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善元  王月华 《各界》2022,(3):35-38
杭州西线景区杨公堤边的山坡上一座墓里,静静地安眠着京剧大师盖叫天.朴素的墓碑上只写着"艺人盖叫天"五个大字,墓前的亭子匾额上写着"学到老".亭子的两边有楹联,是"英名盖世三岔口,杰作惊天十字坡"和"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  相似文献   

2.
杨小燕  刘玉霞 《团结》2005,(4):46-48
冯玉祥将军是我国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曾任民革中央常务委员、民革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是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毕生追求光明和进步,渴求祖国繁荣与安定。在抗日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高举手中的抗日大旗,在各个战场上奔走着,呼吁着,引领着无数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民众走上抗日的道路,共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自强而拼搏。一、反蒋是为抗日,保蒋亦为抗日。力主抗日,“精诚团结,抗战救国”是他的抗战精神所在。虽无实权,可抗日热情始终不减反蒋是为抗日。1931年,因中原大战失败而偏居山西的冯玉祥,闻听九一八事变之后是“肝胆欲裂”,夜不能寐。…  相似文献   

3.
《侨园》2017,(6)
正在极其艰难的战争岁月里,东北大地到处传颂着父母送子上战场、兄弟并肩打敌人、夫妻携手去战斗的感人事迹。辽宁抗日义勇军将领赵庆吉、关世英夫妇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赵庆吉,1900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由于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赵庆吉就同几十个热血青年一起举旗抗日。不到半年的时间,这支抗日部队从几十人发展到一百五十多人,  相似文献   

4.
(一)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一九三五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和其它帝国主义以及国内各阶级各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降到次要的地位。当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不仅工人、农民、学生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内部也逐渐地发生了变化。在国民党内部的矛盾斗争中,这时的主要矛盾集中在是抗日还是投降的问题上。在抗日派内部,矛盾又集中在是积极抗日还是消极抗日,是联共抗日还是先“剿共”后抗日的问题上。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整个形势开始向着有利于左派和抗日派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一张学良以特殊的方式支持红二、四方面军北上抗日,是从他与周恩来举行延安会谈时开始的。1936年4月9日至10日,周恩来和张学良在延安就红军与东北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问题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张学良当时赞成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有联共抗日诚意,对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北上抗日是支持的。关于这一点,参加延安会谈的刘鼎,在他后来的回忆材料中亦做了具  相似文献   

6.
<正>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深入白山黑水踏寻当年抗联部队足迹,感悟抗日英雄杨靖宇烈士的坚强党性和血性胆气,以此洗礼灵魂、净化思想。杨靖宇原名马尚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时,决意更名为杨靖宇,以表达誓死抗日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靖宇"朝鲜语为"驱逐外敌"之意。中国人自古有"行不更姓、坐不改名"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出山赴京,力主抗日,在对政府抗战失望后,他试图冲破国民党中央不抵抗政策的束缚,在察哈尔独树一帜,践行武力抗日.后来,随着中日战争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冯玉祥对以往抗日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强调抗日战争必须有全国统一的计划和指挥,并把对内和平统一、共同对敌,看作是争取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前提,这成为冯玉祥在"七·七"事变前明确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8.
宋哲元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爱国将领,他从一教书先生到投笔从戎,以行伍终其一生。他率领的二十九军更是凭着顽强的抗日精神荣获"抗日英雄队"的美誉。从客观上讲这些都与他突出的军事指挥谋略是分不开的。通过宋哲元所参与指挥的多次战役来分析总结他的军事指挥谋略如下:擒贼擒王;养精蓄锐,奋勇出击;甘当萧何,巩固后方;因敌制胜,攻心为上;暗度陈仓,出奇制胜。  相似文献   

