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析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外交史研究的国际化与文化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外交史研究出现国际化和文化转向两大潮流.国际化潮流使美国外交史研究更加重视多国视野和多国档案,以及对国际关系中越来越活跃的非国家行为体的关注,并导致外交史演变成为国际史和跨国史.而文化转向则从过去强调权力与利益的物质主义解释转向文化的解释,改变了外交史学家的史学观念和对国际关系中文化因素的看法,并为利用新的史料开辟了广阔前景.国际化和文化转向使美国外交史研究逐渐走出危机,并有可能重新赢得在史学大家族中倍受尊崇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7月17~19日,由中国日本史学会、《历史研究》编辑部、长春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东方外交史"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及相关学术期刊的主编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共设1个主会场和3个分科会场,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围绕"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东方外交史及相关问题作了发言和讨论,期待通过学术交流进一步推进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此次会议所涉主  相似文献   

3.
<正>首先祝贺中华美国学会年会和"美国与东北亚局势"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我是研究国内经济问题的,想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谈一点与国际问题有关的话题。我们现在都在讲要加强国际问题的研究,因为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出现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等新情况。这无疑是我们加强国际问题研究的角度,但目前还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和研究角度,这是中国自身国  相似文献   

4.
一 绪言 关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对立原因的界定,主要是受到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布鲁德分析学派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把国家间经济交往作为焦点来分析的方法比较流行。其结果便是把国际关系研究与经济问题结合起来,这种方式可以说是一种世界性趋势。从这种意义上看,本文所采用的外交史上的研究方法具有某些独特性。 然而,我们历史学界的情况是,对于以往应该总结的国际关系研究显得不足,并深受海外学界的影响。此外,在我们的政治学界中,把历史看作影像的美国式国际政治理论已悄悄地占据了支配地位,使得历史本质的界定越发困难了。这种轻视历史的理论,在把握国际政治的本质时到底能有多大帮  相似文献   

5.
王晓德 《美国研究》2007,21(4):116-127
北京大学历史系王立新教授的沥心之作《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以20世纪美国对华政策为个案的研究》(以下简称《政策》)于2007年9月出版。掩卷之余,感触良多。本书的学术价值在于作者对如何释读美国外交政策提出的理论思考或研究路径,为研究美国外交史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或思路。尽管作者提出的一些观点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这本书对促进中国的美国对外关系史研究的学术意义是无可置疑的。这里发些议论不能看作是对这本书的全面评价,只可算是读了这本书之后的几点感想而已。一从词性上讲,“意识形态”是一个中性词,本身并无褒贬之分,但在美国…  相似文献   

6.
"和谐世界"是一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新中国外交思想的外交理念,"民主联盟"是一种宣扬美国价值观,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的一种文化外交理念."和谐世界"与"民主联盟"在东盟问题上展开的角逐,也代表着中美两国软权力的较量.本文通过对两者在东盟问题上实践的目标、影响、阻力和前景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对两者进行一个较系统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按: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与影响力的增强,国内外学术界对美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美国所面临的挑战及当今世界格局有诸多讨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以法里德·扎卡利亚的《后美国世界》为代表作,美国涌现出一批论文和专著,论述了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的崛起对美国的影响,提出世界将迎来一个"后美国时代"。与此同时,一批美国学者和官员认为美国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仍然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从而继续  相似文献   

