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政府财政透明度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为我国打造"责任政府"创造了部分条件。但我国政府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真正全面提升财政透明度尚需一个过程。而且提升财政透明度不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全部,还需要真正的预算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政府财政透明度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为我国打造"责任政府"创造了部分条件。但我国政府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真正全面提升财政透明度尚需一个过程。而且提升财政透明度不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全部,还需要真正的预算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正免路桥费、免公立医院1小时停车费、免公园入园费、免农村学生午餐费……政府"免单"举措,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赢得了民心。"免单"现象可视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具体、有效的举措。服务型政府与廉洁政府、法治政府都是我国政府建设的目标之一,其中,服务型政府是最具民本精神的政府,体现了权为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什么是国家治理,如何做好国家治理"新的时代命题进行了大量探索。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家治理的成功关键之一就在于广大农村社会的活力与生机。历史表明,在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有一类不可忽视的群体——农村积极分子,他们的命运与国家政治生态保持了高度一致:新中国成立初期积极分子政治下的"新生",集体化时代全能政府下的"没落"到改革开放初期猝不及防的"迷失",再到新世纪以来,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路径中的"回归",彰显了农村社会与国家基层治理行为的深刻互动关系。纵观农村积极分子命运变迁的历史轨迹,只有在党真正落实"群众路线"的实践中,才能实现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统一,真正夯实党的执政之基。  相似文献   

5.
许莉 《人民论坛》2012,(36):26-27
在危机传播管理中,政府角色定位要准确到位,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实现政府职能的理性回归。要建立完善公共危机传播策略体系,集中智慧、群策群力,积极做好社会舆论向导;同时危机信息管理机制要坚持走"及时上报"到"即时播报"转换之路,从而有效控制危机,提高政府公众信用力,进一步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6.
大学"去行政化"的关键:确立大学行政管理的科学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去行政化"的要义,就是既承认现代大学行政管理的合法性、必要性.更强调大学的行政管理有别于政府管理、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的特殊性.在大学组织文化的"场"内确立大学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即服务并切合大学的学术活动、教育活动的特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学去行政化有利于那些由教授、博导、院士出任校长、书记的学科专家向真正的教育家的转变.而且他们中的佼佼者,也可能成长为真正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7.
“80后”进城务工青年他们更加注重自身权益和发展,更加在乎良好的工作状态,渴望得到尊重,渴望享受现代生活,期望成为城市永久居民。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态度以及心理状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在嬗变与传统中徘徊,他们是城市发展的动力补充,政府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完善措施,帮助他们完成从乡村到城市的真正过渡。  相似文献   

8.
政府绩效评估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绩效评估实践活动停滞不前,动力不足,最主要的是没有回答好、解决好、落实好"为什么推行政府绩效评估"这一基本问题。只有探求到政府绩效评估推行的内在动力,把握发展规律,排除阻碍因素,才能真正使政府绩效评估持续、稳定、科学地推进。文章构建了由引导力、推动力、约束力、阻滞力等要素耦合而成的政府绩效评估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胶州市民政局积极拓宽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不断强化服务民生力度,依靠全市安装的"服务百姓面对面"视频网络系统,与此前开通的114--胶州民政热线、民政信息服务平台"三合一",形成倾听民意、服务民生、凝聚民心的高效便民服务体系,真正实现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从以前的人民群众"跑政府"到现在的"政府跑".  相似文献   

10.
政府该怎样关怀弱势群体?又过年了,政府通过“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向生活困难和收入匮乏的弱势人群伸出援手,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帮助他们衣食无忧地度过年关,这是体现人文关怀、体恤民生的好事。但在赞叹政府的善举之余,我们能否再多动点脑筋想一想:弱势群体过年温暖了,殷实了,过后怎么办?毕竟日子并没有全部浓缩在过年这半月时间内,这种节前的送温暖活动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改善来说只是治标之策。本期我们从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入手,以点带面,邀请专家一起探讨政府究竟该怎样关怀弱势群体这一问题。通过专家文章可看出,要真正把温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里,让弱势群众时时感受到国家与社会的爱心与福佑,政府的主要责任在于制定建立有助于社会公正、有效维护弱势群体权益的政策及建立有利于弱势群体的长效社会保障和帮扶机制,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1.
某山区贫困县,上个世纪末花近千万元新建了政府办公大楼,成为县城的标志性建筑。最近听说为"改善投资环境"、"树立政府形象",准备另迁址重建政府大楼。老百姓听说后颇有微辞:"现在某些领导真是‘吃饭不知牛辛苦’,他们不知道这些钱纳税人是怎么挣来的!"联想到新近读的几则有关政府修建豪华办公楼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公开"一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从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到检务公开、审判公开,从干部的公开招考、选拔到政府办公用品公开采购、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公开"之领域不断扩展。应该说,绝大多数地方和部门在推行"公开"中都做到了名副其实,真正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公认"的原则。但毋庸讳言,当前仍有不少的"公开"变了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一是避重就轻、半遮半掩的半公开。即把无关痛痒、无关紧要的和盘托出,完全公开,而群众迫切需要了解、真正关心的重要内容,却三缄其口、秘而不宣,或仅透露一鳞半爪。二是雷大雨…  相似文献   

13.
<正>真正的大师,有风范,有气度,有悲悯宽容之心,有兼济天下之情。但他们不胆小怕事,不八面玲珑,他们的骨头特别坚硬,犹如竹节一样不会打弯。提起老一辈的那些大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寺庙里那位"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弥勒佛,仿佛他们永远那样满脸谦恭,一团和气。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4.
农民对公共品的真正需求很难传递到上级政府,从而导致公共项目服务效果差。我国目前这种"自上而下"的供给模式,带来的最大负面影响就是提供的基础设施并不是农民最急需的  相似文献   

15.
政府接待工作离不开语言,研究和掌握政府接待工作中的语言运用,对于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政府的工作水平、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笔者从多年的机关工作实践中体会到,政府接待工作的语言运用要做到“六注意”。一、注意运用语言的真切性。首先,机关干部必须摆正与来访者的同志关系,真正做到以诚相待,以礼相待,平等待人,一视同仁,要以关心、信任的语言对待来访者。使来访者感到政府部门是真心诚意为他们解决问题的,打消他们心目中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种种疑虑。切忌咬文嚼字故作高深,或滥用尊称和…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政府转型与政社合作两个角度探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路径。首先需要自上而下的制度突破,进行政府转型,将"强政府"变成"小政府";然后培育社会组织,在政社合作的框架下构建"大社会"。这样公共服务型政府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级政府部门对接新媒体的步伐正在加快。从"面对面"到"键对键",政务新媒体的应用逐渐成为政务工作的新常态。但是,政府、新媒体、人民之间要实现真正的良性互动、构建起彼此的信任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进一步迈向"社群化"就成为政务新媒体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18.
只有在网上网下形成良性互动,回应群众关切与需求,答疑释惑、解困谋利,才能真正树立政府执政为民的形象,得到群众认可有"杀伤力最强舆论载体"之称的微博,在过去一年时间里经历了由小众使用到大众流行传播的过程。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为了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仅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而且要将《建议》的精神实质真正贯彻到《"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编制中去,编制出科学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并得到全面落实,还必须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创新政府管理,包括创新政府管理理念、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新年伊始相继召开的地方两会,依理、依十七大精神,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理应确保"好"在"快"前,以此确保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但是,从报道的一些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却看到:已经长期习惯于"快"的领导,仍在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快车",说"快"的内容多,说得也很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