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炼 《民主》2019,(10)
正读新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赵丽宏的新诗集《疼痛》,让我想到一部当代《野草》。"疼痛"一如爱情,堪称人类最古老又积淀最深的诗题,触碰它而不被无数杰作吞没,不仅需要绝大的勇气,更考验超强的能量。赵丽宏不避险峻地直抒胸臆:他抚摸《疤痕》:"赤身裸体时/我发现自己伤痕累累";他检索《遗物》:"纸片上  相似文献   

2.
《民主》2021,(2)
正这是一段通过文学构建起的素未谋面的情谊;这是一段令人感动的文坛佳话;这是一位诗歌爱好者对一位诗人作品的真诚审美散论;这是一位诗人对普通读者有温度的尊重……2020年12月29日下午,一场特殊的新书发布会"一部书稿的前世今生——《赵丽宏诗歌审美散论》暨研讨会"在静安区图书馆新闸路馆海关楼赵丽宏书房举办。由静安区图书馆编辑整理、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赵丽宏诗歌审美散论》,是作者张平治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带病坚持完成的遗稿。书稿的背后是一段温暖的文坛故事。  相似文献   

3.
《民主》2020,(2)
正阿多尼斯曾如此评价赵丽宏的诗歌:"……疼痛超越了身体的界限,而涵盖了思想和心灵。它是字面的,又是意义的。"读完赵丽宏的西语版诗集《疼痛》,在疼痛、苦楚、煎熬与羞愧之外,我也读到了观察生命与死亡的独特视角、对物质与精神的认知,以及一位勇者的独白——即使知道这个世界充满荆棘,一些事物转瞬即逝,诗句中却依旧表达了无畏、无怨、无悔的情怀。破损的脊梁、书里书外的伤痕、一次次分叉的小径、灵与肉的分离,以及从头发到指甲的各种身体器官,这一切宛如一场基因突变——"剪伐它们,竟然是文明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正>在文化界、出版界,丁景唐先生是以编辑家、史料大家的身份现身的。他的鲁迅研究、左联五烈士研究、"左翼"书刊研究,堪称独步。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丁先生最早是以诗人身份蜚声文坛。1945年4月,在沦为孤岛的上海,有一本叫《星底梦》的诗集,以"诗歌丛刊社"的名义自费出版,内收青年诗人"歌青春"的诗作28首(包括《代序》诗)。这位"歌青春"就是丁景唐。他当年虽然只有25岁,却有7年党龄,正从事地下工作。1986年,诗人周良  相似文献   

5.
真情的歌唱     
诗人赵丽宏,以其创作的脍炙人口的诗歌、优美感人的散文而拥有众多读者,享誉文坛。他是我国中学和大学语文课本中,被选用作品最多的中国当代作家。他的新作抒情长诗《沧桑之城》近日问世,受到读者欢迎,在日前举行的赵丽宏作品研讨会上, 作家评论家们给予一致好评,我也谈了自己的读后感。我认为,这首用真挚的感情、明快的节奏为上海谱写的第一支沧桑之歌,值得我们各行各业方方面面的同志和朋友都来读一读,享受一次精神漫步。  相似文献   

6.
胡也频是“左联”五烈士之一的诗人、小说家。戴望舒、徐志摩是“五四”新文学史上有声望的诗人。但是长期以来,读者要想窥探他们诗的全貌却颇难,虽然他们的诗集未能出版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有鉴于此,四川人民出版社特约诗人周良沛编选了《胡也频诗稿》、  相似文献   

7.
英淼 《民主》2005,(7):26-28
今年“两会”期间,笔者如约对全国政协委员赵丽宏进行了采访。采访前,对赵丽宏的情况有所了解,他经历坎坷,下过乡、插过队、当过知青,考上大学,当过编辑,后来成长为著名作家。加之在预约采访中电话里他沉稳的声音,缓慢的语速,使我的脑海中呈现出一位阅历丰富、满腹经纶的作家形象。然而,见到赵丽宏的  相似文献   

8.
《民主》2014,(3)
<正>2013年秋天,赵丽宏先生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儿童小说《童年河》。理论家刘绪源欣喜地谓之曰"儿童文学的意外收获"。凡读过小说的人,恐怕都会生出与绪源先生相似的感受。这种欣喜并非来自于成名作家对儿童文学的偶或眷顾,而是直接来自作品本身所带来的审美愉悦——这是一部真正的浑然天成的儿童小说杰作。其实,成名作家偶尔涉足儿童文学创作并非新鲜事。但就我目力所及,却鲜有作品让我印象深刻。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所写的并不是真正的儿童文学,只不过是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读到著名作家赵丽宏新出版的儿童长篇小说《黑木头》,一口气读完,掩卷静坐,书中的场景和人物仍然不肯离去,在脑中穿插着,像电影的镜头,让人的心情不能平静。《黑木头》是赵丽宏继《童年河》《渔童》之后为孩子们写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不同的是,《童年河》《渔童》是以特殊年代为背景,作品中的人物深深地卷入时代的洪流和风雨  相似文献   

