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莹 《人大研究》2012,(8):39-44
目前大陆学界对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法学研究,主要涉及中央与香港特区的法理关系、人大释法制度的完善、香港特区政治体制的建构等几大块领域。其中,对香港特区政治体制的研究又集中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权力关系、立法会成员和特首的产生办法也就是所谓“双普选”问题。  相似文献   

2.
每月要事     
(2000年11.1—11.30)李瑞环会见香港特区主要官员11月5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香港特区礼宾府会见了董建华等香港政府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立法和司法机构的负责人。李瑞环强调,管理好香港,事关中华民族的形象,希望并相信大家能够始终如一地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办事,使香港这个“动感之都”更加亮丽多彩。江泽民为香港中华总商会题词11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香港中华总商会成立100周年题词:“发扬爱国爱港优良传统,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香港中华总商会成立于1900年,以维护华商权益、致力公众福…  相似文献   

3.
围绕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跨境惠民政策措施,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研究以香港青年跨境购房为切入点,分析影响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安居的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和福利措施提高了香港青年进入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意愿,但由于行政管理系统在基层缺乏衔接机制和配套公共服务,香港青年难以融入内地生活;亲朋、同乡、校友等社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式制度的缺失,为香港青年在大湾区的跨境生活提供支持与援助;拥有良好经济条件和内地社会关系的香港青年更容易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安居。研究认为目前跨境惠民政策主要在“进入”环节着力,而对“适应”环节关注不足,形成了“经济机会驱动、社会网络支援”的迁移模式,对社会阶层较低的香港青年群体产生“挤出”效应。为了吸纳更广泛的香港青年,研究建议,应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方面完善政策支持系统,弥补政策短板。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必须进行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管理方式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政府权力结构的配置要科学化,要建立起从上至下的强有力的政府工作系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增强活力、提高效率、调动积极性;行政体制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方法要妥。海南特区“小政府、大社会”体制的构建,就是邓小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想在海南大特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与发展,必须继续坚持以这一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小政府、大社会”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7,(4):68-70
7月1日上午9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大会壁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胡锦涛走上主席台监誓。香港特区第三任行政长官曾荫权面对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 接着,由胡锦涛监誓,在曾荫权带领下。香港特区第三届政府主要官员上台宣誓就职。宣誓完毕后,胡锦涛同曾荫权及特区第三届政府主要官员一一握手。 随后,由曾荫权监誓,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宣誓就职。  相似文献   

6.
每月要事     
香港隆重庆祝回归祖国6周年 7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盛大酒会,隆重庆祝香港回归祖国6周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庆祝酒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新一届中央政府将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持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维护和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发展。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会上致辞。  相似文献   

7.
在2011年3月北京召开的“两会”上,来自香港特区的全国人大代表、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在看到“十二五”规划把广州南沙新区列入粤潜澳合作重大项目之一时,心情格外高兴。  相似文献   

8.
《台声》1997,(2)
香港回归祖国而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管辖的一个特别行政区(简称“香港特区”)以后,海峡两岸居民能不能自由进出香港呢?内地居民希望或者以为1997年7月1日后可以随意进入香港,或者至少像进入深圳特区一样,这种理解和认识不准确。香港特区《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区享有行政管理权,依照《基本法》的有关规定自行处理香港的行政事务。也就是说,香港脱离英国的管治而回归祖国,作为特别行政区,除了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等之外,还可以根据《基本法》授予的行政管理权,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出入…  相似文献   

9.
海南经济特区航权开放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亮 《新东方》2009,(1):7-10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2003年首次提出了实行以“积极、渐进、有序、有保障”的方式,开放国际航空市场政策,大幅度地调整航空市场准入的限制,决定海南省试点开放第三、四、五航权,实施航权开放政策,这使海南岛又成为全国第一个“天空特区”。  相似文献   