9.
王晓娟 《学理论》2012,(35):213-214
西安事变前后中共依据事态发展对蒋介石政策不断调整变化,从事变爆发前的"反蒋抗日"、"逼蒋抗日"的政策,到西安事变爆发之初的"审蒋""、除蒋"方针的制定,再到事变后期为和平解决事变"有条件释蒋"政策的出台,经历了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局部到全局的演变过程,最终做出理性的选择,促进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0.
胡健 《各界》2008,17(7)
"五四"运动后,中国小说的叙述模式在悄悄的发生变化.鲁迅是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在叙述角度、叙述结构、叙述顺序、叙述者与作者的关系、叙述调子等方面都有着与过去传统小说很大的区别,通过对鲁迅小说这种"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小说在叙述模式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2)
什克洛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形式主义文论家,但也是一位卓越的散文作家。在20世纪初他提出了陌生化理论,同时也创作了一系列陌生化散文小说。他的作品创作与理论研究始终是相互渗透、相互对应的,在小说的体裁、结构、叙述角度,人物形象等方面体现了诸如"加密"、"解密"、"偏离"、"讽拟"、"位移"等大量的陌生化手法。以什氏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以他20年代创作的《动物园,或不谈爱情的信札,或第三个爱洛伊丝》为例,分析和阐述什氏散文小说中的陌生化手法。  相似文献   

12.
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东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杨靖宇领导南满抗日军民,以这些抗日游击根据地为战略依托,坚持对日作战达八年之久,在东北乃至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王惠宇 《侨园》2023,(5):42-44
<正>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广大人民一致要求抗日,领导东北人民抗日救国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中国共产党根据东北地区抗日形势的变化和需要,积极调整策略方针,团结各种抗日力量,逐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辽东地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较早,是整个东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东北乃至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侨园》2016,(9)
正1929年10月15日,董存瑞出生于察哈尔省(今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上过几天学堂,后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抗战爆发后,他的家乡成了抗日游击区,他13岁那年曾掩护过八路军干部,还当上了儿童团团长。机灵、聪明、有骨气的他,被称为"南山堡的王二小"。1945年春,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机  相似文献   

15.
正回看2017年11月17日央视新闻联播——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时,与一位坐着轮椅的87岁老人紧紧握手……这个镜头,让人久久不忘;这位老人,就是华东师范大学退休教师、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方敬,他是连云港市赣榆区众多"新乡贤"的一位杰出代表。清明节前夕,记者来到黄海之滨、抗日山下的赣榆区采访。抗日山树木葱绿、鲜花满坡。当年隶属山东的赣榆区是  相似文献   

16.
早在马克思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时,他就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活动的主体"的人民群众观点;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抗争、解放战争以及国民经济建设时期,在马克思群众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创立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的群众路线;自邓小平组织全国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但坚持了马克思重视人民群众的观点、毛泽东的群众路线,还有所创新和发展,为全面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关伟 《侨园》2020,(2):10-13
辽西义勇军的抗日烈火,迅速蔓延到辽宁全省以及东北大地,白山黑水到处燃起抗日烽火。这就是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产生的基础。这充满爱国主义激情、慷慨激昂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中华民族战胜外族入侵和鼓舞中国人民与时俱进!一、辽西抗日义勇军的兴起与发展"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关东军占领沈阳以后,向东北实施全面进攻。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4)
《色·戒》是张爱玲写了近三十年的一个小说,也是她对女性生存本真的一次深掘,意义非同一般。受启发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尝试去蔽小说语言与情节的形式迷雾,复归于王佳芝生存活动本身,体悟她的"此在"与"畏"。"色""戒"的文学生成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归"家"与被抛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把工作重心放在广大农村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同时,十分重视开展沦陷区的抗日斗争,特别是被日军占领的北平、天津等重要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工作。1938年9月,党成立了平津唐点线工作委员会("点"指的是北平、天津、唐山三个城市工作委员会,"线"指的是北宁等铁路沿线党组织),有力地加强了对天津等沦陷区城市工作的领导,推动了华北敌后抗战的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8,(1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疯狂掠夺东北煤矿、铁矿等物资资源,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日伪当局公然违背国际法准则,将他们逮捕的战俘或抗日群众作为"特殊工人"押送到东北各地的煤矿、铁矿从事繁重的劳役,其中辽宁地区尤多。面对日伪当局的肆意残害与虐待,辽宁"特殊工人"在特殊战线上不断掀起反抗斗争,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