10.
家财不为子孙谋姚柏林唐代诗人罗隐,余杭人,累官钱塘令、节度判官、著作佐郎、奏授司勋郎。他年少聪敏,十上不中第,为官以国事为重,克己省身,政声较好。他留下《歌诗集》十四卷,一百二十多首,多以讥刺为主。江泽民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会议的讲话中曾引用其《夏州...  相似文献   

11.
辛岩 《瞭望》1994,(47)
《湖畔》,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出现于中国诗坛的一颗新星,虽然就时间而言,它只是“五四”以后的第五本新诗集,然而就诗的艺术风格而言,却可与郭沫若的《女神》媲美。诗集自费印刷3000册。迅速销售一空。当年郭沫若、叶圣陶、郁达夫都曾写信向“湖畔诗人”表示祝贺。不少文学刊物发表了赞扬文章,朱自清对《湖畔》也曾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12.
殷健灵 《民主》2014,(3):60-63
2013年秋天,赵丽宏先生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儿童小说《童年河》。理论家刘绪源欣喜地谓之日“儿童文学的意外收获”。凡读过小说的人,恐怕都会生出与绪源先生相似的感受。这种欣喜并非来自于成名作家对儿童文学的偶或眷顾,而是直接来自作品本身所带来的审美愉悦——这是一部真正的浑然天成的儿童小说杰作。  相似文献   

13.
诗人夏吟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用诗歌的形式,来体验、感悟、探索、传达生命的哲理。因此,夏吟的诗不但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的精神生命的诗化。阅读夏吟的诗集《冰雪灵魂》,读者不禁会掩卷深思诗与生命之关系这样一个永恒的主题,并获得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4.
人生隽语     
《民主》2021,(6)
正赵丽宏:如果时光退回到七十年前,谁会想到似乎辽阔神秘的世界会离中国如此近呢?在国外,几乎已经没有机会介绍自己是中国人,因为人人都知道,没有必要再说。可是,在我心里,这五个字比从前更使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15,(1):59
<正>"因为文学,这几十年我很充实。一个人,如果爱好与事业是结合在一起的,那么这个人就是很幸运的。我就是这样。"赵丽宏说。在有些人心目中,文学可能是永远在变化的,永远有新的东西要去追寻,但文学对他来说,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不管这个世界发生多大的变化,他一直以一颗不变的心来写作。"这  相似文献   

16.
舟歌是四川近年来较为活跃的一位乡土诗人,多年在编辑工作之余从事诗歌创作,至今已出版五部诗集,他的创作主要是以川西平原的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为题材,抒写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感恩。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风格朴实纯净。本文拟将对他诗歌创作的主要意象和诗美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2002年民进上海市主委严隽琪和副主委赵丽宏就数字化技术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一次精彩的对话。严隽琪主委是分管上海市科技、城市信息化等工作的副市长、博士生导师,赵丽宏副主委是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他们的对话,是一位科学家和一位文学家的对话,是对科学的探索和展望,能够引发人们对这一共同关心的命题的想象和思考。本刊特全文发表这一对话,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静水流深     
呼延华 《民主》2015,(1):62-63
<正>至性情怀逸洒人间,如椽劲笔抒写春秋。赵丽宏先生,无论身处"文化大革命"、20世纪80年代文化思想的热潮,还是90年代商品化大潮,抑或世纪之初经济崛起,他恒守真善美,不懈追求光明。童心、青春,大地、故土、命运、灵魂,人世的欢与悲,生活的爱与痛,艺术的变与止,都在他那  相似文献   

19.
史玉凤 《学理论》2010,(26):185-187
李贺是中唐时代一位独特的诗人。凄凉的人生境遇、体弱多病的生理特点、忧病畏死的心理特征、中唐社会的动荡和各种矛盾的激化,将他经世治国的理想抱负击个粉碎。所有这些促使他对人生、命运、死亡进行思索,其"鬼诗"便寄寓了诗人对现实的厌恶和对理想的探索,浸润着浓厚的悲剧意识。而其诗歌的悲剧意识具有独特的审美,即:以"病"为美,以"悲"为美,以"寒"为美,以"丑"为美,以"怪"为美。由此可见,李贺诗歌诉说的是一种与世抗争又无力抗争的现实,诗歌所透射出的恰是诗人内心强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0.
杜新 《瞭望》1991,(Z1)
对国内当代文学作品甚为挑剔的北京高校青年,如今不少人不约而同地迷恋一个青年诗人——汪国真的作品。 这是国内近些年来一种不多见的现象。 (一) 王府井新华书店。三个少女在柜台前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弃获得最后一本诗集的机会。 《汪国真抒情诗选——年轻的潮》搁在边上,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