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3,(2)
女性一直是不同时代文化地图的炫目风景,因为性别政治不断对其进行着身份的建构。在民族国家话语场中,女性是一种什么样的身姿?拟以孙犁、丁玲作品中的风景为索引,去分析女性性别身份的形成。即女性总是呼应着民族国家话语的召唤而诞生,或者回归家庭支柱角色,或者像男人一样辗转各色战场。但不论如何选择,形而下的身体总是性别政治角逐的关键,它映照出女性性别建构过程中难以被文化、政治、道德等消融的自然人性的一面,女性永远在寻找自我的路上。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0,(7)
媒介顺应人类的需求而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类,媒介不断拟人化,从技术上拥有了人工智能的大脑,从外形上越来越向人类外形靠拢。在媒介外表的性别设定上,媒介的拟人化形象存在着女性化的偏向,时常具有女性的一些特点。女性化倾向与媒介对人类的服务属性相关,也反映了人对媒介的掌控,这种掌控感是女性社会地位的表现,提示人们性别平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女性化外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类对媒介及其飞速发展的排斥和担忧,也为人们思考与媒介的关系提供了契机,但并非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务劳动是青年女性与男性在家庭中承担的主要责任之一。作为人类最原始的社会分工,传统的家务分工把女性置于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中的弱势地位。本文从家务劳动的性别分工、青年女性对家务劳动分工的知觉、家务劳动分工的解释因素和青年女性性别意识四个方面分析与家务劳动分工相关的问题,以及与社会文明进步相协调的青年女性性别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构建与女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女性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表现为:女性是和谐家庭的建设者、女性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女性在环境维护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女性的优势品质为和谐社会建构提供持久精神动力、中国女性特殊的性别文化诉求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要大力促进女性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常春 《理论导刊》2012,(1):98-100
通过对宋代宫廷女性、宦门女性、民间女性以及名妓书法文化方方面面的研究,可以清楚地发现宋代女性日常生活中"以书为用"、"以书为乐"、"以书为学"的书法文化现象,其不仅彰显出中国古代女性书法具有丰富多彩的可言说性,而且说明古代女性书法与以男性为主导的古代书法艺术一同建构起了中国璀璨的书法文化星空。  相似文献   

6.
媒介中女性形象的研究由来已久,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博等"自媒体"悄然兴起,开创了全新的报道方式和传播观念,公众对媒介的接近程度和信赖程度日益提高和加强。以新浪微博中的女性形象为案例,从社会性别、社会角色的视角入手,分析作为客体的女性在微博传播中的形象和地位,进一步探讨了产生这种形象的多种因素,尽可能为提高女性在网络空间中的地位,促进信息公平流动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往往被物化、被表现为男性视觉欲望的客体、被表现为私人领域主角,或者被定为弱者等等,这些女性形象是社会刻板印象的反映,也折射出业界和受众社会性别意识的普遍缺失。探讨这种现象的特征、形成原因及对策,有助于树立平等的性别意识,创造一个更加健康、更加有利于两性平衡发展的广告环境。  相似文献   

