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粗朴的力量     
正东汉时期,有一首诗《公无渡河》: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公无渡河"是说没有渡口、没有船,你不应该渡河。"公竟渡河",本来不可以做,可是你做了。这可能是一个发疯的男子投河而死,妻子赶到江边,捶胸顿足唱出来的四句歌词。民间的声音和文字不一定有特别的意义,有的只是很直接的情感呐喊。可是我最欣赏的诗就是《公无渡河》这种,它可以完全不管形式,没有押韵、对仗、叠句,就是这么直接,只是不想让自己的丈夫死掉。  相似文献   

2.
<正>一、毛泽东文章的文风、原因和意义我们可以看看毛泽东的论述,《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章可以告诉我们答案。《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最著名的哲学文章。毛泽东讲得很通俗。在《实践论》中,为了论述认识对实践的依赖作用,毛泽东这样写道,"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以此浅显的话语如"吃一吃"以及一个比喻来阐述一个结论即离开实  相似文献   

3.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好评如湖。与易中天,阎崇年等人主要讲历史、秘史不同,于丹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以白话诠释经典,讲述自己从《论语》中获得的为人处世之道,大受好评。观众间流传开一种说法:《论语》是药,于丹是引。易中天:撰文夸奖到场力挺  相似文献   

4.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首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发表的《七子之歌——澳门》,在70余年后的今天,成了中央电视台大型专题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歌歌词。在澳门、香港、台湾、广州湾、威海等七个沿海港口相继被外国列强占领后,闻一多先生痛心之余,挥笔写下了七首系列诗歌,总称为《七子之歌》。在被侵占的七个港口中,又以闻一多先生对澳门的痛惜之情为最深,…  相似文献   

5.
谭养锋 《各界》2008,(11):91
遇见一本好书就如交上一位好朋友,让人受益无穷,一本好杂志也一样,它让你看见世界的沧海沉浮、人生的喜怒哀乐,既看见世界的广阔无边,也看见人类历史的深隧渺远,既能让人回味无穷,又让人掩卷沉思,<各界>就是这样的一本杂志,我遇见它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11)
休谟在《人性论》中区分了道德感和道德动机,在道德动机上又倾向于自爱动机论,在判定道德行为时既强调道德感,又强调道德动机,这造成了道德评价中的"双重标准"以及从自爱动机论无法说明道德行为的"道德性"等问题。而在《道德原则研究》中休谟用道德情感这一概念取代了道德感和道德动机,并指出这一情感同人道情感、仁爱情感都是同一种情感,突出了仁爱情感的地位。由此休谟将道德动机论和道德感理论加以融合,并在强调仁爱动机的基础上解决了《人性论》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民主联盟"是美国战略报告——《普林斯顿计划》的核心内容。本文以《普林斯顿计划》为出发点,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内容,剖析美国"民主联盟"外交战略的内涵和本质,认为"民主联盟"是美国打着"民主"的旗号,为维护美国国家利益而提出来的21世纪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8.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它以新的姿态表明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指导了人类实践,推动了社会发展。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为视角,通过分析马克思实践观演进过程,从思维的真理性与实践、人的本质与实践、社会生活与实践角度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本内涵,并根据新的历史环境,分析了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至善赘言这支苏格兰民歌本来叫《Sweet and low》,《渔妇催眠曲》是我根据歌词杜撰的名字。词跟曲一样优美,我翻译过,用民歌的形式,可惜跟曲子配不上,没法唱。我舍不得这支曲子,给它配上了白居易的《花非花》。既非花,又非雾,似朝云,如春梦,究竟是什么呢?没法追根究底。好在有此一说,欣赏不一定需要理解。原诗句子太少,只好用重复的办法来凑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早期构建了两条批判路线:一是以"绝对自由""哲学"和"人"等等为动力与主体的精神运动路线,即通常所谓的异化论批判;二是以"人民"和"无产阶级"为动力与主体的物质运动路线.异化论路线的完整表述应该是"本质"的"异化—复归",其形成起点是马克思博士论文中以"绝对自由"为"征服世界"的"心脏"的"哲学".在《神圣家族》之前,"异化—复归"路线一直并行于和嵌套着唯物主义批判路线,到《巴黎手稿》时被全面运用,并与唯物主义路线纠结为历史运动及其主体的四层嵌套关系,造成了尖锐的逻辑冲突.由于马克思从批判初期就逐步引入了历史运动的物质主体和动力,从而突破了种种虚假精神动力的束缚,并最终在《神圣家族》中初步确立了唯物史观,"异化—复归"路线则因其内在缺陷而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一、质和本质的根源是一样吗? 事物的质和本质的根源是什么?不少哲学教科书认为二者是一样的,是由内部矛盾特殊性决定的。如由重庆大学等九所高等院校编写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在讲到质时说:“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并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  相似文献   

