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型工业化是21世纪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其核心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本文论述了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的作用机理,剖析了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出了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建设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在全面总结我国工业化经验,深刻洞察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种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工业化建设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其特点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其核心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其关键是发挥后发优势,以跨越式发展思路实现工业化目标。这是我国发展工业…  相似文献   

3.
山西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需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一是以信息化为先导,提升优化传统产业;二是以信息化和高科技引领新型工业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四是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五是积极发展环保生态产业。  相似文献   

4.
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作用加快制造业信息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我国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创立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新型技术创新与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制造业信息化是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制造业走向信息化的桥梁.在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现阶段,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作用,有助于加快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新型工业化道路:本质特征、应取的原则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抉择。因为只有新型工业化才能支撑我国在新世纪所必需的经济增长,才能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在较短时间内走完工业化道路,赶上发达工业国。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特征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它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所…  相似文献   

6.
走新型工业化即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就是走“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其核心就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采取跨越式发展思路 ,实现我们的工业化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对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利弊总结和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所做出的必然选择 ,具有丰富的内涵。一、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的缺陷这里讲的传统工业化道路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西方发达国家所走…  相似文献   

7.
林铎 《奋斗》2013,(1):9-10
正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党的"十八大"对我国经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如果把经济发展看成一部高速行驶的汽车,那么,新型工业化是发动机,优化创造供给;信息化是导航,提升发展效率;城镇化是驱动平台,扩大创造需求;农业现代化是底盘,确保基础稳固,"四化"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统一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四化"的核心是城镇化,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载体,工业化只有与城镇  相似文献   

8.
黄翠莲 《实践》2003,(2):20-22
党的十六大报告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针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我国要在新的发展阶段,“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发展信息产业,是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实践》2002,(11):27-28
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贵州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加快发展、迎头赶上,走好新型工业化的路子,这是富民兴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走以信息化带动的贵州工业化道路 信息化就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高科技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新型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二十…  相似文献   

11.
岳天雷 《学习论坛》2004,20(10):72-75
高拱的权变学说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在权经关系上 ,阐发了“经乃有定之权 ,权乃无定之经”的辩证经权观 ;在权变性质上 ,论证了权变方法的必要性和普适性 ;在权变内涵上 ,提出了“合圆”和“会通”的命题 ,深化和发展了权变方法论的哲学内涵 ;在权变原则上 ,论述了行权必须“合道”、“当则”、“适中” ;在权变价值上 ,权变学说是为“法以时迁 ,则更法以趋时”的实政改革提供方法论基础的 ,由此体现出权变学说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2.
首先,本文探讨了发展经济学在我国迅速传播的原因: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对我国具有适用性,同时它又与发展经济学自身的变革以及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的客观需要密切相关.其次,本文对发展经济学应如何进行变革与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主要是:发展经济学应重视发展中大国的研究,重视非经济因素的研究,重视体制转型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发展理论和政策的研究.最后,本文对怎样创建中国经济发展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学界对非政府组织掀起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目前学界对国内非政府组织的宏观研究并不缺乏,但对其本土化理论思考与实证研究显见不足,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注意对其加强角色定位、本土化研究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之一是权力距离,它是分析文化对组织影响的重要理论。根据权力距离维度理论,权力距离可以用权力距离指数来显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权力距离指数不同,即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对权力距离的大小认可度不同。本文检视了权力距离理论及其不足之处,论述其与现实生活的相互映衬,并提出权力距离的两个维度:权力距离横向度是与社会现实相适应,权力距离纵向度是与社会发展变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近5年来,学术界对于张闻天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先后出版了《张闻天文集》(1一4卷)、《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M张闻天建议开放市场的报告》、《张闻天与二十世纪中国》《张闻天在1935至1938(年谱)》等专题专著;此外,国内还总共发表了数百篇研究张闻天的论文。这些专题专著与论文不仅探讨了张闻天对中国革命所做的贡献,还深入拓展至张闻天的新文化思想、经济思想、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等研究领域。值张闻天诞辰100周年之际,本文拟就近5年来张闻天研究情况作~分类概述。一、张闻天与长征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胜…  相似文献   

16.
"最充分地适应我们的时代"是恩格斯说过的话.当前我们正处于私有、公有并存的社会时期,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公有、私有并存的社会.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与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可以适应同样水平的生产力.上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大变动的事实说明,一个国家可以从资本主义转为社会主义,也可以从社会主义转为资本主义.充分认识当代世界时代问题,从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六大后我党所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学生民主评教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正确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是教育界要长期努力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华侨大学这几年来学生评教的实践,深入分析学生评教的价值,提出改进的方法,并指出学生评教基本上是客观、公正的,某些失真现象确实存在,但仍为一种主要的教学评估办法,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要把抗战的历史放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过程中去解读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但中国的抗战又有自己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我以为,只有把中国的抗战放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求解放和复兴的大背景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9.
杨家卿 《学习论坛》2004,(11):27-29
"焦作现象"的出现是焦作人多年来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的艰辛探索的结果."焦作现象"给我们如下启示领导者重视是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宣传达室促销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工作作风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施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跨企业之间的信息应用日益复杂,单个Web服务的实现已经无法满足复杂业务的需求,如何实现Web服务的动态自动组合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文章分析了基于WSRF的网格资源描述模型,并进行本体语义扩展,提出基于语义的网格服务资源模型,从而使网格服务的动态组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