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对外开发援助政策与韩国的经济“起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志 《当代韩国》2009,(1):30-38
1961年,肯尼迪政府依据沃尔特·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制定了新的对发展中国家的开发援助政策。在新方针的指导下,美国努力减轻对韩国的经济援助负担,积极鼓励韩国遵循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走向“起飞”,最终成为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大外部动力。美国对韩国的开发援助政策存在悖论:一方面接受甚至促使朴正熙政权广泛干预经济,协助当地政府制订长期经济发展计划;另一方面又以韩国为“样板”浮夸式地宣扬西方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方式对欠发达国家经济“起飞”的推动作用,抵制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第三世界的传播。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目标与手段的分离充分体现了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
战后初期美国在对外政策中的两党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大磊 《美国研究》2004,18(1):105-121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美国在对外政策上两党合作的实践。两党合作的对外政策指的是在对外政策领域内 ,以总统为代表的行政部门同另一党的某些国会领袖以协商等形式进行的政策制订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最高的“国家利益”而将对党派私利的考虑排除在外 ,并使政策最终获得总统和国会两党多数的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在对外政策上的两党合作始于创立联合国 ,并在此后确保了援助希腊、土耳其 ,马歇尔计划 ,以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成功。长期来看 ,两党合作的深层影响则是加强了冷战共识和行政部门权力的扩张 ,并在本质上与美国分权制衡的宪政原则相抵触。两党合作的外交政策在短时间内看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但也蕴藏着危险。  相似文献   

3.
高程 《美国研究》2012,(2):82-96,4,5
本文探讨了美国对外政策的驱动力问题。居于主流的"二元决定论"认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不仅受利益支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理想主义价值诉求的影响;这种特殊的理想主义价值诉求建立在"美国例外论"的基础之上。本文试图证明,在看似相互交织的二元目标背后,美国对外政策和战略选择的本质是以物质利益为主导。在确保物质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植根于"例外论"的价值观念对于美国对外政策的实际驱动作用微弱,难以构成独立影响外交政策的"一元"。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美国迎来了独特的单极机遇。国际结构总体有利的客观现实和自由民主已然胜利的主观认识,让美国产生了"优势论"的社会思潮。美国各界形成了维持乃至扩大美国优势地位的目标共识,但关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则出现了不同的学说。自由主义者突出美国权力的正当性,保守主义者则强调美国权力的强制力。无论是倡导合作,还是推行强制外交,美国都以维持优势地位为准绳,根据潜在威胁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对于局部性挑战,美国会以重申博弈规则的方式加以因应;对于整体性挑战,则会以重塑博弈结构的方式加以应对。美国重点关注安全和经贸领域,重点防范中国和俄罗斯。冷战后几届美国政府的外交实践显示,美国维持其优势地位的基本目标长期不变,变化的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和方法。美国政府的最新政策调整依然受这一规律的约束。所谓"美国优先",也依然是"美国优势"的一种变体。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2020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正副总统、国会两院议员以及各州和地方层次选任官员都进行了改选。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在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去留无疑成了本次选举的最大悬念。而这一悬念不但与以往大选一样将影响至少未来四年的美国内外政策,而且也将对当前美国政治与国际秩序的走向具有重大意义,牵动着全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自美国建国之日起,美国政治家中就存在着两种不同截然不同的"土地观",即以自然权利为基础的"自由土地观"和以土地财政为核心的"财政土地观"。这两种土地观既是对美国西部广袤公共土地的不同政策安排,也包含了对西部领地政治发展前景的不同设想,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国国家建构道路,是"美国梦"的两个早期版本。在建国初期,由于政治经济环境的限制和东部保守势力的权力垄断,财政土地观确立了自己的决策主导地位,成功体现在联邦政府的土地法令中。随着西部政治发展的成熟和自由土地势力的崛起,美国在19世纪上半叶逐渐完成了从"土地财政"向"自由土地"的土地观转向,最终实现了土地政策的民主化变革。  相似文献   

