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文化学派、操纵学派、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解构主义等翻译理论扩大了翻译研究的领域,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然而,这些理论把译者主体性无限扩大,摒弃了信、忠实等传统翻译标准,过分强调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在翻译中的作用,为各种伪译、误译提供了"理论依据"。于是,翻译行业出现了危机,呼唤翻译伦理的回归。但是,翻译伦理的定义有待厘清,翻译伦理的回归也有别于传统的翻译伦理,其内涵更为宽广。同时,翻译伦理研究必须依靠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真正建立翻译伦理学。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心理治疗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权主义运动.它将女性主义研究与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弥补传统心理治疗研究的不足与偏颇.女性主义心理治疗对传统中的实证主义假设、性别偏见以及治疗关系中的权力不对等等问题提出了挑战.它以社会性别视角透视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关注社会情境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主张建立平等的治疗关系,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女性主义心理治疗提出了一种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结构的治疗模式,这不仅有助于对个体心理功能的全面理解,而且为心理治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政法学刊》2014,(6):41-46
文化女性主义法学的核心人物罗宾·韦斯特拿捏起文化女性主义的关键词——关联、移情、亲密、责任,以之对抗主流法学对分离、个体、自治和权利的垂重,以之抨击主流法学视之为理所当然的"男性气质",以之锤炼和重构关注女性独特经历的文化女性主义法学。整体观之,韦斯特的理论少了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法学保守改良之弊,少了激进女性主义法学极端激进之失,于犀利深刻中层层缔造和推进出自身的文化女性主义法学观。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方法论的探讨与争论是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的焦点: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区别于非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其女性主义方法论;女性主义心理学批判心理学中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范式之争为虚假的两极之争,倡导多元方法论;女性主义认识论上的分歧导致其对于知识与性别的关系的不同主张,并最终导致了女性主义心理学在方法和方法论取向上的不同偏好。  相似文献   

5.
对男权社会的基础进行颠覆从而实现两性之间的平等是妇女权利保障的前提性条件,同时这也是女性主义运动的总体目标。纵观当今世界的女性主义运动和理论,主要有五种女性主义理论对妇女权利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同的理论下,妇女权利也呈现出不同的样态,这些理论与实践对当下中国的女权主义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谢慧 《政法论丛》2007,(4):18-21
女性主义自由派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也是其他各派女性主义的起点,其法律思想对女性权利意识的觉醒起到启蒙作用,并为整个女性主义法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思考这一理论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及反思。  相似文献   

7.
张昊 《法制与社会》2011,(17):292-29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女性主义学说,关注到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长期被人们所忽视的性别问题,并首次将社会性别作为分析国际政治问题的新视角,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解释力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试对其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对传统家庭治疗理论模式和方法造成冲击和影响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可以将其概括为四个主要的方面:其一是强调用政治的眼光看待家庭;其二是反对"谴责母亲";其三是主张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看问题;其四是正视家庭暴力.当人们尝试以女性主义所引导的视线来认真地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审视一番,人们就会在那些已被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实、理所当然的真理背后找出存在的问题.女性主义将会为家庭治疗领域的整体发展做出自己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西方主流心理学植根于经验实证主义传统,认为科学是客观的和价值中立的。这种观点与女性主义理论格格不入。女性主义心理学试图调和女性主义理论与传统心理科学观之间的冲突,在其研究历程中形成了三种研究取向:一是实证主义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强调遵循实证主义研究传统,重新改造主流的心理科学,以服务于女性主义目标;二是现象学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强调从女性立场出发,创建一个全新的,“以女性为中心”的心理科学来代替传统的心理科学;三是后现代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强调采用解构的方法,重新解读主流心理学中的关于女性的所谓“科学的”知识,揭示心理学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偏见。  相似文献   

