

7.
张瑞生 《理论导刊》2020,(4):98-103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简称张载"四句")是对我国自古以来知识分子的志向和传统的高度概括。正确理解张载"四句"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对我们结合新的实际学习、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鹤壁黄河古陶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远古文化艺术遗产。基于文化传承的角度,以鹤壁黄河古陶的发展为切入点,将鹤壁黄河古陶的再设计从生活、传统文化、创新这三个层面进行论述。我们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从创新的角度放手去发展,做符合现代社会审美的设计,给这种传统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就是对它的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4,(37)
冯骥才提议,国家应该在文化上有一个蓝图,我们官员的政绩考核中也应该有一个文化政绩。 许多与会者表达了同样的忧虑:一群知识分子的“空谈”究竟能起多大作用?甚至有人认为,这样的讨论只不过是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因为,我们的民族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如何进入年轻一代的视野,怎样才能进入学校,在碰到这些具体问题的时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模仿性 ,使其无法自然地走向创新。传统思维方式渗透于中国传统文化 ,并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守祖训 ,循道统 ,重形式 ,人中庸 ,排斥离经叛道 ,压制变革求新”的主调来阻碍创新。要创新就应当注重转变传统思维方式、改革传统文化 ,而这样的“转变”与“改革”本身就要创新。这就使创新更为艰难。但不创新就没有出路和希望。因而应当充分认识创新的艰巨性 ,并通过深化改革等具体实践 ,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改革我们的传统文化 ,引导人们逐步走出只是满足于改进国外创新成果 ,将创新简单化、低级化、庸俗化的“创新误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举行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讲话中说,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干部的德与才是具体的,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在于要具有吸引力、同化力和认同力,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文化基因承载着传统文化"编码"以实现文化的代际传承,这应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最大公约数"的逻辑起点。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应当以文化基因为向度,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在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即所谓"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分子,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阶段,当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从事生产生活资料的劳动的时候,是没有知识分子的。只有到了原始公社崩溃,奴隶制社会产生之际,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社会开始有了若干剩余产品,文字也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边疆民族地区存在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民族体育活动相关要素的总称。它具有民族性、人文性和公共性,这些特性决定了政府、市场和社会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承担着不同的职责。政府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扮演着主导作用,扮演着"掌舵者"的角色。市场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动力,扮演着"划桨者"的角色。社会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社会基础,扮演着"重要参与者"的角色。总之,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元主体构成的良性互动和协同治理模式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视野不断拓宽,研究力度不断加强,逐渐走向了学术观点细分、成果质量不断提高的新阶段。本文试从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传承的探讨与思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境遇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可依途径等四个视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瞻望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的趋势,即构建立足于现代实践、顺应时代潮流、融会贯通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甲申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廉 《瞭望》2005,(Z1)
"读经运动"、"甲申文化宣言"、"公祭孔子"、海啸与"敬畏自然"……甲申年一系列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大争论,昭示着知识界以及民间对中华文化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人生隽语     
《民主》2015,(4):64
顾长卫(著名导演):其实任何创作都一样,要专注于最初吸引我们、点燃我们热情的那些实实在在的内容,而不要轻易被这些各种各样的语言形式约束。对我来说,不存在所谓的身份转换,电影和个人的艺术创作是相辅相成的,不管哪种形式与我们现实的生活和存在的时代能够勾连起来的时候,创作者便有了使命感。言恭达(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有人说,今天没有文化含量的建筑将会成为明天的垃圾。不少保留下来的古村镇、古建筑都可当作"中国传统文化教科书"。而今天各地城镇化中的新建筑,有多少能成为明天令人自豪的文化遗产呢?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应是当地的"根"和"魂",如果这个"根"在我们手中断掉,我们的文化自信就失去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当今全球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正席卷而来。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既是对原生态本质的保护,也是对其进行善本再造,使之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发展中寻求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活性载体,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人和传承的文化,是生命的文化和生活的美化。我们要全面定位民间文化、民间文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地位,要把这份珍贵的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使它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真正与其"半壁江山"的文化地位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从中华文化既统一又多样的特征出发,反复强调发展文化要尊重民族性、突出多样性、提倡共同性,从民族平等的全局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根本政策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关键是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基本维度是"五个认同"。这些思想和政策方略系统地建构了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正确处理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的一致性与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关系,正确处理政策制定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文化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机制因素。在当代社会,文化创新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其中理论创新具有先导意义,科技创新是文化创新根本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创新的现实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文化创新的指导思想,辩证思维方法是我们坚持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是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文化产业的发展被人们看作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新的财富创造形式,文化产业发展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