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证据附属信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证据的审查判断对认定案件事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证据附属信息是审查判断网络证据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网络证据的附属信息是指在对网络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时,网络证据本身所包含的证据信息之外的,能够影响网络证据本身可采性的信息.网络证据的附属信息具有合法性、关联性和综合性三个基本特征.加强对网络证据附属信息的研究对于认定网络证据的真实性、可采性以及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网络案件证据的收集及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证据收集的法律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证据的收集程序是网络证据收集必须遵循的法定程序,因而是网络证据收集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根据网络证据自身的特殊性,正确地规定网络证据收集的法律程序,是网络证据科学立法的基本要求。在立法中规定网络证据收集的法律程序,除了规定网络证据收集程序外,还应当规定启动程序以及证据的生成程序两个部分。网络证据收集的启动程序、证据收集程序以及证据生成程序三个部分应当是网络证据收集法律程序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皓 《犯罪研究》2007,(2):50-53
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技术本身的准确信和可靠性以及适用的灵便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但由安全性问题引发的网络犯罪已趋多发态势。目前,我国对于网络犯罪中的电子证据尚无专门的法律规定,导致了广大司法工作者在办理网络犯罪案件时无所适从。本文尝试从剖析电子证据的本质概念入手,着重就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开展电子证据的收集、审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证据由信息依附于存储载体而形成,是内容(信息)和形式(载体)的结合体,即信息发生转移与留存所得的产物。证据的生成是待证事实留下的事实信息被固定、承载到一定载体之上,从而得到证据的过程。从信息与载体的关系来看,证据的生成方式或信息的固定方式决定证据的存在形式。以信息的存储载体为标准,证据的生成方式可分为以人为信宿的生成方式和以物为信宿的生成方式。相应地,便形成了人证和物证两种证据形式。  相似文献   

6.
徐杨 《犯罪研究》2001,(1):20-24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形成和发展,网络犯罪成为一种具有相当社会危害性的新的犯罪形态.由于网络犯罪发生和存在的空间的虚拟性,伴随着网络犯罪而形成的证据也具有了新的变化,对网络犯罪中的证据概念也需要新的诠释.正确认识网络犯罪中的证据之概念不仅为其合理的法律地位的确立奠定基础,对于查证和遏制网络犯罪,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著作权侵权证据的收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璐  南振兴 《行政与法》2007,(5):123-124
近年来,我国网络技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根据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越亿,到2008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可望突破3亿,中国网民数量正呈“井喷”式增长,预示着我国网络知识产权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网络侵权案件数量也正逐年大幅度增加。网络著作权侵权是随着网络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知识产权侵权形式,因此,只有掌握充足的证据,才能保护好网络著作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论刑事证据审查的程序和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证据审查的程序和规则 ,是指司法人员对依法收集的各种证据材料 ,根据司法的特点和案件构成的要素 ,按照一定程序对证据进行选择、组合、论证的步骤和方法。司法实践中 ,由于对证据审查的程序和规则研究不够 ,所以出现如盗窃案件的证据如何审查 ;诈骗案件的证据如何审查 ;多被告多罪名交替复杂的证据如何审查 ;被告翻供以及其他一些疑难案件的证据如何审查等问题 ,缺乏抽象理论和规则的指导。正确掌握证据审查的程序和规则 ,它对于查明侦查机关所查实的犯罪事实是否确实、充分将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本文就案件证据审查的程序和规则略陈管…  相似文献   

9.
刑事证据的初级资格旨在为法律决定之事实基础提供一般合理性根据,高级资格旨在为法律决定之事实基础提供高度合理性根据,主观资格旨在保障证据材料在价值上的可接受性。由于我国理论及实践对上述不同性质、不同种类的证据资格缺乏深入而清晰的认识,因而在刑事证据资格制度上存在初级资格要求不明确,高级资格没有严格区分始端资格与终端资格,主观资格偏离价值本位且取向较为单一等主要问题,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刑事证据使用的不当,甚至酿成冤假错案。为了更加合理地使用刑事证据,我国的刑事证据资格制度应当明确初级资格要求,严格区分始端资格与终端资格,让主观资格回归其价值本位并且使之进一步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 1 例对网络证据保全公证书的计算机司法鉴定。与公证书有利害关系人对 1 份网络证据有异议,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对该网络证据进行司法鉴定。  相似文献   

11.
网络带来技术和社会飞速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增多且无法回避的网络纠纷,甚至网络犯罪。与其他形式的案件不同,因网络行为产生的各类案件,其用于证明待证事实的诉讼证据往往直接来源于网络。故哪些现场中会留存有取证人员需要的网络信息?这些通过网络从不同终端获取的网络证据中的信息如何被发现?诸如此类的问题,近年来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许多证据法学者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2.
李泠锡 《法制与社会》2012,(36):236-237
新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证据概念的更正是一大进步,但遗憾的是将证据定义为材料并不妥当,因为只有认清证据是信息及其载体构成,同时,还须看清证据中的信息应当分为事实信息与审计信息两类,才可能科学的给出证据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杨光 《政法学刊》2013,(2):112-117
网络证据是在网络条件下存在的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它具有流动性强、存在范围广、信息量大、形式多样、超文本等特点。与传统的证据相比,它又具有数字性、准确性、依赖性、稳定性、多媒体性、传输快捷性、可分离性等特征。相对于电子证据,网络证据在生成的主体与场所上,在传输的环境、速度和范围上,在收集的主体、场所及方式上,在证据的保全和审查判断上等方面都表现出自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政法学刊》2015,(6):75-83
关联性、真实性、合法性是审查判断证据能力的三个基本点,由于网络证据是在网络条件下存在的证据,对于网络证据关联性的审查判断标准,应当通过证据法学理论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网络证据真实性的审查判断应遵循拟制真实性规则、推定真实性规则、鉴定真实性规则;网络证据合法性的审查判断则应主要关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权威观点认为我国划分证据种类的标准是依证据表现形式之不同,而这一划分标准并不具有科学合理性。其实如何科学地划分证据种类与如何正确地理解证据本质直接相关。笔者认为从证据本质的认识基点出发,才可能科学合理地确定证据种类划分标准。而证据的本质是信息,信息又通过载体表现出来,为此证据种类划分只能以证据载体为基准。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纠纷与日俱增。由于电子商务的无纸化,当纠纷发生时有的当事人无法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证据。为了方便当事人诉讼,本文对电子证据的保全的方法做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交通事故发生后,针对众多证据,除了依靠科学、合法的手段收集证据外,对于收集到的各类证据,就要从现场勘查图;现场照片;现场勘查笔录;对技术鉴定;驾驶员的分析和证人证言等多方面审查,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才可以正确的处理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证据鉴定保全中,法定鉴定机构采用特定方法保全网络证据的待证事实信息和审计信息,保存信息载体,并对网络证据的法律效力予以确认。这一理论架构能够较好地适应网络证据的特征,丰富并深化网络证据鉴定保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张剑 《法制与社会》2012,(9):116-117
证据材料要成为定案依据,须经司法认证环节。传统证据材料的认证在我国现有司法制度也得到明确的规定,而网络信息材料作为新型证据材料的认证尚未得到相关部门准确的认证方式。由于网络信息的证据形成与运行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决定的。网络信息的证据认证应采取证据标准或规则为辅,从电子证据合法性、真实可靠性、关联性和完整性四个方面对其可采性和证明力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20.
刘亮 《法制与社会》2013,(15):297-298
本文对证据的法定种类进行了阐述,并针对新刑事诉讼法修改的证据形式进行剖析,重点研究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如何针对新的证据进行审查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