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演义,也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三国演义》在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就连不识字的老太太也没有一个不晓得诸葛亮、张飞、关公、曹操这些人物的,所以古人说凡有饮水处,就有《三国》的读者,加上日本、东南亚和世界各国的读者,人数之众,恐怕世界上很多文学名著都难与之比较。为什么一本小说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三国演义》的成书、流传和影响来看,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2.
萃岚 《今日浙江》2011,(16):62-62
《水浒》是毛泽东较为欣赏的古典小说之一,纵观他的一生言论,对《水浒》点评颇多。据薄一波同志回忆,毛泽东同志很喜欢看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小说。我国的不少古典小说他曾读过多遍,十分熟悉,在讲话和文章里。时常引用这些小说里的主要人物、事件和典故,并且常常用独到的见解介绍给别人。  相似文献   

3.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显学”,它不仅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的核心,而且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定势。《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作为一位封建时代的“士”,他的精神气质,心理状态与儒家文化精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之在《三国演义》创作中,塑造形象,评价人物这部巨著问世以来影响不衰就在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三国演义》中人们最熟悉的人物莫过于诸葛亮了。本文试通过分析他的悲剧形象,从儒家的道德情操、人生价值观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对他的影响,来分析造成他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执法严峻”说曹操老阿小时读《三国》,印象最深的是曹操。曹操的阴险、奸诈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几十年了,这印象一直未减。非但未减,最近看电视《三国演义》又加深了几分:不论历史上的真曹操究竟如何,艺术上的曹燥形象是已定型于庶民百姓的脑海了。我读小...  相似文献   

6.
《创造》1995,(2)
毛泽东称赞曹操诗文是“大手笔”曹操博学多才,长于书法,精于围棋,特别是在文学上造诣很深。他转战南北,“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诗人。今存诗二十余首,较完整的散文四十余篇。毛泽东很欣赏曹操的诗文,并对他的才华给予了...  相似文献   

7.
李斌 《今日浙江》2014,(23):62-62
正"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古往今来成大事者,英勇果敢是必备的品质。然而,勇敢有时不是没有成为败事之端的可能。《三国演义》中的袁绍,可谓勇敢的反面典型。阉党祸乱朝纲,他力主诛杀宦官,董卓擅权营私,他统领十八路诸侯讨伐。然而,他举大业的雄心,远不如割据一方的贪心强烈。吞并了"冀青幽并"四州还不够,又同曹操争霸中原,最终失败覆亡。曹操评价他:"干大事而惜  相似文献   

8.
如何正确评价《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至今仍没有定论。近几年来,学术界就此开展了一些讨论,这是必要的,有益的。趁此机会,我也想谈些粗浅的看法。我对《三国演义》总的看法是:小说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集中地描绘了三国时代的阶级矛盾,特别是魏、蜀、吴三个军阀集团的矛盾;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当时人民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看法。这个时期的阶级矛盾表现  相似文献   

9.
京剧脸谱人物漫谈之八──负荆请罪老廉颇霍建瀛本期小插页上的人物,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赵国的名将廉颇。他是京剧《将相和》中的主角。这出戏的素材源于史学家司马迁的巨著《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七国争霸天下,在连年的战争...  相似文献   

10.
三国时期孟获族属新论杨正权孟获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其名声大噪则是因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维妙维肖的刻画。但在《三国演义》及相关历史文献中,孟获主要是作为一名奸雄而流传后世,这与历史上孟获的真实形象大相径庭。关于孟获的族源,后人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1.
在《延安颂》的首映式上,唐国强谈起再度扮演毛泽东感慨激扬:“延安十年,是中国革命黄金的十年,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十年。扮演这一时期的毛泽东,整部戏对我的考验很大,是我艺术生命和政治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笔。”唐国强先后在《三国演义》、《雍正王朝》、《战国红》等剧中出色地塑造了诸葛亮、雍正皇帝等历史人物形象,又在《长征》、《开国  相似文献   

