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所谓现代主义,就是以现代性为目标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现代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趋向和实践活动。从哲学角度来看,所谓现代主义哲学,就是指从笛卡尔开始的理性主义哲学、启蒙运动,19世纪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孔德的实证主义,20世纪的马克斯·韦伯的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等。与现代主义不同,“后现代主义”原仅指一种以背离和批判现代和古典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移用于指称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自然科学等…  相似文献   

2.
在哲学常识的教学中,有些教师的哲学观念僵化,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当前哲学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强调哲学的学习能给人以智慧。哲学是智慧之学,这固然不错。但是不能把这一点让学生理解为哲学是提高学生智力的一门学问。实际上“智慧”在这里是指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通过把握科学的哲学思维方法来体现出来的。在教学中,有些同志不是辩证地而是机械地去讲解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和原理,不会把这些概念和原理用认识或实践统一起来。这就会导致在哲学教学中找不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3.
廖思湄 《求索》2008,(1):172-174
“以人为本”理性思想原本提出的目的是反叛“以神为本”的宗教理性原则,表现人是世界之本源状态和内在结构状态的人本观念。后现代主义“人本”理性并不是对“以人为本”的理性精神的科学诠释,它的主旨是体现当代社会下的消极人文理性价值,尤其是后现代状态下个人精神文化价值的毁灭。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地张扬了人性,但同时它又渲染和强化了人为的高度物质享乐意识、追求物质意识,这完全背离了传统人文主义理性的深层人本要求和我们所理解的“以人为本”的理性精神价值的丰富内涵。同时,它又违背了我们现在所追求的那种高度人性化的、真正科学意义上的人本主义精神。可见,后现代主义下的“人本理性”所表现的是一种虚无的发自人性心灵深处的自由感性心理活动,是人处于一种极度状态下的人性的和谐和感情升华感应过程,在当代消费社会下完全可以体现为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狂想的、误入歧途的“人本实践”或“人本体验”。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本、话语的滑动: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观特征第一,历史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史编纂学已经表明,所谓客观历史并不存在,过去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些文本,而且这些文本既无作者又无中心思想,因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历史不过是一些能指符号的堆积或能指符号的滑动,是一种写作。在后现代主义者眼中,历史对象如一个断了线的风筝,在空中随意飘飞,无固定的线路,有的只是“踪迹”,任何人都可以以任何方式去捕捉它、琢磨它,结论无所谓对错;又如一个泥团或沙滩上的沙子,人们可以随意把它捏成任何形状的东西。而瞻姆逊、贝尔在各自的理论中强调…  相似文献   

5.
国秀琴 《求索》2007,(11):136-137
以对实证主义的反叛为特征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范围广泛且日益重要的影响,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形成了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它以整体论对原子论、建构论对还原论、去客观化对客观论、内成论对决定论、或然论和质化研究对定量分析的方法论原则取代科学主义心理学所操守的五大研究法则。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心理学研究多元化、系统化的局面,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不仅需要正确的把握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自身,也要将某个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曾明确体现出的问题纳入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框架之中。为了应对这项复杂的工作,遵循哲学诠释学方法论框架的逻辑思路是有必要的,因为哲学诠释学的主要功能就在于揭示一种理论或思想形态是如何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地同时实现其自身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所以,从哲学诠释学角度出发,深入到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及其原始思想的内在联系与时代的实在性联系,对于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关系●方光华天人之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的内涵非常复杂。天人之学中的天,并非完全等同于自然,天人之学也不止是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学说。本文选择其中三个问题试作论述。我认为在所述三个问题中,中国古代哲学有儒、道、佛三种理...  相似文献   