10.
论“积极不干预”政策对香港经济繁荣的影响潘大荣长期以来,香港政府奉行"不干预主义"为核心的经济政策,从而形成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自由调节与政府少量的间接干预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对香港的繁荣和高速持续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到...  相似文献   

11.
2007年6月11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佐洱在北京举行的两地传媒庆祝香港特区成立十周年的茶话会上,深情地回顾了香港回归前后他亲身经历的许多重要往事。陈佐洱表示,在“一国两制”方针下,中央政府对香港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四年,是深圳特区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等同志先后来特区视察。小平同志提了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提出了特区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并指出:“我们建立特  相似文献   

13.
无锡国有企业通过“技术特区”和“营销特区”的开辟,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专家和营销能手进行重奖的现象已越来越普遍。无锡国企改革多年来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即坚持不懈地抓技术创新工程和市场化运行工程,企业“技术特区”和“营销特区”的建立就是这两大工程的深化和完善。“特区”之“特”,首先在于用特殊的政策对有特殊贡献的人才给予特殊的奖励。企业通过建立“技术特区”,鼓励科技人员将技术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有条件的企业,实行股份合  相似文献   

14.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30年,不仅成功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的转型,也经历了显著的政治变迁。这一变迁的历程体现在三个层面,即经济改革推动下的政治适应、社会变迁带来的政治变化,政府推动的政治试验。中央政府、香港以及特区的经济改革,是影响深圳政治发展的宏观背景、外部因素和内部视角。深圳推进未来政治发展的战略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培育公民社会成长,推进党内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刊中报     
《群众》1996,(2)
胡平主任说,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产物,特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形成了“五加一”的基本格局,即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省,再加上一个上海的浦东开发区。作为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试验场”和改革开放的“窗口”,特区的高速发展和做出的巨大贡献是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07,(4):71-71
6月25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公布了特区新一届行政会议成员名单。他们的任期从今年7月1日开始。新一届行政会议成员包括15位刚获任命的第三届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和16位非官守成员,包括了专业界、金融界、银行界、商界、法律界,劳工界,政界及学术界人士。  相似文献   

17.
对特区建立市场体系中几个问题的认识──访深圳市副市长朱悦宁本刊记者刘荣荣,李庆华记:十几年前,深圳还是一个毗邻香港的边僻小镇,如今却已成为一座令世人瞩目的新兴的现代城市。特区改革与建设的实践,不仅为我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窗口”、“试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关于经济特区要不要“特”、应不应该继续“特”、如何继续“特”的争论引起了国内国际的关注,从专家学者到政府官员,从地方民众到中央高层,都对这场争论极为重视。特别是,到1995年底中央确定的给特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已基本到期,也就是说,从1996年开始,许多减免关税的优惠政策已不复存在。靠优惠政策启动和起家的经济特区怎么办?经济特区怎样“特”下去?下一步如何发展?本文将对此作些探讨。 一、经济特区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1980年中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快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新路子和有效途径。17年来特区依靠中央给予的带有“含金量”的特殊而优惠的政策,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改革,有力地推进了特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打造服务型政府,是浦东改革开放的“逻辑”。 资本是用脚投票的。据调查,在浦东的外商投资成功率为6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3;2013年,浦东累计吸引214家跨国公司地区.琶部入驻,占全市莹量近一半,“政府重信守诺”、“高效行政”是重要因素。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说,投资环境是浦东开发开放24年来的最重要成果。浦东开发开放倒逼政府改革,优化了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20.
早在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正式谈判之前,中国对解决香港问题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政策,即恢复行使主权,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50年不变。这些方针政策已写入后来的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特区基本法中。香港现已回归中国。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是:中国如何兑现当年的承诺?港人治港的法律语言是“由当地人组织政府”考古发现,在公元前210多年前的秦始皇时期,香港已纳入中华版图。中央政权对香港地区的有效管治一直持续到1841年英国占领,方被迫中断。英国管治香港156年间,实行的是百分之百的殖民统治。即由伦敦委派总督,总督大权独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