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从哪里来?入往哪里去?减员谁下岗?下岗怎么办?”这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位于东北三江平原的富锦铁路工务段,通过单位、个人双轮驱动,为85名下岗职工创造岗位,再就业工程富于生机和活力。在偏僻的富锦铁路工务段管内,过惯太平日子的629名职工,总认为“守着钢轨有吃喝,下岗去闯冒风险’。谁也不愿意下岗。段党政班子成员深入下去,向职工讲段沿线有闲置房舍近4000平方米,有土地近千亩,守着三江平原这个大粮仓,发展养殖。种植业都有条件,大家不能再守着钢轨过日子,要敢于吃苦先致富。段多次召开会议,确立了党委领导…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8,(19)
解决再就业办法总比困难多●本刊评论员下岗、再就业这一话题总让人感到有几分沉重。然而,来自大连的信息(见本期专题报道)却令人欣喜!正当不少地方的领导面对职工下岗、再就业的严峻形势一愁莫展或穷于应付的时候,大连市凭借着逐渐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实施中的再就...  相似文献   

3.
去年、前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分配难”一直困扰着中国1000余所高等院校,牵动社会上下不安,促使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冬去春来,气温回升,人才需求由冷转暖,大学毕业生“分配难”徐徐缓解,呈现出人意料的变化。3月中下旬,供求各方在郑州举行年度例会,交换信息,会内代表一如既往,会外代表——自动找上门来的大户格外地多。来自一些地区和部门的情况表明,今年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总需求量比去年有所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1.5倍左右,求大于供,而去年同期需求量只是供给量的0.9倍,供大于求。各专业之间供求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有些专业人才奇缺,有些专业人才积压;工科类、财经类、外语类的部分专业,其需求量是供给量的4—5倍。不是久冷必热而是恢复正常需求转旺来势快,出人意料。主管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同志普遍认为,这同政治稳定、经济回升密切相关。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前两年一些关停并转的小企业恢复生机,生产逐月稳步增长,刺激了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向全国提出宏伟的“十年规划”,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经济比1980年翻两番。今年春天召开的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凸显,本文分析造成高校就业困难的原因并试图提出对策,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保持信息畅通、推进教学改革、搭建就业创业平台等方式帮助学生,帮助学生实现成功就业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0,(20)
问:今年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总的方针是什么? 答:今年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继续坚持“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面向基层、加强充实生产第一线”的方针。鼓励大学生和研究生到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现代社会的青年是社会福利的受惠者,他们无虑地生活和享受,大大延迟了社会心理成熟的时间;而一旦独立,就希望立即补偿自身的价值,不愿意推迟自己应得到的社会心理补偿。如果得不到这些,便会牢骚满腹、对现实不满。”当代大学生也难免出现这种情形。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家里是父母的宠儿,在中小学是“特保儿”,在大众眼中是幸运儿。加之社会上人才供不应求的状况,从而大大提高了自我感觉的价值。常陶醉于一种似乎是不容置疑的优越感中,更多地看到的是自己的长处,而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不足。大学毕业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心理往往受到程度不同的冲击而失去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5,(43)
因小说“林海雪原”而天下知的牡丹江,不仅仅有莽莽林海,有山清水秀的镜泊湖,它还是黑龙江省的工业重镇.在国有企业相对集中而又处境艰难的东北,牡丹江市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今年上半年.这个市工业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产品品种增加,质量提高,亏损下降,利润增长,资金使用效率上升,半数以上产品产销两旺,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整体扭亏.  相似文献   