8.
刘梅  肖中云 《求索》2005,(7):124-125
庄子以玄妙的文风、逍遥自在的心灵追求、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宣告了中国隐逸文化的成熟,并以自己的生命历程实践了自己的理论,对中国的隐逸文化传统以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培永 《求索》2007,(11):121-123
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主体观念,提倡主体消亡的理论话语,有着浓厚的政治旨趣,它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反对理性控制、反奴役个性、反二元对立。追求自我个性、差异多元、独立平等的个人的真正意图,表达了后现代主义追求人的自由与解放最终实现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0.
贠小波 《前沿》2006,3(12):33-36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和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是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的标杆。“八荣八耻”提出了现阶段社会主义基本道德的规范和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体现了实践观点、群众观点、联系和发展观点、对立统一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代表人物阿多诺反思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工业的欺骗与操纵特性入手,从文化创作(生产)与欣赏(消费)两个角度分析商品拜物教在文化领域的侵蚀以及由此造成的虚假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笔者将以非同一性哲学为基础并遵循否定的辩证法内在具有的既瓦解又和解这一双重向度,阐明阿多诺对文化工业进行的哲学反思及其对本真艺术所作的理论建构。文章认为,阿多诺的文化哲学与道德哲学内在相通,二者都旨在为人类有意义、有尊严的生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试论哲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功能苏红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理论指导功能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13.
刘奔 《思想战线》2007,33(2):133-136
文化可以从动和静两种形式考察,这相当于老子所谓“履”和“迹”的关系。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总是从动的形式转化为静的形式,即从时间形式转化为空间形式。要真正达到文化自觉,不能局限于空间形式的考察,而要坚持唯物史观的实践动态观点。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社会下的消费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 现代主义是一股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 ,至今仍然有着广泛影响的西方思潮。在经济方面 ,“后现代”指的是一个以信息、传媒等为主导的新时代 ;在文化方面 ,“后现代”指的是一种反理性主义、反中心、反主体性的哲学思潮 ,它从根基上拆除了一切带有总体性倾向的终极希望 ;在艺术方面 ,“后现代”主要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新前卫艺术运动 ,其在艺术上的主要特在后现代消费社会 ,文化艺术可以拿来消费 ,文化亦难免逃脱被消费的命运 ,文化变成了一种商品……一切商品消费又都可以美其名曰“文化” ,在文化的氛围里捕捉…  相似文献   

15.
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不仅意味着西方哲学文化的一种自我深化、自我反思,而且也预示着中西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由隔阂对立走向理解和沟通。可以断言,人类现代化向后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不仅带给人类的是资金、技术、资源、信息的共享,而且也必将使人类各种文化传统共存共荣,必将使人类文化跨越民族而走向真正的世界大同。  相似文献   

16.
曾晋  王福生 《岭南学刊》2021,(1):116-122
以实践为核心、中介理解人与以语言为核心、中介理解人,是现代哲学重构主体价值的两种重要路径。以实践为中心的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比较,各自的代表分别是马克思和福柯;实践转向和语言转向的关联,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扩展到人们通往理解“主体的价值”的不同途径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哲学二者方法不同,但对现代哲学重构主体价值都具有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华初 《前沿》2012,(21):50-53
杜威通常在其专门的哲学著作中使用一砦日常词汇,但赋予它们以哲学的意义,尤其是在批判近代认识论哲学中使用的一些术语.这样的运用存在两个方面的效果,好的方面在于通俗易懂,表现出了哲学的大众化力量,因为他主要是为大众写作和演讲,不大关注于纯粹的理论研究.坏的方面是导致学术研究的规范性问题,如用词模糊而备受诟病,理论阐述不够清晰和明确.这两个方面都是我们当下从事哲学研究需要认真对待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电视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永然 《青年探索》2003,20(5):56-58
本文主要论述了当代电视与后现代主义文化之间的关系.先从解释后现代主义入手,并分析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论述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下电视所表现出来的征候.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青年文化的渗透A.美学从各个角度影响着整个人类生活,后现代主义既是一种文化批判,又呈一种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它被中国青年接受了,进入了青年人生。艺术成了商品的情人。后现代主义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它作为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社会氛围和艺术精神将渗入21世纪的青年人生。人们睁大了眼睛,不解地望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唐朝时发生过一只猫喂老鼠的事,而且猫和老鼠和睦相处,直到老鼠“长大成人”。看来,“猫和老鼠亲蜜蜜”(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插曲)是有案可查的。“猫和老鼠亲蜜蜜”象征着后现代主义将文化的界限淡化了,并削弱了艺术的对立。艺术已失去了它往昔的典雅和“大一统”,通俗艺术、专业艺术、精英艺术都流入了它的河道并泛起时代的粼粼波光。各种文学几乎是“同一边长”,由走出“象牙塔”到取消“金字塔”,纯文学的尊严几乎都寿终正寝了,并且正走向商业化。美国学者杰姆逊曾这样概括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第一,商品不再是一个纯经济的概念,它已成为一个文化概念,含有文化的内容。第二,后现代主义中的美学意义的产品是和商品生产密切地融合在一起的。商品社会中商品化的无孔不入,使“商品带上了泛文化的性质”,艺术受商品化的影响,使  相似文献   

20.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涵养与熏陶。法治文化建设需要哲学思维的介入,需要从法哲学的高度进行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转变对传统人治模式的依赖,由人治走向法治,形成法治文化的理念共识;法治建设要在“脚踏实地、切实管用”的基础上超越工具使用层面,提升法治的精神信仰维度;在政治主体、学术主体、法治个体的共同作用下推动法治实践与法治理论的提升,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