12.
王斯斯 《学理论》2014,(7):77-78
"俭以养德"实质为生存论向心性论的转化,是有觉性的道德主体的道德修养方式。如把它作为一精神现象加以考察,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与层次:其可行性为人类追逐自由本质所决定的,实现途径是处理自然与精神、经验自我与超越自我关系。它真正意义并不是简单地否定欲望,或是被动性服从说教,而是完全符合人性本质的。  相似文献   

13.
曹丕《典论·论文》提出了文章"本同"说。"本同"强调文章的审美内容和本质上的"言志"和"述时"的共同特征。曹丕重质重本,以意为主的诗学思想,在文学审美本质和内容上着眼于现实和人生。"本"的审美标准是文学应遵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论的基石。曹丕的"文体"论、"文气"说都以"本同"为前提,是对文学理论的创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王丽丽  綦开云 《学理论》2012,(28):154-155
2011年穿越剧可谓是大放异彩的一年,从《神话》、《宫》,到《步步惊心》,穿越剧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收视热潮。在网络文学日新月异的今天,脱胎于网游体验的穿越剧以它鲜明的个性、自由性,完成了年轻人的一次情感梦游。然而,在华美的商业布景和几近疯狂的商业炒作背后,我们始终无法掩盖的是穿越剧创作的贫瘠与虚弱。  相似文献   

15.
正按IT界业内人士的看法,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事物为标志,互联网正在进入3.0时代。3.0时代的互联网,不再仅只是提供方便、促动改变,它内在的力量开始释放,不可遏止地喷发,它的全新面是征服,是颠覆。2013年,人们像传播神话一样互相传播着:银行业被"余额宝"颠覆了;电信业被"微信"颠覆了;零售业被"淘宝"颠覆了……。有一篇题为《世界已经变啦!你还在沉睡吗?》的帖子在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1,(6)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理论。阐述了异化劳动四个规定及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人的本质异化思想,从而扬弃异化、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复归。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现实表征集中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异化,基于马克思"异化与扬弃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的观点,应提升人的本质力量,直面异化;构建"自由人的联合体",驯服异化;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克服异化。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于微观而言,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复归。于宏观而言,才能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  相似文献   

17.
马瑞科 《学理论》2012,(29):47-48
《逻辑学》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础和灵魂,因此准确把握《逻辑学》纯粹范畴的推演思路及其推理特征是了解黑格尔思辨哲学本质的关键。以"存在论"诸范畴推演为例,以便准确把握黑格尔哲学思想的论证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平凡的世界》是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曾获得过茅盾文学奖。如今,它又被拍成了电视剧,两会期间还获得了习近平主席的"点赞"。当年,有多少人在读《平凡的世界》时激动不已、热泪盈眶?如今,时过境迁,但它传递出的那种与命运抗争、把生活过好的人生信念,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此,我精心摘录了书中最走心的话,送给在平凡世界里最不平凡的你、我、他。1.生活!你为什么总是这样令人费解?令人难以想象?  相似文献   

19.
林雨洁 《慈善》2016,(2):38-39
爱是什么?说实话,我对爱并没有多少概念,直到遇见了它——《慈善读本》,我才渐渐懂得了爱。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有一个由被爱到会爱,不懂得爱到懂得爱的过程,这是苦涩而又甜蜜的。你会发现,爱,真的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如同一个坠入人间的天使,那般纯洁美好,不染尘埃。犹记得那时,学校开展资助贫困山区儿童的活动,妈妈在...  相似文献   

20.
赵皓 《学理论》2014,(2):129-130
文化研究认为文化是"日常的",它关注的是所有人"生活的全部形式",既包括主流文化又包括亚文化。以公路电影的原型《逍遥骑士》为例,通过分析公路电影的主人公如何在"旅程"中改变,探讨公路电影的叙事规律,并探究亚文化与主导文化之间颠覆与妥协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