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胡适、郭沫若、艾青等诗坛领袖人物 ,一方面对新诗创立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另一方面也由于矫枉过正 ,造成了新诗传统的负面影响与新诗意识的潜伏的危机。而历次新诗建设的误区 ,也在于对汉语诗歌自身特点的疏忽  相似文献   

2.
现代新诗的主体意识群由人道主义意识、悲观主义意识、忧患意识与光明意识组成,它们构成了现代新诗的全部内涵价值。诗人用前所未有、开阔丰富的主体意识抒发诗情,以丰赡的意象群体作相应的表现,开拓了新诗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形成了现代新诗异彩纷呈的流派与诗歌创作的实践形态与局面。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民族记忆和地方性知识与经验,黔东南地区的苗族贾理以神话传说为载体勾画和彰显了苗族支系社会的习惯法规范与秩序图景。既是行为规范,也是裁判规范,可以说,贾理即是苗族共同体社会交往行为的大宪章。另外,除了其社会控制功能之外,苗族贾理有关法律起源的记述,也为世人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法律起源论提供了新的智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东南大学先驱陆志韦、李思纯、宗白华等人在国学背景下对中国新诗所做的探索,形成了迥异于北京大学的新诗传统--重视新诗本体建构,强调汉语性,突出现代诗形与智慧.遗憾的是,他们的汉诗建设理论被激进的反传统主义主流诗歌史遮蔽了.回寻东南大学新诗传统,有利于新诗汉语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得或学习一种语言就要学习一种文化,只有深入研究和了解了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才能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技能。在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的汉语教学中,汉语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了解汉维语中基本词汇的文化差异,掌握汉语中特有的文化现象,并遵循文化教学的原则,即处理好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用动态的眼光看待文化教学,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正确使用汉语,熟练地运用各种交际手段,达到学习汉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罗密欧与朱立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剧作,《雷雨》是曹禺成名之作,两部作品在语言上都充满了诗意,本文通过对这种诗性语言的对比研究,进一步挖掘内在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染是九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写作“私小说”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除了内容上的独特性之外,在语言方面也独具特色。首先,她的语言极具“诗”的意味;其次,她在运用语调方面极注重色彩化;再次,她的语言极富音乐性的听觉效果。这些,使她的小说语言有了立体声响的多重效果——视听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外来词(借词)日益增多。本文主要讨论了外来词存在的依据,形式以及应用,并着重指出外来词不会影响汉语的纯洁性,人们应该以一种更开放的心态来吸纳外来词。  相似文献   

9.
文学表现中的"诗性"是文学现代性和审美性的重要的标志.本文以对"诗性"关键词的解读为突破口,剖析汪曾祺小说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0.
于坚作为新生代诗歌的代表人物,其口语化写作已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他在散文创作上对诗性精神的坚持和建立,为当代散文写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对民间写作立场的坚持,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以及对传统和现代化之间矛盾冲突的焦虑,使他的散文充满了自由、浪漫而不飘浮的诗意,为当代散文拓展了表现空间,也使他在中国当代散文发展进程中有了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诗学的本体不可以诗言志或诗言情一言以蔽之,它有志、情、性、灵四种形态,虽说任何历史阶段的诗学本体都是共时与历时、多义与变化的综合,但仍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它开山于志,经情志的过渡而达于情,再经情性和性情的转换而达于性,又经性灵的转换而最终达于灵。诗学本体的流变,可以说是中国诗学史的主脉。  相似文献   

12.
一个民族的语言智慧总是在相续相生中变化。"五四"诗体革命发生汉语诗歌艺术的"断流",导致积累了几千年的汉语音韵诗意的流失。20世纪末以来诗歌的危机,可以说是新诗语言的危机,也是20世纪风雨逝去的平静中新诗自身弱点的显露。找回今古汉诗语言艺术血脉联系的基因,以获得建构现代汉语诗意形式的可能,则是弥合新诗的语言伤痕,振兴21世纪汉语诗歌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13.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这三大思潮共同存在于20世纪中国的诗坛,既有互相抵牾与矛盾的情形,又有兼容与互补的一面。如果剥除其中政治化的和其他非诗的因素的干扰,实际上已凸显了中国新诗理论所显现出来的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一是面向社会, 一是面向自我;一是强调为人生,一是强调为艺术;一是集体性的民族性格的展示,一是个人化的人格的展示。二者互相对立,同时又互相转换、互相补充,构成20世纪中国新诗理论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4.
魏理(Arthur Waley)不仅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的汉学家与翻译家之一,也是英语现代诗歌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在英译汉诗中,他经过不断探索,成功地总结出一套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的原则,与19世纪后期诗人霍普金斯(Gerard Manley Hopkins)在诗歌创作中所运用的"跳跃韵律"(sprung rhythm)不谋而合.魏理英译汉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在英语现代诗歌大潮中风行一时,并成为英语现代诗歌运动的一部分.许多人认为他的翻译就是一种诗歌创作,并且将其选入现当代英美诗歌选本中.  相似文献   

15.
范守义 《外交评论》2004,(4):98-107
本篇论文是《论诗的音乐美》(1990年)之后的又一篇关于汉英诗歌比较研究的论文,试图从汉英诗歌的结构方面进行比较,探索诗歌结构的美学特征。论文提出句法单位、组合和序列的概念,指出汉语词组在汉语诗行中的语法功能性分布。论文亦描述了英语诗歌的平行、对称和非对称结构,汉语诗歌的对仗和排比结构。论文对汉语诗歌进行平仄模式、节奏模式、词类、语法功能、语义的5个层次的分析。论文描述了英汉诗歌中的词语重复的模式。对诗歌做句法、修辞、主题层次的分析。论文以具体的诗歌的翻译为例,讲述了如何把握诗歌翻译的文字运用技巧。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全新的事业,要求我们增强理论上的自觉性,自主创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能够凝聚、引导和激励全体国民投入建设的主导价值观。为此要求我们要倾听时代和实践的呼声,增强自主创新的价值自觉;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冷静剖析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弘扬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尊重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7.
小说<红楼梦>是中国诗性思维在小说中的集中体现,与诗呈现出一种血缘的关系.<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中表现出来的抒情性、感伤气质和典雅风格,无不体现出与诗的内在一致性和诗化的美感追求.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我国现代化大生产的产物。由于历史、制度等因素,使他们对自己缺乏工人阶级的意识,以及自己是工人阶级新成员的认同。为此,加强对农民工的阶级意识教育,增强农民工的阶级归属感,是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