8.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约有一万多名华工为美国远征军服务。本文根据收藏在中国、美国、法国等地的相关档案和文字资料,从"跨国史"和"共有的历史"的角度,对一战西线华工和美国远征军在欧洲战场的交集及其在中美关系中的意义等问题,进行全方位解读和分析。一战华工与美国远征军的旅欧经历,构成了中美两国之间一段极其精彩的共有的历史。一战华工与美国远征军的互动,小而言之是有助于美军提高其战斗力;大而言之则是促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从而有助于两国共创国际新秩序。此外,一战华工不仅是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使者,更是迫使美国人正视觉醒中的中国人的使者。一战华工与美军在法国发生交集的历史,是中美两国人民的一份珍贵的共同遗产。在即将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百年之际,对一战西线华工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战西线华工的故事不仅是中美关系史中一个重要和独特的篇章,而且对一战华工史料的挖掘和研究在学术范式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展现了"共有的历史"视野的重要学术价值及其在中美关系研究上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获得世界领导地位的过程是曲折的。美国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的霸权国家,除了其经济、军事实力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而不断增强外,其理念上的相对先进性也不可低估。本文仅就美国主张建立一个"开放的世界"和"集体安全原则"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世界已经进入了21世纪,中国、美国和俄罗斯正在重新定义他们的国际角色,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历史变迁中的角色,他们正力图打造一个有利于自身的系统和角色.他们都是世界上的大国,都在国际体系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遇到了新的挑战,九一一事件与一系列反恐战争、全球金融危机、日益极化的美国、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力相对下降,都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美国的信心。形形色色的"美国衰落论"再度升温,甚至连一向信心满满的美国主流学界都弥漫着一种悲观气氛,世界上更是掀起了一波唱衰美国的热潮,美国遭遇到了新一轮的民主困惑。不过,美国式民主的困惑绝不是美国的衰落,而是美国民主在全球化中的反应,本质上是民主的全球化困惑。因此,美国学界关于民主困惑的讨论的重心并不是否定或放弃民主制度,而是竭力寻求美国式民主制度改革的思路;所谓的"美国衰落论"更是无从谈起,讨论它在本质上是着眼于全球化时代的民主重建。长期来看,民主的困惑将是全球化时代美国政治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除非美国民主制度实现大规模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论"反美主义"的客观现实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在整个世界蔓延的"反美主义"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已引起美国甚至整个西方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和争论.但美国国内大多数政客和理论家仍然在"反美主义"形成的原因问题上制造种种偏执的理论来误导美国民众和国际舆论.这不仅不利于美国自身的反省,也元助于美国化解由于它自身的错误而导致的遍及世界的反美情绪.笔者在此对"反美主义"形成的历史和客观现实根源作一番分析,以澄清事实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3.
"新帝国论"--21世纪美国全球称霸的理论范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超强的综合实力和较好的历史机遇,是"新帝国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单极稳定论"、"先发制人论"、"主权有限论"、"民主和平论"是"新帝国论"的理论支点;军事、经济、文化是"新帝国大厦"的三块基石.作为美国的新全球战略构想,"新帝国论"标志着美国国家战略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由此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扩张期.它将对世界战略态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潘忠岐 《美国研究》2003,17(3):52-64
"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及其后续发展彰显了实力与国家安全之间的背离,国际多边主义与美国单边主义之间的对峙成了决定未来大国关系走向和国际体系发展的主要矛盾."美国霸权治下的和平"和"新帝国"论的倡导者主张美国应该通过追求超强实力实现国家安全和世界稳定,应该采取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实现并维持美国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应该通过追求国家绝对安全和相对收益为未来世界制定秩序.它忽视了实力上升并不必然带来安全相应增加的历史新现实,而演绎的只是一个现代神话.未来的世界和平,只能是"多边协调下的和平".  相似文献   

15.
从19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决心接替英国领导世界,美国走过了漫长的半个世纪。在此期间,美国曾不顾其他大国的"推举",两次拒绝接过领导世界的"权杖"。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实际上是一个踌躇、甚至不情愿的霸权。这种"踌躇"与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美国独特的地缘政治位置、分权制衡的外交决策体制、以自由为核心的国家传统和清高自傲的自我形象,其中孤立主义者对充当世界领袖可能付出的代价的担心和警告,是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不愿意领导世界的最重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维护世界领导地位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证明他们的警告并非杞人忧天,而且这种警告值得那些艳羡和追求地区与世界领导地位的国家倾听。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9月5~7日,"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改革与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南开大学美国史研究室成立50周年纪念会在南开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与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中国和美国的30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通过大会报告、主旨演讲、分组讨论三个环节,与会学者就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改  相似文献   

17.
美国历史上的"国家利益"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希 《美国研究》2003,17(2):9-30
本文以美国民众对伊拉克战争的支持为出发点,讨论了围绕美国"国家利益"的几个问题,包括"国家利益"的定义、其涵义在美国历史上的演变,以及其与当代美国社会的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作者提出,美国"国家利益"是一个具有历史沉淀的概念,其内涵是由国家建设和民族建设两个过程的相互作用而决定的.作者并指出,现代国家和市场对公民社会的全面渗透对公民利益国家化趋势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这种趋势也导致了公民对国家外交政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新书架     
正万国一邦:美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美]托马斯·本德著孙琇译中信出版社2019年1月第1版本书在全球史的视野下重构美国历史,检视独立战争、西进运动、内战、工业革命等美国重大历史事件。全书涉及美国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的演  相似文献   

19.
《美国研究》2021,35(4):45-69
"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一词因为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在1963年的出版而变成了研究美国政治、美国政治文化和美国历史的一个"标准"概念,在学界内外都产生了长盛不衰的影响。本文以霍夫施塔特的学术生涯和美国史研究路径为起点,叙述《反智主义》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与霍氏学术谱系的关系,通过对《反智主义》内容与观点的解析,延伸讨论"反智主义"概念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力图揭示一种可被称为"霍夫施塔特困境"的现象——自由派知识分子如何在一个高度"民主化"和"反智化"的美国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2018年底到2019年初美国历史上最长时间的政府停摆不仅反映出民主共和两党在政治上的博弈,而且也折射出美国普通民众在全球化问题上的价值观冲突。美国是第二轮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受益者,其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价值观强调自由化与市场化,美国在此基础上推行全球经济自由主义。然而,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外部环境及收入分配恶化的内部情形下,逆全球化思潮在美国逐渐兴起。逆全球化思潮是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价值冲突的主要原因,全球化的受损者和受益者在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政策,包括移民政策、贸易政策、财政政策等方面展开了争论和博弈。与此同时,面对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价值冲突,特朗普政府做出了"美国优先"的政策选择,这一政策选择体现出政治上的民粹主义、经济上的本土主义、贸易上的保护主义和国际关系中的新孤立主义的特征。这是特朗普政府在"全球化不可能三角"中选择付出较小代价的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