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彭胜标找党     
意外消息月光皎洁,繁星满天。在武夷山脉西段猪子岽寂静的山头上,除了警戒岗哨之外,游击队的战士们都已经睡熟了,但是,这支革命队伍的领导人彭胜标和胡荣佳却久久难以入眠。自从主力红军北上长征后,游击队被敌人重兵围困在闽赣边界的深山老林里。敌人实行了残酷的“五光”、“十杀”政策,用“移民并村”的恶毒手段,割断了红军游击队和群众的联系,又订立“保甲连坐”的制度,组织反动地主武装还乡团和自卫队,修公路,筑碉堡,架设电话线,对游击区进行层层封锁、步步包围,梳头般地“搜剿”了几个月。敌人的大部队撤走后,还留下独…  相似文献   

2.
智取青山铺     
长汀县的青山铺位于县城与古城镇之间,是闽赣公路旁的一个小山镇,地理位置险峻。红军北上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在此设置了一个联保处,建造3座炮楼,并配备了有40多枝枪的反动武装。汀瑞游击队决定拔掉敌人的这个据点。汀瑞游击队有80多人,每人一支好枪,是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革命种子。但是汀瑞游击队缺少重武器,更没有大炮和炸药,倘若攻炮楼、打硬仗,难免自己会受到损失。再说枪声一响,汀城的敌人乘汽车半个小时就可赶到。古城团防局也有百余名敌人,离青山铺更近。所以对青山铺只能智取,而且要速战速决。  相似文献   

3.
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军闯进了苏区,疯狂地"围剿"红军游击队。国民党地方当局一方面实行保甲制,移民并村,村村都筑起碉堡;另一方面对群众发放"良民证"、"户口证",实行计口购粮,妄图把红军游击队困死饿死在大山中。彭胜标率领的汀瑞游击队60余人,跟"围剿"的敌人兜圈子。一天,连续爬了三天三夜的大山,甩掉了敌军的跟踪追击,到达江西与福建交界的火星(山东)山区。  相似文献   

4.
原安徽省军区副政委、政治部主任彭胜标将军在1934—1937年间曾和胡荣佳周志一起带领一支500多人的红军游击队,在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长汀和江西瑞金一带,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面对敌人频繁的军事“清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游击队员们没有屈服,但是,“抬头望北斗,我望眼欲穿”,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却使他们经历了无数难熬的不眠之夜……  相似文献   

5.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后,中央苏区的形势急剧恶化。11月,国民党陆军第十师、三十六师先后占领汀州、瑞金。福建省委、省政府、福建军区指示,将瑞金县桃阳区、兆征县古城区合并为桃古区,古城游击队与桃阳游击队合并组成桃古游击队,共有队员100来人,调我任区委书记兼游击队政委。当时,我们活动在汀瑞边陶朱、古城、四都一带。当国民党江西驻军"清剿"我们时,我们就往福建区域躲,当国民党福建驻军"清剿"我们时,我们就往江西范围藏,一有战机就和他们干。  相似文献   

6.
三、艰苦转战粉碎敌人第一次“清剿”一九三五年以后,杭永岩漳地区形势日益紧张起来。主力红军长征前,国民党反动派集中兵力向苏区进攻,但在敌后广大地区布防对付红八团的兵力比较薄弱。他们主要守卫在龙漳公路上,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红军长征以后,汀州、瑞金被敌侵占,我军在铜钵的战斗以及红九团与红八团在永定金丰会师,引起敌人很大的震惊。敌人从进占汀、瑞的兵力中,抽调了第十师、八十三师、三十六师增兵龙岩,布置对我实行“清剿”。此外,在上杭、新泉、长汀苏区有敌第三师、第九师进行“清剿”,在岩连宁苏区有敌五十二师进行“清剿”。  相似文献   

7.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为了打倒谭震林,捏造罪名诬陷谭震林在“瑞金事件”中出卖了组织,出卖了同志。“谭震林专案组”派人来到连城寻找当年谭震林的警卫员杨金保,使尽种种恶劣的手段,要他证实谭震林是叛徒。 “瑞金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谭震林是不是叛徒呢?老红军杨金保告诉我们事情的经过。 1938年1月15日,谭震林率领警卫班和其他随从人员抵达瑞金城,住在河背街新四军驻瑞金办事处。汀瑞游击队的负责人张开荆听说谭震林到了瑞金。未经联系就带几十名游击队员连夜赶到办事处。谭震林见张开荆既然带人来了,就召集大家开  相似文献   

8.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在党的领导下,重庆境内成立了10个地方红军组织,打出了十面红军旗帜,开展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给敌人的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扩大了党和工农革命的政治影响,教育团结了人民群众,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四川红军第一路游击队、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创立了革命根据地;川东游击军、黔江红军游击大队、酉阳红军游击队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巩固和扩大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部分武装起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川东  相似文献   

9.
]三年游击战争是陈毅一生中最艰苦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岁月。面对强大敌人残酷的军事“清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 ,红军游击队时时处于被打死、饿死、困死的威胁之中。陈毅和项英一起 ,领导红军游击队 ,实行正确的政策和策略 ,以无比坚强的革命意志 ,克服了重重困难 ,战胜了敌人 ,保存了革命力量 ,迎来了南方国共合作抗日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正1934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南方八省14个地区仍留有一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支持下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为进行抗日战争和夺取解放战争胜利,保留和准备了重要基础力量。长春电影制片厂1960年摄制的《冬梅》,通过瑞金地区一支游击队在政委李冬梅领导下与敌人顽强斗争的历程,生动而形象地勾勒了这一被称为"三年游击战争"的图景。  相似文献   