10.
马姝 《河北法学》2012,30(11):99-106
女性问题的跨意识形态性、我国法律现代化进程的不可逆性与女性主义法学本身的批判性和进步性,决定了在我国开启以“性别与法律”为主旨的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目前,我国在研究的学科类别上,已形成法理学为主导,部门法共同参与的局面;在研究基地和社会影响上,已形成以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为重镇,各地高校与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和推动的格局;在研究问题上,已在认识论和法律事实两个层面形成多样议题.但是,法学认识论层面的研究不足、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的边缘化、研究者尚未形成统一的研究立场和研究队伍学科背景单一等问题也掣肘着女性主义法学的发展.法学研究者需通过不断拓展法学认识论研究,积极结合中国现实吸纳新知、超越意识形态客观审视西方社会理论,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等方式,共同推动我国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女性主义法学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丽萍 《法学论坛》2004,19(1):88-93
女性主义法学以其独特的方法论剖析法律问题,提出女性问题方法、女性主义实际推论方法、提高觉悟方法以及用社会性别视角观察历史、文化、社会现象,从而展现出与以往法学理论研究的不同进路。女性主义法学是一种对女性及性别进行全方位认识的法学流派。其"硬核"已经并非单纯要求女性在婚姻、家庭、劳动就业和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享有与男性同样的权利,它更要求在分配和界定上述权利的过程中,乃至在以法律为核心的整个现代法治结构中加入女性的视角和女性的生存体验与思维方式,要求立法中的社会性别意识,从而使两性关系、婚姻、家庭乃至社会健康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认清转喻与翻译的关系,有利于我们以转喻式翻译理论为框架,深入剖析该理论对法律翻译的指导作用。鉴于法律文本的文体特征,法律翻译中的转喻词汇一般采取"译入语对应喻体翻译"的翻译策略。在法律翻译过程中,应当在初稿与终稿中的句型方面进行必要的转喻转换,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一致性、规范性与简洁性。转喻式翻译理论对法律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实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解构理论与女性主义之间存在影响与互动的关系。罗兰·巴特的社会语言观启发了女性话语的建构,德里达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主张深化了女性主义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批判;反本质主义的解构立场亦启发女性主义学者颠覆固定、僵化的女性形象与模式化的女性特征,打破女性地位、命运与生理之间的本质主义联系,同时关注"女性"这一范畴内部的异质因素。而女性主义的人文关怀与现实精神又决定了其对解构理论必须采取为我所用的实践策略,将之纳入自己的政治框架。  相似文献   

14.
在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伍尔夫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其女性主义思想的历史功绩,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她是一个自觉的女性主义者,她从理论和创作实践、批判和构建两个方面系统地表达了自己的女性主义思想;其次,她对女性自身的欲望诉求从纯粹的物质层面延伸到精神层面,更注重女性自身的精神建设;第三,她对男女关系的梳理也从片面强调两者的对立和差异,拓展到强调两性的和谐和双性的共存.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外法律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世界各国的法律文本不断地被翻译成中文,大量中文法律文本也被不断地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文本。由此,法律文本翻译的失真问题成为中外法律文化交流不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当前法律翻译理论研究中,学者们更多地关注于语言学理论和翻译学理论的研究,少有人关注法律解释学理论在法律翻译中的指导作用。虽然法律翻译有其自身的特性,但法律解释与法律翻译之间具有共同的渊源。法律解释理论对于译者在翻译法律文本中正确理解原文本意大有裨益,将法律解释学的文义解释、目的解释、历史解释、系统解释等方法运用于法律文本翻译中,有助于化解法律翻译失真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浩丹 《法制与社会》2011,(30):288-289
女性主义社会学用性别的视角审视性犯罪,对强奸犯罪的性质、原因和处遇提出了独到的解释。从历史上看,强奸的属性经历了财产侵犯、人身攻击和人格贬低的演变。强奸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建构的产物,社会文化中包含着制造强奸倾向的因素、削弱强奸内在抑制与社会抑制的因素、削弱受害者避兑被害能力的因素,从犯罪人与被害人两方面促进了强奸的发生。作为一种社会机制,强奸是男性主义社会用以控制女性的手段。从犯罪学的观点看,女性主义社会学关于强奸的理论存在局限性,但亦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如何对待异与同是文化视域中的翻译无法回避的难题。对于翻译实践来说,译者要有这样的文化态度,即认识到由于文化的互动发展,文化比较应该是一个客观动态的过程,从而采取适时的翻译策略。对于翻译研究来讲,论者应正确对待传统翻译理论跟西方翻译理论,着眼于理论的互动发展,避免民族性的过分张扬。  相似文献   

18.
刘世义 《法制与社会》2010,(24):242-242
女性主义属于社会学范畴,但它并不仅仅只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随着历史的发展,它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类学科的重视,也在日益影响着各类学科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两个在中国影响较大的女性主义学派进行论述,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女性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在翻译艺术特征的总体关照下,法学翻译本身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与其他翻译在翻译艺术性上是同质的。中国当今的法学译者大部分对翻译本身,包括翻译理论与翻译技能,了解不够;在进行翻译前,很多人似乎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翻译技能训练,也缺乏翻译理论的阅读;而与翻译直接关涉的语言文化涵养与对原著的研究,很多译者似乎还难以达到法学翻译的要求。鉴于中国当下的学术环境,应使法学学术出版非商业化,提升法学论著翻译的地位,真正落实翻译校读,建立法学翻译论著出版的专家匿名审查制与法学翻译批评机制等等制度,法学译者也应自觉地进行翻译上的学习与训练,获取基本的翻译技能与翻译素养,才有可能翻译出优秀的法学译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哈代作品中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对其著名小说《还乡》中的女主角进行了解读,揭示了该作品所蕴涵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