7.
针对纷争不断的南海主权争端,美国多年来形成了对主权争议不选边站队、反对妨碍航行自由、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三不"政策。但是近年来,随着菲律宾和越南等国不断在南海寻衅滋事,南海紧张局势持续升温。出于对中国崛起的疑惧,美国开始积极地介入和干预南海事务,在旧有的"三不"政策基础上,对其南海政策做出两项直接针对中国的调整,即反对以历史依据提出主权声索和反对以双边谈判的形式协商解决南海争端,从而形成了美国针对南海的"五不"政策框架。在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美国日益偏离其对南海主权争议的"中立"立场,在偏袒菲律宾和越南等国挑衅行为的同时,公然挑战中国多年来坚持的南海政策立场,导致南海主权争端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8.
“人权外交”与美国第三世界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米·卡特执政时期(1977年1月至1981年1月)是战后美国外交方针面临又一次重大转折的时期。鉴于越战的失败和水门事件被揭露在公众中造成的信任危机和道德危机,卡特上台后即表示要在对美国的“价值观保持一贯纯正以及对它的历史观保持乐观的基础上”,“制定...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 ,其对外政策关系到世界各国和国外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各种代表国家和集团利益的外国院外集团为维护各自国家、民族和集团的利益 ,通过委托美国游说公司和具有特殊背景的人作为代理 ,在美国设立官方、民间机构 ,争取美国内具有共同利益的特殊集团的支持等方式进行院外活动 ,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因此 ,外国院外集团成为影响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 ,对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文鑫 《美国研究》2003,17(4):64-80
本文考察了美国民意测验的历史,并以美国对外政策中最受争议的对外军事行动为切入点,探讨了民意测验在美国外交决策中的作用.作为一种把抽象的民意具体化为一系列数字的手段,民意测验不是单纯地反映民意,在某种程度上也塑造着民意.外交政策的制定者不会盲目地遵从民意,他们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调整民意,为其政策服务,而民意测验有时只不过是这个过程的一种工具而已.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从伊朗核危机、缅甸问题西方与俄罗斯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欧美外交政策的巨大差异。文章强调,欧盟是随时准备将制裁转变为合作的“软强权”,而美国则是以施加压力作为其主导战略的“硬军事强权”。同时,对于欧盟来说,大棒与胡萝卜常常以一种较为平衡的方式使用;而在美国政策中,惩罚和强硬姿态是常态。  相似文献   

12.
德国的对外文化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国的对外文化政策是德国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本文试图论及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历史发展、政策原则、组织实施及其作用等方面,以期达到介绍德国对外文化政策概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全球公域"中所蕴藏的资源丰富,经济价值可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对各类"全球公域"资源的利益博弈未曾间断。美国依靠其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强大的经济实力,比其他国家更有可能深入探索"全球公域",发现其中的资源。资源开发问题与主权问题、安全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常常纠缠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需要平衡多种国家利益。在国际社会为任何一种"全球公域"资源开发问题进行制度设计的时候,美国都在发挥其影响力,力图使国际制度向美国期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越南对外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12月,越南共产党召开“六大”,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首要任务”的路线,强调“和平与发展是越南现阶段的最高利益”。与此相应,越南对其对外政策作了调整。1988年以来,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对越南的内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加速了越南对其对外政策的调整。本文就越南对外政策调整的背景,调整的主要内容,调整以来对外关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阶段论"与美国对外开发援助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沃尔特·罗斯托(Walt Whiteman Rostow)提出了拥有全球视野、深受"自由主义传统"与"帝国主义理论"影响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并试图促使美国实施向欠发达国家提供大规模开发援助的"世界经济计划"(World Economic Plan).在推动这一计划的过程中,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得到了约翰·肯尼迪总统的赏识,因此成为1960年代美国对外开发援助政策的理论基础.然而,最终罗斯托既没有达到追求真理的学术目标,也没有实现推动第三世界国家走向"起飞"(take off)的政治抱负.本文重在探讨"经济增长阶段论"(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的主要内容、意识形态内涵及其影响,从而揭示如罗斯托这样亦官亦学的理论家在推动政策制订和实施方面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在制宪时期的任务不仅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还要形成多个具有主权性质的"邦"之间的联合。这一"国家"与"联邦"的复合属性深远地影响了美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形成、运行方式及19世纪初美国的扩张。讨论"麦迪逊问题"的意义在于,它显示出麦迪逊为实现这一"复合共和国"所提出的两种不同的宪制解释方式:一种将宪法塑造为由人民代表之间的相互竞争与合作建立起来的规则体系,中立地处理各类社会纷争是宪法的目的所在;另一种强调在联邦政府集中行使行政权的过程中,宪制作为规范行政权运行方式和结果的手段,逐渐具备了基本结构和主权性质。这两种方式分别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规制了美国宪制,共同解释了美国早期扩张的动力和对待扩张结果的方式,揭示了美国在形成过程中在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方面表现出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18.
两极格局终结,一超与多强矛盾突显。“9·11”事件后,美国打着反恐和防扩散的旗号,凭借其超强实力,加紧构筑以美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法国则以欧盟为战略依托,竭力借重其他大国及发展中国家的力量,积极推行多边主义,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大国的作用。为此,法在对伊拉克动武问题上敢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制定与中俄关系的发展是中俄两国政界、学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目前,普京政府奉行一种积极、独立、全方位、实用的对外政策。作为一种新型的,摆脱了意识形态束缚的战略协作关系,《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思想,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目前的中俄关系处于300年来最好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铁托成为南斯拉夫共产党(南共联盟)领导人五十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夕,南斯拉夫的国内生活和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是我国近代史上有决定意义的事件。完全有理由来谈谈铁托所具有的多方面的、创造性的性格。在为争取自由、独立和不结盟的南斯拉夫;在争取世界和平与进步、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霸权、威胁和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所进行的斗争中,铁托的性格有说服力地表明他的革命坚轫性和有政治家风度的革命远见。在处理对外政策上,铁托也作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性决定。这些决定使他本人和南斯拉夫、南共联盟在全世界享有崇高的威望。这种威望和影响是在铁托领导下,我国进了一系列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