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域外暂缓起诉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永刚 《唯实》2010,(1):77-79
暂缓起诉制度在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及地区的司法实践中已有了良好的运行。近年来,暂缓起诉制度在我国一些地方检察机关司法实践试行,但缺乏法律依据及统一规范,因此,域外暂缓起诉制度的立法与司法运行经验对我国的暂缓起诉制度的试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刑事政策的角度来看,暂缓起诉制度属于微观刑事政策的范畴,属于应然微观刑事政策之一。暂缓起诉制度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和重要的价值意蕴,在我国建立暂缓起诉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申自强 《学习月刊》2014,(10):20-21
暂缓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时,对于具备法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在规定的保留起诉期限内,附条件地暂不起诉的一种起诉裁量制度。从诉权角度来看,暂缓起诉本质上是检察机关享有的一种暂时搁置其起诉权的自由裁量权。一、暂缓起诉制度的价值内涵(一)体现了兼顾公正与诉讼效率的价值建立暂缓起诉制度的主要价值取向是提高诉讼效率,但其与司法公正之间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4.
构建我国起诉便宜主义制度,首先要扩大起诉便宜主义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其次要建立起诉便宜主义制度的听证程度;再次要建构起诉便宜主义制度的制约机制,即从程序上、从提高检察官素质上进一步完善我国检察官自由裁量权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5.
相对不起诉制度在法律上的确立 ,顺应了国际刑事诉讼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它适用于犯罪情节轻微 ,以及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情形。司法实践中 ,相对不起诉制度还存在着适用力度不够大、被不起诉人的权利缺乏保障等问题 ,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在行政诉讼中,究竟是以起诉停止执行作为原则,还是以起诉不停止执行作为原则,是行政法学界一直争论的话题之一,也是《行政诉讼法》修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关系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我国现行立法对此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依然存在诸多弊端。通过对域外相关制度的考察可以发现,我国对相关制度未来的立法设计可以超越不必要的原则与例外之争,将起诉是否停止执行的判断立足于法院对诉讼结果与利益衡量的综合考察,以此进一步重构我国的行政诉讼暂时性权利保护机制,为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有效及时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不起诉可分为法定不起诉、酌量不起诉、存疑不起诉、无罪不起诉。不起诉制度有其自在的价值目标。但同时 ,具体的法律规范与不起诉制度的价值目标又有冲突。这种冲突应通过对相关法律规范的完善来合理地解决。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民事诉讼起诉和受理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法中的起诉和受理制度是关涉到当事人诉讼权利和实体权益保障的一项重要制度.现行的起诉和受理制度在起诉条件的确定及受理环节的设置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影响了当事人权益的实现,因而必须通过重置起诉条件、改革受理环节来完善该制度,以利于当事人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分析法与实证研究发现,要实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所追求的繁简分流的价值目标,关键措施在于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的扩张.但是检察机关的权力一扩张就容易使公安机关的侦查权和法院的审判权被架空,会导致被害人和被追诉人的合理权益受到威胁.因此,为规范检察机关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不起诉裁量权,我国应借鉴德国、日本的起诉犹豫制度,完善检察机关的外部与内部制约机制,加强律师对案件当事人的保护,构建事前异议、事后救济程序.以期检察机关能在法律的框架内充分行使不起诉裁量权,真正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环节作为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程序中的重要一环,对打击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维护未成年人应有的合法权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成年人犯罪审查起诉机制应遵循双重保护原则、分案起诉原则、诉教结合原则、及时简易原则。由于现阶段的审查起诉机制基于立法和司法上诸多缺陷,暂不能与未成年人的身心状况相符合。因此,在当前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导向下,必须从立法和司法制度的层面,确立未成年人犯罪暂缓起诉制度,建立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品格证据调查制度,赋予被害人一定的量刑建议权,由此,法官可以做到兼听则明,提高裁决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由此,学界掀起了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的热潮,围绕其内涵、框架体系、建设路径及制度设计的局限性等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今后应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拓宽研究视角、细化研究对象、加强研究成果的应用,从而提高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应用性,更好地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修改后的新党章集中概括了党的先进性,体现了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学习新党章,严格按照新党章办事,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八大的历史功绩是伟大的,其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但八大的正确路线未能贯彻。思想理论准备不足、对社会主义建设艰巨性认识不够和路线的宣传没有深入人心等各种因素合力作用,使八大的正确路线被迫中止。  相似文献   

14.
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就要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治国理政的重大决策,是顺天应人的务实举措,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党校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将其纳入教育培训内容,使之内化于心;将其融入党校学员生活,使之外化于行;使其进入师生研究视野,使之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等重大历史事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了正确方向、丰富了新内容、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其存在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至党的十六大,先后制定、修改过十六次党章,还制定了相关文献,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作了详细规定和论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是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提出到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为什么党的十六大在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后不久,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如何真正高举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文章试对这三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政旨在革弊振衰,实现王朝的自我挽救。然而,给腐败的旧制度注入改革的新鲜血液,并不能化腐朽为神奇,使腐败的制度新生,反而是积重难返的腐败更加愈演愈烈,最后导致旧制度死亡。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执政党的党风忧患意识,所表现的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的理性自觉。其中,忧党的工作作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执政兴邦之本;忧党的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坚持两个“务必”,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奠定执政强国之魂。这种忧患意识,其清醒性、厚重性在于:抓住了执政党全面建设的切入点,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与威信、国家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历史,大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可划分为前后两个30年.两个30年,共同成就了我们的历史,虽然期间有挫折、有失误,但总体而言,共和国60年的历史是光辉灿烂的.60年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使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党、国家和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其主要成就表现在九个方面.6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稳步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是什么唤醒了我们民族的青春和创造力呢?又是什么成就了我们的光荣与梦想呢?文中认为其主要经验主要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