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光标近来麻烦比较多,先是其高调慈善的言行招来诸多非议,继而他该捐哪儿不该捐哪儿,哪儿该先捐哪儿该后捐,也被人诟病;这些还算是小麻烦。《中国经营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几家媒体对他行善金额、善款去向、是否少捐多报和企业经营情况的调查和质疑,将陈光标进一步推到风口浪尖。陈光标开始作了些回应,两次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后来则表示不愿再多作回应。事件的后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募捐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夹杂了"骗捐"等乱象。2016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该法对网络募捐的主体、平台、信息公开、骗捐诈捐的问责等作出规定,将有效规范网络募捐行为。  相似文献   

3.
话题     
《创造》2011,(9):10-10
关键词:每天捐一元 事件: 最近湖南省长沙县一位教师向媒体反映称,从去年开始,“捐款”成了工资单上固定的一项。这项捐款叫“一日一元捐”,也就是一天捐一元钱,让他不解又不愿。  相似文献   

4.
正继"格斗孤儿""冰花男孩"之后,"快递男孩"又火爆网络。1月15日,有媒体爆料"父亲去世母亲改嫁,6岁男孩每日送快递30件",事件引发媒体网络关注。有关部门迅速响应,很快"快递男孩"被送至福利院安置。《北京青年报》发表评论称,从"冰花男孩"到"快递男孩",冬日里这样的报道令人心生感伤,好在事件最终都有了相对温暖的结局。艰辛度日的孩子们能被媒体聚  相似文献   

5.
正十月下旬,据新华社报道,爱心筹、轻松筹、水滴筹三家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在京联合发布自律倡议书和自律公约,共同加强平台自律管理、提升风险防范水平,并明确提出抵制通过造谣、炒作、制造"悲情戏"、践踏求助人尊严等手段传播个人大病求助信息。新闻引发媒体热议,多数观点认为,这将有利于改善个人求助环境,屡屡曝光的骗捐事件有望得到遏制。本次发布的倡议书共有9条,自律公约共有34条。《北京青年报》针  相似文献   

6.
"动新闻"是当代数字传媒以写实的手法通过动漫的方式所呈现的一种新闻样式。"动新闻"的内容大多为负面社会新闻,不利于阅听人的身心健康,在传播上可以通过手机或网络下载阅读。台湾壹传媒旗下的《苹果日报》推出"动新闻"后,因其报道内容膻色腥而震惊全岛,激起"动新闻事件"。这一事件深刻反映了媒体产品形态与内容、媒体市场赢利与社会责任、媒体自律与他律等关系的相互纠结。因此,详细剖析"动新闻事件"引发的争议,从批判媒体教育学视角解析"动新闻"的传播模式,分析"动新闻事件"背后的媒体素养教育观,阐明台湾媒体素养教育的实践困境并提出相关对策,对"动新闻"的传播和阅听人媒体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光标近来麻烦比较多,先是其“高调慈善”的言行招来诸多非议,继而他该捐哪儿不该捐哪儿,哪儿该先捐哪儿该后捐,也被人诟病;这些还算是小麻烦。《中国经营报》《南方人物周刊》等几家媒体对他行善金额、善款去向、是否少捐多报和企业经营情况的调查和质疑,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务》2012,(5):61
2012年4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北京发布了《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微博作为媒体平台在2011年崛起,微力量推动社会改革,微公益提振社会和谐度。《报告》列举了一串例子来证明2011年微力量促进了一系列社会事件向改良的方向发展:"郭美美"事件促进了公共慈善透明,"徐武事件"促进了精神卫生法出台,"小悦悦事件"促进了社会道德建设,校车事件促进了校车安全管理,"7·23"动车事故促进了  相似文献   

9.
正近些年来,人们参与旧衣物捐赠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然而不曾想,有公司却将黑手伸向了这些爱心。据《新华社》报道,2014年4月,杭州发起"大熊猫"旧衣物回收项目。截至2016年4月,杭州共有近2000个"大熊猫",日回收旧衣物总量约三四吨。然而,就是这样的"爱心地标",最近却被曝出借公益之名,行谋利之事,市民捐的旧衣物大多数流向下游企业,被高价倒卖。新闻引起舆论哗然,人们的爱心再次受到伤害。有媒体立刻整理了近些年来类似的事件,证明这绝非个案。据  相似文献   

10.
正清明节前夕,《新京报》报道了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园推出的"代客扫墓"新服务—微信全程直播扫墓。雨花台功德园开设视频直播间,逝者的亲属通过官方微信公号,输入密码即可看到实时直播代扫全程。新闻"触"起满屏争议,"扫"出一堆是非,在媒体和网络上引发巨大争议。据《新京报》一项调查显示,超四成被调查者支持"微信扫墓",认为这种方式为那些不能返乡的人  相似文献   

