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6月1日,在江西省遂川县雩田镇横岭村“童伴之家”,不时传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里正在开展“护童成长”迎“六一”主题活动,志愿者们与留守儿童一起快乐游戏,分享节日蛋糕,为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江西省遂川县自2020年7月,被列为民政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开展的“护童成长”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区)以来,强化改革思维,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构建儿童关爱保护服务新体系,儿童工作队伍水平不断提升,儿童关爱服务质量不断增强。如今,不论是学校、还是乡镇,随处可见“护童成长”队伍和活动,他们用精准的关爱,精细的服务呵护儿童,让爱不“留守”。  相似文献   

2.
地方传真     
正广东省广州市:首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组织揭牌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广东省广州市首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慈善基金会正式揭牌。在市民政局、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指导下,基金会携手19家社会组织启动"候鸟的呼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大型公益项目",在广州市慈善会慈善信  相似文献   

3.
积极青少年发展观,强调青少年自身蕴含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主张"培育"而非"管理"。用积极青少年发展观来反思留守儿童问题,我们可以发现,留守儿童并非"问题儿童";留守非"问题"之源,留守儿童"问题"为多因素累加效应所致;留守儿童同样拥有积极发展的力量和发展良好的可能。为此,留守儿童研究和实践应着力激发留守儿童成长的主体意识,发掘和利用留守儿童发展的保护性因素,注重留守儿童积极品质的培养,构建留守儿童积极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留守儿童是"问题儿童",打工父母"只生不养";留守老人年龄大、教育程度低、没有文化无法承担起监护责任,这是长期以来舆论及媒体主要的看法。由于对留守群体的"污名化"和"刻板印象"效应,在健全及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过程中,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往往被描述成为处境艰难,需要外界同情、接受援助的群体。长期以来,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更多的是依赖外来的力量自上而下,从外而内的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8,(23)
正下午4点半,一群刚放学的孩子迫不及待地跑进徐州市凯旋门社区的宜家"希望来吧"。这些孩子大多是附近的流动、留守儿童,还有少量贫困家庭儿童,早早放学的他们在这里得到了社工和志愿者们的温馨陪护和课业辅导。像这样的"希望来吧"全省已有298家,覆盖了13个设区市、80余个县(市、区),成为流动和留守儿童一个延伸的家。明确使命,提供精准服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外来务工人员尽快融入城市成为亟待  相似文献   

6.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如何让留守儿童缺爱不失爱?马山县建立起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长效机制,多方面构筑留守儿童关爱网,使留守儿童"学业有教、安全有保、亲情有护、生活有帮、困难有助"。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发展,大量劳动力外出谋生形成亲子教育缺位,使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演变成社会问题。为构筑留守儿童"心灵港湾"、根治留守儿童问题,须多方协同治理,推行关爱留守儿童责任清单制度、完善家庭教育培养机制、构建"网格化陪伴、组团式服务"模式,共同把脉留守儿童心理,关爱留守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8.
以爱的名义     
<正>《当代广西》第7期《"代理妈妈":不是亲妈胜似亲妈》一文中,宾阳县的"代理妈妈"志愿者队伍用实际行动关爱留守儿童,让我们看到了爱心的传递,但也警醒我们"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据《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2016年1月  相似文献   

9.
地方传真     
正多举措关爱留守儿童贵州省盘县县委县政府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关爱留守儿童的各种办法措施也不断涌现。一是以县民政局为首的各县直机关对挂钩扶贫乡镇留守儿童开展慰问活动,给孩子们送去学习、生活用品。二是民政局在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的过程中,向贫困留守儿童家庭倾斜,确保他们在生活上有保障。三是由盘县义工联合会承办,贵州省民政厅实施的"三区计划"项目——关爱留守儿童在盘县旧营乡孔官小学  相似文献   

10.
媒体热点     
本月,贵州毕节四名留守儿童非正常死亡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话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随着《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和《为留守儿童守住一片天--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两份有关留守儿童的报告相继出炉,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此予以报道。留守儿童的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相似文献   

