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汪千 《青海检察》2003,(2):22-25
职务犯罪,在我国是群众最为痛恨,而且对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危害最大的社会腐败现象。职务犯罪一般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和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权利的行为,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要解决我国的腐败问题,必须从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人手。  相似文献   

2.
郁洁 《犯罪研究》2007,(1):44-45,50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变革之中,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法律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尚未真正成为公职人员的行为理念。职务犯罪是最严重的社会腐败现象,其行为直接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公职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发展,破坏法律统一实施,毒化社会风气,危害极大,已成为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本文拟对2004年7月以来上海闵行区职务犯罪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吴演梅 《法制与社会》2012,(33):294-295
所谓的职务犯罪,是指国家供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放弃职责、玩忽职守而危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及其公正、廉洁、高效的信誉,致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市政工程建设的范围很广泛,包括了房屋建筑工程、交通建设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电力工程等等,所以市政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范围也是十分广泛的。  相似文献   

4.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或过失滥用职权,不尽职责,侵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依照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职务犯罪不是刑法上的概念,而是犯罪学研究划分出来的一种犯罪类型,国外刑事法理论称之为“公务员犯罪”、“职业犯罪”以及所谓的“白领犯罪”。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渎职行为,  相似文献   

5.
我国法律上所说的职务犯罪是指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或者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管理职能,依照国家法律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职务犯罪是国家公职人员的一种严重渎职行为.是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权或者违背职责,侵犯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秩序,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现在,如何建立职务犯罪预防机制,控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减小职务犯罪所带来的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危害,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当前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一项重大任务.所以,本文会从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职务犯罪的特性,以及对于职务犯罪的惩罚和预防措施这三方面对职务犯罪进行深刻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亵渎权力的表现,是严重的腐败形式.它严重侵害国家机关的管理职能,影响正常的管理秩序和工作秩序,败坏政府的威信,损害公众利益.它已成为阻碍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应当依附履行职责,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然而,权力失去监督或是监督不力,就会造成权力失去控制,产生腐败.因此,为了使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正确执行权力,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要在坚决完全执行职权行使制度基础上,还要加强国家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人民监督.  相似文献   

7.
处级干部职务犯罪,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而且损害了政府官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对我院近5年来职务犯罪侦查局查办的处级干部职务犯罪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对检察机关预防和减少处级干部职务犯罪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刑法中渎职犯罪是指刑法第九章规定的职务犯罪。一般认为,渎职犯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不尽职责侵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一类犯罪。刑法将渎职犯罪主体规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  相似文献   

9.
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公务的合法、公正、有效执行,损害国民对国家机关公务的客观、公正、有效执行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1]  相似文献   

10.
闽纪 《中国监察》2012,(4):48-49
所谓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者放弃职责、玩忽职守而危害国家机关正常活动及其公正、廉洁、高效的信誉致使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  相似文献   

11.
一、建立行政损害赔偿制度的依据 在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国家职能的最高目标在于维护人民的利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依照法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金融领域职务犯罪行为不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财产上的巨大损失,更会危害到安定有序金融秩序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检察机关作为查办职务犯罪的国家机关,首先,对金融领域内职务犯罪的犯罪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其次,要清醒意识到金融领域的职务犯罪行为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危害。再次,总结自身在查办和预防金融领域职务犯罪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最后,在充分认识和总结的前提下,完善查办和预防金融领域职务犯罪的措施,达到在查办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案件中取得更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陈洪 《特区法坛》2005,(1):11-14
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渎职行为,是当前腐败现象的集中体现,它严重地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党和政府的威信受到严重损害,危及政权的稳固,同其作斗争,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历史任务。本文以对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提出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14.
人民监督员制度中,监督的一方是非国家机关的人民监督员,被监督的一方是国家公权力的检察机关.这种社会监督与检察院的法律监督的区别是:实施主体是非国家机关的人民监督员,被监督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即检察机关:监督的内容是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工作,监督的重点是检察机关司法行为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背公务职责的公证性、廉洁性、勤勉性,妨害国家机关正常的职能活动和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近年来,渎职侵权犯罪发生率有所提高,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了渎职侵权犯罪的发生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以预防和避免这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受贿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职务犯罪。这种犯罪不但侵犯了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活动,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针对受贿犯罪特点的变化,在侦查受贿犯罪案件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17.
常永斌 《江淮法治》2010,(19):56-57
渎职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职务犯罪,近年来,渎职案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我国各级司法机关也不断加大了查处渎职侵权案件的力度。因此,研究渎职罪主体,对正确区分罪与非罪及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渎职罪及主体的概括《刑法》第九章规定的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或者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违背公务职责的公正性、廉洁性、勤勉性,妨碍国家机关正常的职能活动,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一、设立滥用职权罪的必要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按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格尽职守。然而,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国家机关和少数国家工作人员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滥用人民委托的职权,不仅直接破坏国家机关的工作和正常活动,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失,而且损害国家机关的声誉,破坏党与群众、政府与人民的关系,腐蚀我们的干部队伍。对其腐蚀性、危害性及与之作斗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找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9.
《司法业务文选》2013,(Z3):2+97
根据刑法规定,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实践中,对滥用职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应当依法认定为"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20.
职务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共同打击的严重犯罪现象。职务犯罪一般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它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和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私利的行为,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职务犯罪是典型的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