8.
房艳 《学理论》2010,(27):248-249
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从国家"统包统分"逐步转入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制度,进而走向进入就业市场、自主择业制度的就业形势,及时引导大学生调整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处理好个人志愿和国家需要的关系,对毕业生顺利就业和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透视当今大学生择业观特点,找出其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加强当前我国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调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琳 《瞭望》2003,(23)
非典放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但影响只是暂时的。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已超过 210万人,预计明年将达到 250万人,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但大学生应该是就业市场的优势群体;竞争力强。问题就出在预期与市场需求不符,需要做结构性调整,大学生要自我调整,高校的培养模式要调整,涉及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毕业时一定要明白自己长在哪里。有的时候扬长比补短更重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 会有人注意你,你也不会在公司的职业发展生涯中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11.
郭瑞  王军  齐威  郑启航 《党政论坛》2011,(10):38-39
英国:出台“国家实习计划”面对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不断增加,就业形势却因经济迟迟不见起色而日趋严峻这一情况,英国政府、高校和毕业生都在不断地调整政策或策略,以适应目前的环境,度过大学生就业最困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9,(6)
过去的1998年是建国以来毕业生数量最多的一年,就业压力颇大。为做好106万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国务院新一届政府班子组建伊始,就以国务院名义发出《关于做好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各级人事部门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相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每逢大学生毕业分配季节,毕业生择业难的呼声便不绝于耳。学生着急,家长上火,不少用人单位和宏观管理部门也跟着头痛。 广州市准备成立巡警支队的消息一传出,就有大批应届大学毕业生主动报名应召入伍。结果有数百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穿上了警服。虽然当时许多新闻单位对此是一片赞声,可是,教育部门的不少同志却认为这样做是在浪费人才。 这样的现象,或类似的现象在别的地方也出现过。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那里的教育水平比较高,这也许不算个问题,就是我国,有一批大学生充实警察队伍,也不是坏事,它有利于提高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问题在于,我国的国情还不允许我们这样使用大学毕业生。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人口素质还在较低水平线上徘徊,每  相似文献   

14.
李鑫 《民主》2011,(5):11-12
培养一名大学生.国家得花多少钱,对于普通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来说,那又是多大的负担,而学成之后找不到工作,对学生而言当然是无法维系正常的生活,对国家而言就是人才和经济上的双重浪费……怎么才能铺平大学毕业生就业之路呢?民进吉林省委会始终关注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遇到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英国:出台国家实习计划面对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不断增加,就业形势却因经济迟迟不见起色而日趋严峻这一情况,英国政府、高校和毕业生都在不断地调整政策或策略,以适应目前的环境,度过大学生就业最困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未蒙 《瞭望》1984,(34)
今年,各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已陆续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其中有一种新的流向引起人们的注意:浙江省有八名大学毕业生已到乡镇企业报到,这八名学生分属于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工学院、浙江丝绸工学院四所院校;在这期间,吉林农业大学四名应届毕业生袁立民、王林、贾禄、王伍又分别接受吉林市郊区专业户刘风文、王润生、盛志祥的邀请参加专业户的生产和经营工作。现在双方已签订合同,并且得到学校、社会的尊重。这是毕业生分配工作中的一个突破。它改变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唯一的流向——城  相似文献   

17.
大学毕业生职业适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在山东工业大学获取的该校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资料, 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期、职业评价、才能发挥情况等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并得出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18.
自50年代初开始,我国就确立了国家对高等院校毕业生的统一分配制度。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统一分配制度逐渐转变为在国家宏观计划指导下的,以学校为中介的用人单位与大学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分配制度。从此,中国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已不能简单地用是否服从分配来描述,他们开始面临职业选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毕业分配成为除学潮之外最能引起大学生明显情绪变化的问题之一,从而也成为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点之一。处理好这个问题,不仅能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做到人尽其才,而且对社会稳定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为此,我们于1991年4月初,在北京的11所高等院校中按专业对本科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71份,有效回收率为77.1%。现根据调查到的统计数据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意向进行初步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9.
日前在一家特困企业调研时,听到不少职工议论:现在我们厂很少有领导来!这话引起了笔者的深思。 时下,一些干部总乐于到先进地方、先进企业去,到这样的地方或企业,可以总结和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这本无可非议,但相比之下,困难企业更渴望领导去雪中送炭,去扶持和帮助,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使其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0.
女大学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和就业双向选择体制的实行,特别是扩招后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究其原因,它涉及经济、法律、社会制度以及文化、历史等因素.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平等就业机制等途径,使女大学生就业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