8.
消费作为认同的行为和符号,它既是建构认同的"原材料",又是认同表达的符号和象征。女性身体消费逐渐成为女性建构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并且是一种多元的自我认同方式,它包括职业形象认同、性别认同、身份认同与社会地位认同四个方面,但是在消费社会背景下,这种通过身体消费来表现的自我认同达到极致时,女性的身体成为消费对象,产生身体消费的异化现象,女性的身体深受"美丽暴政"的凌辱。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5)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更接近自然,而男性以自然为敌,但同时也注意到,造成性别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它不仅压迫女性,也使男性受到压抑和扭曲。基于这一观点,文章选取三位女性生态主义作家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具有生态女性主义特征的男性形象,探讨男性可以对生态女性主义做出的贡献,同时鼓励男性颠覆父权文化的压迫,与女性和自然之间和平相处,共建和谐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吴新宇  陈天翔  赵东宇 《学理论》2013,(19):133-136
社会性别是伴随社会学和女性主义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概念,指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的一整套有关男人该怎样行为和女人该怎样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朝鲜族务工女性在跨国人口流动中存在家庭分工和角色重大变化,随之带来家庭地位的上升和社会角色的期待与错位,表现在思想观念上的"进退维谷"。从跨国生产方式、婚姻家庭制度、社会历史文化建构和男权制意识形态分析朝鲜族务工女性的"再社会化"过程,并为我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的社会和人口流动中女性权益的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论坛》2013,(6):20-24
性别政治正义要求女性在政治权力分配中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机会,意在构建制度公正和社会正义。通过考察中国女性参政的实践发展阶段,可以探寻通往"性别政治正义"的女性参政的阶梯发展道路。在党和国家的政治安排下,女性在法律上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这种形式上的两性平等只能作为第一阶梯的低层次诉求目标,随着政治民主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女性参政必然要从政策导向走向制度规范,这也正是中国目前所处的第二阶梯,而女性参政最终目标是在尊重男女差异和自由选择的前提下,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建立性别政治正义的价值体系,这也是女性参政发展的第三阶梯。只有将外在保障和女性主体内在参政意识和能力的提升结合,才能真正推进女性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2.
凌革  李潇玲 《学理论》2010,(25):77-78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一直偏低,这种情形从漫长的古代历史社会变迁中一览无余。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结束,从人身到思想,中国女性一直被禁锢,被边缘化。新中国成立后,女性状况有所好转,但仍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有传统社会性别文化影响、经济上长期依附以及长期父权制的统治等三方面。直到今天,女性的社会地位还依然受其影响。实现"性别和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男女两性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全球范围内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政治地位性别差距问题。造成政治性别差距的显性因素已经随着历史发展过程的推进而逐渐破除,但是形成政治地位上性别差距的隐性因素如文化、制度和人自身仍然在实践中大量存在,需要进一步关注和研究。去除我国女性政治发展边缘化隐性因素的关键在于:通过多种方式尤其是在媒体传播中增强社会性别意识,创造有利的文化舆论环境;公共政策尤其是党政干部的培养选拔要防止产生无意识损害女性群体政治权利的问题;女性领导者自身增强职业发展规划意识,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相似文献   

14.
女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是提高妇女参政人数和水平、反映和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陕西省直属机关工委党校女性和男性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素质差异进行对比,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差异形成的深层原因是社会性别建构的结果,并提出了改变这一现状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女性的自强?女性的自强就是女性追求自我的超越,征服自我,而后不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并谋求社会对女性的肯定和尊重的行为。一句话,女性的自强,就是女性能撑起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曾经有人说过,“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英国漫画家苏菲.克里特在他的漫画中表达,“女人在性别上属于柔弱的一群,让她们呆在家里是天经地义的事。男人的性别是属于外出狩猎的谋生者”,不无讽刺的揭示了男女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的世俗观念。追古溯源,女性的“柔弱”是历史塑造的。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人类历史初期,男女的地位是平…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是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女性心理学整体上发生后现代转向的产物。它摆脱了女性心理学的两种传统,从强调性别差异和抹杀性别差异的对立和争论中跳了出来,以社会文化的建构来分析性别差异的产生过程,具有自己的理论特色。这种观点对于正确认识性别差异的社会文化原因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公正公平的和谐社会需要重视女性的参与。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将参政女性与参政男性,以及其它职业女性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其职业生涯发展特点,并从个体心理、组织、性别文化和社会支持体系四个方面剖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以期为参政女性和我国政府行政部门职业生涯发展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焦霓 《学理论》2015,(6):154-155
高校知识女性,以自由的精神、解放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发展默默贡献她们的学识和智慧。她们在教育、学术和文化领域、社会活动以及性别平等方面对社会产生的公共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由于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社会环境的局限和女性个性发展现实阻碍,高校知识女性面临一种被边缘化的危机与困境。研究高校知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公共影响力,是提高社会性别敏感、实现现实中的性别平等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与科学是研究科学及科学史问题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围绕女性与科学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本文着重从"人类发展的需要、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女性求知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和"传统科学发展存在偏差、女性有未开发的智力和性别优势、女性有独特的关注内容、研究方法"等女性与科学关联的角度进行剖析,为女性进入科学提供一个新的合理性和内在逻辑可能。  相似文献   

20.
正一、"性别派"的观察视角女性主义国际法方法的视角具有独特性。女性主义学者的这种独特观点涉及国际法的性别敏感性问题,与纽黑文学派不同的是,其"观察立场"不是为了人类共同利益,而是具有派别性的立场。这种"派别性"在于批判性地考虑到谈论某个主题时需要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而不从客观和中立出发。反而,其出发点是由女性所属的集体以及作为女性的性别条件来理解和决定的。女性主义者们认为,首先,男性具有支配地位的制度应该被破除,而女性的经验、情感等特性要得到重视。其次,国际法律体系中需要女性的声音。再次,"受害者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