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从国际历史经验来看,把经济从危机带出、走向复苏的龙头产业,往往并非是既有产业的复兴,而只有那些能够引发多数民众新需求的新兴产业,才有可能通过迅速扩张的需求、密切的上下游产业联系等方式,推动投资、就业、收入、消费的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2.
纵观世界经济历史,每一次金融危机袭来,都会对各国经济结构进行重新调整,都有带动经济繁荣复苏的支柱产业出现,成为"新引擎",引领国家走出困境。面对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有人产生疑问:中国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3.
叶玺 《创造》2015,(8):32-35
<正>云南基础设施、社会和民生事业等历史欠账多,有大量的投资需求,内需和产业发展空间很大。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回调——大背景之下,2015年云南面临的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在新常态下,云南省与全国经济发展最大的不同是发展阶段和发展基础的不同。云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大幅回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我  相似文献   

4.
现在全球经济正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随着对经济复苏的预期越来越强烈,世界的眼光纷纷转向走出金融危机后的新机遇上,因为历次危机都会孕育出一批带动复苏的新产业以及领袖业界的大企业。鉴于此,中国的大企业在做什么样的努力和准备,未来发展会有什么举措,它们能抓住大发展的机遇吗?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已企稳向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已进入后危机时代。那么,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将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势?这对中国经济尤其是产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深刻影响。总的看来,后危机时代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需求创造,而这种需求创造受制于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于是只有大量地更高层次地运用先进的科技知识去创造新产品和新产业,才能刺激消费者潜在的消费欲望,  相似文献   

6.
刘斌 《政策》2010,(6):28-31
历史反复证明,开放则存,封闭则亡;开放则兴,封闭则衰。进入后危机时代,对外开放形势变得更为复杂。世界经济从急剧滑落到缓慢复苏,但复苏基础仍然脆弱;世界贸易局部改善,但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升温;国际产业转移重新开始活跃,但竞争加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既是改革突破的攻坚期,又是经济发展的转型期、也是“弯道超越”的机遇期。  相似文献   

7.
王献军  王向红 《新东方》2008,(7):31-32,33
近几年,古城镇旅游热正在悄然兴起,古城镇旅游实际上是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位于海南省儋州市西北部的中和镇拥有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浓郁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既是中和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发展中和旅游业的根基。充分开发中和的历史人文资源,发展中和旅游产业,推动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现代中和人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王凤荣 《人民论坛》2020,(18):25-27
作为一个外生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新冠肺炎疫情触发了无接触经济异军突起。从产业逻辑看,无接触经济并不是新生事物,作为数字经济的特殊形态,是由疫情外生冲击产生的突发巨量需求与业已存在的相关数字化产业供给相结合应运而生的经济现象,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产业变革。疫情过后无接触经济的发展可能会放缓,但依托数字经济和兼具绿色发展内涵的"无接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9.
兰建平 《今日浙江》2014,(17):24-25
正如何按照"两美"浙江建设的要求,继续保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前列?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为浙江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是转型升级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产业竞争优势是浙江继续走在前列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的第一个30年,我省抓住历史机遇,在农村基础上,走一村一业、一乡一品的路子,大力发展块状经济、建设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工业化的实现程度,实现了从封闭经济到开放经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基本  相似文献   

10.
叶振宇 《人民论坛》2023,(20):55-59
县域经济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板块,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理论与实践表明,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市场作用充分发挥与政府积极有为共同作用下产业实现动态转型升级的结果。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面向未来,地方政府宜率先从优势特色产业入手,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城市品质,改善营商环境,适时采取有效策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塑造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新业态。  相似文献   

11.
周遐光 《江西政报》2006,(19):46-47
广丰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国定贫困县,由“一支烟”经济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短短几年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迅速成为江西省经济强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的崭新机遇,广丰县要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改变“一支烟”支撑县域经济大厦的单一经济格局,必须进行新探索,寻找新动力。结合实际工作的体会,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激活“五力”。  相似文献   

12.
试析文化创意产业兴起的历史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只有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施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才能最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新最强最具杠杆作用的产业。  相似文献   

13.
吴昀华 《群众》2020,(12):29-31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重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正被视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各国纷纷大力推动数字经济的创新成果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围绕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制高点展开积极竞合。  相似文献   

14.
大学科技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良智 《长江论坛》2001,(2):4-7,12
大学科技园孕育了新经济。依托大学的智力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是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新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认真研究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问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大学科技园的起源与发展大学科技园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氏族文明、奴隶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等文明时期,目前正在从工业文明向科业文明过渡。科业文明,是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要特征,社会生产中知识、信息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崭新的…  相似文献   

15.
王燕文 《群众》2008,(4):6-7
在城市现代化风起云涌的进程中,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妥善处理城市扩容与个性打造、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等矛盾,实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经济活力与城市个性的互促互进?关键是坚持走精致发展之路,着力建设经济充满活力、文化富有特色、人居环境最佳的新扬州,使名城扬州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魅力。  相似文献   

16.
夏晓玲 《新重庆》2006,(6):40-42
涪陵商贸流通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重庆直辖以来得到了较快发展,为涪陵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起到了基础保障作用。但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与把涪陵建设成为50万人口大城市的要求相比,涪陵的商贸流通产业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要充分认识商贸流通产业在涪陵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建设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涪陵商贸物流中心,从整体上提高涪陵商贸流通产业的竞争力、吸引力和辐射力。使之成为涪陵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今日上海》2010,(9):12-12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复苏迟缓,进口需求大幅下降;中国则将经济继续增长的目光主要聚焦于内需,着重转变发展方式。文化产业是与国际市场关联度不高、受出口影响较小的一个新兴产业;同时,随文化产品的日益繁荣和人们休闲娱乐方式的更新换代,市民对文化的需求正处在逐步上升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苏冬 《群众》2008,(6):24-25
深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是党的十七大的重要部署。更是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必南之路。当前,建湖正处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要实现新跨越、新突破,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核心在于转变发展方式,重点在于加快产业发展、创朔产业特色。2007年12月8日,省委书记梁保华视察建湖节能灯产业时,对我县培植特色产业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因此,我们必须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进特色产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北斗三号全球开通与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的重大机遇,面向太空经济与数字经济相融合的重大需求,以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目标,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完善北斗应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充分发挥北斗产业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决定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了速度换档、结构升级、动力切换、边际变化的"新常态"。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速,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升,单位GDP能耗下降,这些变化表明,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