11.
2014年5月26日国内媒体披露的《美国全球监听行动记录》,使得原本平息的美国"棱镜门"事件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之内。"棱镜"事件在给国家信息安全敲响警钟的同时,也给公安情报保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当今全球信息化,尤其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公安机关情报职能部门应积极应对"棱镜"事件所造成的危机和影响,查找并消除影响情报机构自身网络信息不安全因素,提出科学的可行性对策,变危机为机遇,不断加强公安情报保密工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网络募捐作为公共慈善事业的有益补充,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频频发生的网络诈捐事件严重挫伤社会公信力,侵蚀社会道德体系,损害公共利益,亟需下大力度治理。网络诈捐以网络为媒介,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要加快健全法律、行政、社会、平台四大监管体系,构建多元参与、综合施治、共同发力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3.
湘民 《广东民政》2011,(5):10-11
最近,一股质疑陈光标“高调慈善”的风暴席卷全同舆论界。据说是《中国经营报》首先发难,该报发文说陈光标向记者晒的慈善账单经核实有不太符合实际的地方,要么有些受捐机构不对,要么有的捐赠金额不符。意在告诉读者,“高调”的中国首善陈光标其实也虚假。接着《南方都市报》等媒体连篇累牍发出质疑文章,或认为陈光标的“高调慈善”并不透明(因为他不能晒出全部捐赠票据),  相似文献   

14.
李春梅  汪微微 《前沿》2014,(11):77-78
新快报事件是继我国政府加大网络管控后的一次社会网络群体性事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互联网管理,反思此事,它折射了媒体网络话语权运用中存在的社会责任问题、资本侵蚀问题以及法治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法律层面、主流意识形态层面、政府网络公信力层面三个维度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5.
<正>这是一个恐怕要进入当代中国新闻史的"新闻公共事件":《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被浙江丽水市遂昌县公安局通缉,引发了一次全国瞩目、境外关注的公共性事件,200多家媒体云集丽水采访报道。这是新闻报道引发的新闻,对政府如何处理与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2,(7):94-95
刘小刚在《理论探索》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网络舆论危机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所涉事件具有突发性,舆论压力大;所涉群体的行为非理性,控制难度大。从传播机制看,引发网络舆论危机的源头是个人或组织的不当行为,传播的主要形式包括新闻跟帖、网络论坛等,网民、网络媒体、政府是网络舆论危机中最重要的传播力量。网络舆论危机是多种因素混合交融的结果:网络监管不健全,网络伦理缺位,政府的不当处置,媒体的推波助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应加强网络监管,加强网络伦理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强化媒体管理。  相似文献   

17.
杨涛 《人大研究》2007,(10):25-25
拆迁问题一直是个难点,如何保证拆迁中的自愿与公平,这个问题在《物权法》颁布后并没有得到缓解,甚至尤显迫切。在这种情形下,涉及5473户居民的北京《酒仙桥危改工作补充意见》进行"全民公投"的尝试为世人瞩目。对于这一事件,舆论之所以高度关注,其源于媒体普遍认为酒仙桥危改事件是一个具有示范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体在信息发布的领域不再一者独大,自媒体对网络舆论的发展起着极大的催化推动作用。涉警突发敏感事件的网络舆论,具有网络舆论主体多元化、匿名性,形成高速性,传播互动性、互文性的特点。由于警察的特殊身份,涉警突发敏感事件网络舆论的内容往往较为敏感,部分网民的观点容易夹杂着宣泄的心理,负面影响较大。针对涉警敏感事件网络舆论的独特之处,在涉警突发敏感事件发生之后,公安机关在舆论引导的过程中应着重把握"快"、"准"、"狠"三大原则和策略;找准时机进行议题的设置与置换;发挥网络舆论领袖的重要作用;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技术队伍,对涉警突发敏感事件网络舆论进行技术引导。  相似文献   

19.
本刊点评     
正2017/09/01—2017/09/11019月1日,据《南方都市报》揭露,长期遭受继母家暴的渭南6岁男童鹏鹏一度生命垂危。一位志愿者以受虐男童的口吻发布文章《呼唤鹏鹏》,但是在得到了大量打赏后却拒绝交出打赏金给男童。本刊点评:这是一起性质恶劣的诈捐事件。公众应该  相似文献   

20.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通过自身行为赢得社会公众的理解、信任、认可和支持的能力,现实中,政府形象与政府公信力呈正相关效应"7·21"北京特大暴雨事件后,北京市政府处于舆论的漩涡当中,对北京冷嘲热讽的段子在网络上疯传,北京市民政局利用新浪微博号召全国人民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