11.
正按照民政部关于落实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要求,江苏省南京市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确保"幼有所育、弱有所扶"。一是全力抓好动态管理,努力把户口未登记和辍学不在学的留守儿童数据降到最低。二是全面督查落实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群体多出现在农村,由于父母劳务输出,孩子留在家乡由老人照顾,在家乡学校读书,被称为"留守儿童"。但是在我区一些城镇,也生活着一群"留守儿童",他们是外地打工者的孩子。父母把孩子留在城镇里上学生活,自己到城外打工。在乌鲁木齐市的4所中小学,"留守儿童"就已超过1000多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不仅仅是  相似文献   

13.
正"温暖贵州·大手牵小手——关注留守儿童"系列公益活动于2015年9月启动,由贵州省民政厅、贵州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贵州省福彩中心承办。活动以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为宗旨,切实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成长方面遇到的困难,积极开展符合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教育,以及必要的心理辅导。活动以毕节市为起点,逐步在全省9个市(州)留守儿童较多的乡村小学设立了"留守儿童信  相似文献   

14.
岁末年初,对于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又可以见到爸爸妈妈,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过大年"。20多年前,贫困地区孩子的梦想是"我要读书"。现在,已经走进课堂的农村儿童的梦想转眼间变成"我想爸妈"。5800万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但不是问题群体。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深度关注。他们吁请构建政府支持、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帮扶、亲情关护的社会化教育及监护体系,给留守儿童以持久、温暖的关爱。  相似文献   

15.
"孩子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朴实话语的后面,是重庆市江津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退休教师袁焕芳对留守儿童的大爱。袁焕芳将后半生心血全部倾注到农村留守儿童身上,是留守儿童心中慈祥和蔼的"好奶奶",是一个感动重庆的普通人。  相似文献   

16.
万国威  李珊 《中国青年研究》2012,(12):43-49,106
本研究从"多元福利范式"的角度出发,采用SPSS软件对"留守儿童"福利供应问题展开讨论。研究发现,由于福利供应主体的结构性变化,我国"留守儿童"的福利供应同比"非留守儿童"出现了衰减,并深刻体现出我国当前儿童福利制度的脆弱性。研究主张加快完善我国国家、社区、志愿组织的福利供应体系,不断充实"留守儿童"的多元福利框架。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由"留守"导致的亲子分离造成了家庭结构和功能的缺失,这种缺失在方方面面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其中的作用机制,充分了解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作用、留守对儿童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才能知道留守儿童内心的需求与渴望,进而才能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构过程中,恰当的国际比较与参照是问题建构的重要思想资源。它究竟是中国独有的问题,还是中外皆有的问题,以往的研究者主要持"中国独有论"、留守"普同论"与"中国特殊论"三种看法,其参照的对象主要是日本的"单身赴任",以及其它发展中国家"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但在比较过程中,研究者常常对国外儿童留守现象与国内情形只做简单类比,忽略了国内外亲子分离的儿童留守现象可能更多只是"形同",由于其所处的社会结构环境不一样,其表现出来的问题其实是"质异"的。因此,有必要在其形似日本的"单身赴任"或其它发展中国家"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这一表象特征之外,依据儿童权利视角从更深层次探讨中国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针对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大、分布广、困难多等明显特征,文章以广西为例,提出应以"儿童为本、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家庭主线、社会参与"为基本路径,以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网格化网络、组织队伍、机制平台、行动计划和乡土资源基地为着力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留守儿童的关爱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关爱留守儿童,保障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共创和谐社会,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社会的温暖,中共阜阳市委统战部,农工党阜阳市委会以"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为宗旨,齐心协力为留守儿童营建一个温馨、幸福的家。2012年4月14日,农工党阜阳市委会在市颍州路第一小学举办了“牵手相伴、共享阳光”共建同心工程之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