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财之道做生意的潮汕人有多少?多得数也数不清;有钱的潮汕人有多少?多得数也数不清。在中国,潮汕人做生意无孔不入,即使在全世界,潮汕人做生意也小有名气。潮汕地区,这块位于广东东南部的土地上出过的历史名人并不多,但以李嘉诚为代表的商界名人却不少。对于潮汕人做生意,很多  相似文献   

2.
吉仁 《新湘评论》2004,(4):55-55
做生意的潮汕人有多少?多得数也数不清;有钱的潮汕人有多少?多得数也数不清。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深圳在过去的20年,靠中央给予的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由一个农业小镇迅速崛起为一座现代都市。那么,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深圳靠什么保持自己的竞争力?深圳人的答案是:文化立市,打造未来的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杨柏 《当代贵州》2014,(14):66-66
正从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到现在,香港连续有刊物呼吁身边的"深圳直辖"。在大陆,对此话题的讨论也十分热烈,尤其在互联网上的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深圳直辖"成为热门话题。透过这个问题,我们要去思考的是:中国设不设第五个直辖市,深圳该不该以及如何成为直辖市,这些和贵州有什么关联?改革开放35年,偌大中国能从一个边境渔村,变成一个蛮大城市的,大概只有深圳。有数据显示,2013年深圳GDP实现14350多亿元,排名位居全国第五;财政收入(含海关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16日,冯目准来到深圳,很快就找到了工作,第二天就到深圳神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班了.他为公司修订原材料订购和产品销售合同,以及员工考核、管理和财务管理办法,送货、收款,什么活都干.一到公司,他就留意公司的招工情况,只要公司招工,他就介绍蓬溪人到公司打工.  相似文献   

6.
<正>"十三五"开局之年,深圳,这座地处南海之滨的改革开放名城,率先实现动力转换,走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展现出无限生机和活力。深圳成功转型的密码是什么?给人以怎样的启示?承载着30多年奠定的基础和实力,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正日益成为一座生机勃勃的创新之城、筑梦之城、未来之城。创新驱动:新跃升,新深圳,率先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华为的战略目标定位在大数据传送领域,28年  相似文献   

7.
王硕 《党的建设》2008,(5):57-58
深圳一开始搞对外开放,金融状况极为混乱。1979年11月14日,在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主持召开的省委常委会议上,正式提出"特区内使用什么货币也要考虑"。1980年4月1日,外汇券开始在国  相似文献   

8.
正好领导犹如扬帆远航中的顺风,只能保证船的行驶快慢;而优秀的能力、好的人品、不屈的意志才是船的质地,能保证船经受住任何狂风暴雨。近日,一篇名为《任正非、王卫、马化腾,深圳的企业家精神到底是什么》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任正非、王卫、马化腾三位企业家成为新晋"网红"。这篇文章少不了为深圳"创业梦"鼓动之嫌,但论及事实,不少网  相似文献   

9.
<正>十年前的贵州,守着"文化资源富矿"的底子,戴着"文化产业沙漠"的帽子,但彼时,构建一个文化绿洲梦想的种子已悄然种下。发展与经济水平相匹配乃至能够引领经济发展的文化产业,打造一个满足全省人民文化需求的文化体系,是贵州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2015年5月14日,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这也是贵州省第十次组团参加文博会。深圳文博会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会,十年参展,贵州在世界的目光中为自己赢回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公安厅向《人民日报》社求援 一条深圳河,把一个完整的宝安县切成了两半。 当年英国强占香港时,说实话,深圳河两岸几乎一模一样地穷,像同胞的两兄弟,谁也不比谁的兜里多一分钱。 岁月匆匆,对面的香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成了几百万人的世界级的大都市,而深圳河北边却风光依旧。 如今轰轰烈烈的深圳特区早已成为90年代中国改革的样板,而30年前的深圳是一种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1.
1996年,我到北京参加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那时国有企业的改革,总是跨不过生产资料占有的问题。我认为是必须在这个问题上动刀子的时候了.究竟要走什么路,回避不了。我开始总结深圳的经验,希望上升到理论。  相似文献   

12.
《理论导报》2015,(2):4-5
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2012年1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接续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谋划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续写这无上的光荣。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中思接千载,追寻中国梦。深圳莲花山。  相似文献   

13.
中央统战部负责人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就前段时间同达赖私人代表甲日·洛迪、格桑坚赞接触的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记者:这次接触同5月4日在深圳的接触相比,有什么进展?中央统战部负责人:杜青林同志向达赖明确提出"四个不支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深圳报业集团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2002年9月30日由深圳特区报业集团与深圳商报社合并组建。深圳报业集团目前拥有11报4刊5网站1出版社,即:《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香港商报》、《深圳青少年报》、《Shenzhen Daily》(英文深圳日报)、《深圳都市报》、《宝安日报》、《法治晨报》、《深圳手机报》、《汽车导报》杂志、《特区教育》杂志、《中外房地产导报》杂志、《游遍天下》杂志、《本色生活》杂志和深圳新闻网、深圳房地网、深圳车城网、深圳搜购网、问工网,以及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目前深圳…  相似文献   

15.
在关于香港问题的历史研究领域中,一直有一个学界甚至社会各界都颇感兴趣的“热点”课题和话题,那就是为什么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了中国大陆的时候单单留下了一个香港而维持“暂时不动”?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五纵队在解放了广州以后曾经马不停蹄立即挥师南下,“饮马深圳河”,作好了进军香港的一切准备,而深圳河对岸的英国军队也人心惶惶地准备打一场没有办法预期结果的所谓“香港保卫战”,一时间,一场恶战似乎已经一触即发,不可避免。但是,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向对岸发出了“暂时不动”的信息,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前进,“勒马深圳河”,一场即将的恶战转瞬之间烟消云散。这种“特殊现象”一直维持了近半个世纪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其中的“内幕”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正>编者:近日,国务院港澳办和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在深圳共同举办香港局势座谈会。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张晓明表示,近期香港游行示威和暴力活动中的一些行为,已严重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正如香港不少人士所说,修例事件已经变质,带有明显的"颜色革命"特征。"颜色革命"背后有什么深层含义?它的表现手法有哪些?中央  相似文献   

17.
<正>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2012年11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接续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谋划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续写这无上的光荣。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中思接千载,追寻中国梦。深圳莲花山,邓小平铜像前再展宏图,激荡改革潮。纪念"八二宪法"颁行,重申依宪  相似文献   

18.
深圳行政提速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在今年做出的重要决定,其目的是要优化深圳投资创业环境,保持深圳的优势与竞争力。为实现行政提速目的,深圳进行了二次审批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处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特殊的环境之中,肩负着第二次创业的重任,因此,对领导干部的素质有着更高、更严的要求。 一、党性坚强,政治过硬,能在世纪之交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 邓小平同志早就告诫全党,在推进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什么时候都讲政治。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高级干部首先要成为会治党治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对“民生新闻”的粗浅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作为当前媒体新闻的一大热门品种,正被各家媒体主打着高举着,都市报民生新闻的肇始者大概当属深圳报业集团的子报《晶报》,他们在2001年创刊不久就打出了“以民生新闻为特色”的宣传口号,之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也靠打“民生”牌受到广大市民的追捧。2005年开始,《江阴日报》也开设了“民生新闻”版面,每周三版。半年过去了,作为一名民生新闻的采写者,对于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有什么不同等问题谈些自己的粗浅认识。一、什么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平民视角和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