12.
有感于曹操杀仓官夏泊看《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曹操伐袁术时久战不果粮草不济,因而私唤仓官(大约相当于司务长吧),让他以小斛发粮,"权且救一时之急"。后来士兵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人",曹操又密召仓官,明知他无罪,却又"欲借汝头以示众耳"。于是小小的仓...  相似文献   

13.
拙文《如何“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发表后,引起一些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有益的学术争鸣。巨永明先生在《探索与争鸣》(2003年第12期)撰文《能“真正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吗》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史上,真正还原历史人物本来面目的评价只是一个理想而已。原因就在于评价者由于受到各种干扰,缺乏一种超然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历史已经证明,华强先生强调的用阶级分析法评价历史人物,必然产生偏见,也不可能真正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还原历史人物本来面目是历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巨永明先生的…  相似文献   

14.
张哲 《群众》2017,(18):61-63
毛泽东善于将历史经验、历史知识以及历史发展规律辩证地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据。从毛泽东读史用史及对历史人物的点评,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好领导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以及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重视人才、从善如流“出主意”需要人才贡献智慧,“用干部”需要人才发挥能力。因此,一方面,领导者必须认识到人才的极端重要性,要善于将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团结在我们党的周围。另一方面,领导者只有善于纳谏并且能够从善如流,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智慧和能力,从而体现他们在团队中的价值。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报告中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为例,生动阐述道:“梁山泊没有吴用、公孙胜、萧让这些人就不行……无产阶级要翻身,劳苦大众要有知识分子,任何一个阶级都要有为他那个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毛泽东之所以认为刘邦、朱元璋这样的“老粗办大事”,正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与知识分子相结合,以及他们能够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治国理政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中国近代史,被国共两党领袖同样推崇备至的人物,当属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为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同好。毛泽东16岁就通读《曾文正公全集》,当年他读过的这部书,至今还保留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1917年他再次通读以后,对中国历史人物作了一番研究,得出  相似文献   

16.
正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他的求知欲是无止境的。他读过的书,数量之大,涉猎之广,超乎常人想象。著名毛泽东研究专家、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主编的《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对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笔记进行了全面收辑以及客观而精准的解读,详述了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书理念,更具体分析在不同历史阶段,毛泽东将书本知识在党和国家决策上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传世巨著,其中呈现的战争谋略对后人产生过许多重大影响。譬如在经济领域中,不少企业熟练运用《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哲学和领导艺术,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先机,获得了实际的经济效益。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恰当运用三国中的历史人物、历史故  相似文献   

18.
<正> 《汉武大帝》的导演和编剧声称,本剧以新古典主义浪漫、写实的手法,主要根据《史记》和《汉书》为蓝本,直接取材、改编正史,向观众全面展示汉朝初叶国家所面对的内外矛盾、主要事件和重大社会问题。确实,《汉武大帝》中的大量史实和人物都有历史依据。但是,历史剧还是历史剧,它仍然不是"历史"。中国历史上有丰富的文学和史学,可供我们今人进行借鉴和研究。即以"历史"演义模式而言,就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为范式。《三国演义》可谓正剧,《西游记》则为历史剧中的游戏文字。《水浒传》介于两者之间。《汉武大帝》的正史分量,也许超过了《三国演义》,但作为模式,并无根本区别。《三国演义》以元、明时代人的审美眼光和价值观,演义三国正  相似文献   

19.
许攸贪财惹杀身朱世滋《三国演义》里有数不清的谋士,许攸堪称佼佼者。在小说第三十回到第三十三回描写袁曹决战这一段落里,许攸成了中心人物。两次向曹操献计,充分显示出许攸的聪明才智。许攸出谋,火烧乌巢袁绍军粮,动摇袁军根基,使曹操取得了仓亭大破袁绍,斩杀袁...  相似文献   

20.
5部84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每一部都有其艺术魅力。但是最精彩的当推“赤壁鏖战”这一部。如果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大型交响乐,那么“赤壁鏖战”就是其中的华彩乐章。在这部戏中,周瑜的雄姿英发、气量狭窄,孔明的大智大勇、聪慧睿智,曹操的雄才大略、不可一世,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以火烧赤壁,曹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