11.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进行正酣之时,一支数千之众的红军队伍从中央苏区的首府瑞金出发, 穿过硝烟弥漫的战场,向敌人的后方挺进,去执行中革军委赋予的“别动队及游击队的任务”,这支部队历史上被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最为关键的时刻,中革军委将这支部队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6,(10):88-88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分析了眼前的形势,感到情况严重。青杠坡一战未能消灭尾追之敌,四周敌军越聚越多,战局于我十分不利。为此,他们决定立即抢占附近的渡口,摆脱敌人的追击。因抵制错误路线而被撤职、到“瑞金团”当战士的“兴国团”团长高翔,主动率领数十名红军抢占了渡口的浮桥和对岸的小镇,为大队红军摆脱敌军打通了道路。红军一渡赤水,进到云南扎西地区。此时的蒋介石以为歼灭红军的时机已到,于是调集40万大军围住扎西地区,妄图将红军一举歼灭。毛泽东与总部首长研究了敌情,准备用运动战对付敌人,趁敌人重兵围扎西,黔北空虚之时,红军东渡赤水,迅速回师。红军主力二渡赤水,夺取渡口。高翔被任命为“瑞金团’’团长,“瑞金团”奇袭娄山关,解放遵义城。恼羞成怒的蒋介石改用碉堡战结合重兵进攻来对付红军,企图消灭红军于乌江以北。毛泽东经过真重考虑,决定红军三渡赤水,造成北渡长江的声势。红军在三渡赤水牵动了国民党的追兵后,然后突然调头东下,四渡赤水,南涉乌江,把敌人主力甩到了后面。“瑞金团”完成了牵敌西去的任务,追赶主力到贵阳附近的新场,主动出击,夺取敌人的黑水铺兵站,造成贵阳城中的敌人混乱。蒋介石怕红军攻占贵阳,急调滇军增援,疲惫不堪的滇军被红军牵向东去,遭遇沉重打击。而红军主力则大步开进云南,五月初从容渡过金沙江。至此,红军彻底摆脱了敌人的战略包围,从内线转到了外线,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相似文献   

13.
正(三)闽赣游击区1935年5月,赖昌祚在长汀县丝茅坪主持召开瑞西特委会议以后,闽赣游击区各支游击队各自活动。在经历了一年多极其艰苦的反"清剿"斗争以后,至1936年夏天,各游击根据地基本得以巩固,游击队在斗争中发展并整合为三支基本游击队:即赖昌祚领导的瑞金游击队(赖昌祚牺牲后由钟德胜领导),胡荣佳、彭胜标、张开荆等领导的汀瑞游击队,刘国兴领导的武阳游击队。1937年4月,三支游击队在猪仔崠胜利会  相似文献   

14.
智取塔头尾     
1936年的夏天,正是坚持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国民党军队疯狂“围剿”我苏区,妄图将我红军游击队困死在山上。红军游击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击敌人,霞浦的敌人惶惶不安,忙将兵力集中到县  相似文献   

15.
正长征所经之地涵盖大半个中国,遭遇国民党中央军、地方部队、反动民团等敌人的围追堵截,这次史无前例的战略转移,由于全国各地红军的密切合作而胜利完成。留守红军的牵制长征前,党中央决定在瑞金成立以项英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分局,以陈毅为主任、梁伯台为副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以及由项英任司令员兼政委的中央军区。留在苏区的部队有红二十四师和十几个独立团,共16000余人,加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红军伤病员,共3万余人。其任务是掩护主力红军转移,保卫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扰乱敌人的进攻,准  相似文献   

16.
服从中央决定,留守中央苏区1934年10月,秋风瑟瑟,落叶飘飘。这几天,红都瑞金处处是紧张忙乱的景象。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已经失败。博古、李德等“左”倾领导者们决定放弃瑞金,主力红军和中央机关撤离苏区,突围转移。各机关已经开始清理文件。红军兵工厂的机器和造币厂的造币机,正在拆卸装箱。得到通知参加突围转移的人们,忙于整理行装;没有得到转移通知的人们,脸上露出怅然若失的神色……瑞金城西40华里的云石山岩背村一幢土木结构的祠堂里,红军总政治部的工作人员也 是一片紧张忙乱。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贺昌,这位不…  相似文献   

17.
一状告出个游击队 1937年10月间,一张状纸摆在中共中央分局项英、陈毅的案前:“……共产党游击队在汀瑞公路上拦截客车,危害地方治安、破坏国共合作,应严加管束……”  相似文献   

18.
正1932年6月,谭震林领导闽西红军和地方武装英勇抗击敌人的第四次"围剿",创建了主力红军与地方武装密切配合的人民武装体系,4个月内扩红11000余人,不仅壮大了闽西地方红军,还为中央主力红军输送了大批有生力量。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在闽西南投下几十倍于红军游击队的兵力,对苏区进行反复"清剿";又下令砍伐红军游击队经常出没的山林,采取"移民并村"、"保甲连坐"、"自首自新"、"五光十杀"等高压手  相似文献   

19.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后,福建省各地红军被迫转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随着敌人的残酷"围剿",分散在全省各地的红军游击队与党中央及上级领导机关的联系完全中断,基本上与世隔绝,很少知道外界的消息.斗争形势不断恶化,加剧了福建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革命前途如何?红军何去何从?这就很现实而又十分严峻地摆到了福建各游击区党组织与红军游击队指战员的面前.能得到党中央及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各游击区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指战员十分迫切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化险为夷就在谭震林到杭代县的同时,国民党调集了5个师的兵力,对闽西红军游击队进行第二期“清剿”,妄图在短期内消灭红军游击队。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双髻山游击根据地正面有国民党整师整团整营的军队,还有无数的地方反动武装,背面是傅柏翠的防地,有一支数量不少的农民军,如果他们互相配合两面夹击,根据地就会危在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