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吃风探源     
《瞭望》1995,(29)
公款吃喝是个老话题了,毫无新意。值得探讨的是,为何屡禁不止? 我们能把旧社会翻个底朝天,打下960万平方公里人民天下,就管不住一个嘴?岂非咄咄怪事。 据说,吃喝之风刹不住,那原因之一是有一套不吃不喝“不可”的理论或者说法。简单点说,就是不吃不喝办不成事——买卖谈不成、事情办不了,“影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嘛”。这帽子够大。你看,吃喝竟关系经济建设中心大事,哪能刹车!于是督察人手软,不满意的人结舌,只好睁一眼闭一眼了。 果真如此吗?否!从来没听说哪个国家吃出“速度”、吃出“富裕”,倒是相反,“穷吃”、“吃穷”败坏经济的事可以举出许多。 改革开放以来,八方来客,人际交往的事确实多了,作为交际的一种形式——宴请,在有些时候,对有些客人是必要的,是一种礼仪。既然是一  相似文献   

2.
说——潇洒     
“潇洒”是一个体面的字眼。它在报刊和青年们口中出现的频率之高,罕有可匹。前不久一曲《游洒走一回》,更把“潇洒”二字“炒”到了烫手的程度。 最可惜的是,想“潇洒走一回”的人中,多半未必明白什么是“潇洒”。“潇洒”到底是什么呢?是电视广告上一身牛仔的摩托骑士?是刚刚用“飘柔二合一”洗完秀发的那位美人?意思是有一点点,但这怎么可能表达“潇洒”的丰富内涵呢?如果穿几件时装、梳几个时髦的发式便叫“潇洒”,那“潇洒”就是一件可以用钱买到手的玩意儿了。而我们都知道,这东西硬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我们常见有人身穿价值万金  相似文献   

3.
亭亭咸青花     
亭亭咸青花●叶芝余电视剧似乎有愈来愈长的趋势,动不动就是几十集,写起来、拍起来好像全不费力———套用昆曲《狗洞》里的词儿,真是“一挥而就,何难之有”?但是,作为观众,却已被那些戏不够、侃来凑的冗长乏味的作品搞得神思昏倦了。电视剧的另一个取向,是喜欢让...  相似文献   

4.
吴国干 《理论导刊》2001,(11):16-18
进入新世纪,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入世”路,中国企业怎么走?尽管,我们天天喊“挑战与机遇共存”,而真正面对入世路,却有两种极端的心态:一是过于乐观,仿佛入世之后就是遍地黄金,所以天天都在喊“抓机遇”——这是认为入世后对本企业产品冲击不大的一些企业的心态;一是过于悲观,觉得入世如履薄冰,前途叵测,对于如何应付入世的冲击则一筹莫展,且抱着“到哪山唱哪歌”的打算——这是那些被预测为入世之后受冲击最大的一些企业的心态。中国入世后,在今后的五年还有一个过渡时期,这对中国企业来说,倒是一个极好的缓冲。…  相似文献   

5.
(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提法为什么要改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 有的同志在讨论中提问,我们已经有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概念,为什么现在又要换成“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究竟有什么不同?有些经济学者写文章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就是”,那不过二字之别,用括号注明一下就行了,何必这么郑重其事地改过来呢?  相似文献   

6.
你问我的一生象什么吗?象个老是搭错车的旅客:不是时间错了,就是地点错了,或者都错了。七错八错,以致行年六十几,回顾一生,自己都说不清该算哪一号人。比如吧,知识分子臭的时候,我算知识分子;香了,我却不算了。又如,刚赶上考职称这班车,却有一张“60次车”的车票塞到手中——该退休了。 有人说了:“你这家伙可能有奶便是娘,哪里能赚钱就往哪里钻,所以搞得那么复杂”。误会了,朋友。正因为我缺少时下流行的“一切向钱看”的伪商品经济意识,又死抱着“为人必须有远大理想”这个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4,(37)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四城市平抑物价的具体做法虽不尽相同,但各市政府之良苦用心则相同.各地情况不同,孰优孰劣,难分伯仲.接下来想探讨的是:——蔬菜购销的“暴利”,是不是真的被小商小贩“拿”走了?——国有“主渠道”菜店,究竟该怎样发挥平抑物价的主力军作用?——大城市的蔬菜供应,肯定是个极其广阔的大市场,那与之配套的大生产、大流通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8.
古代有这样一则故事:唐太宗一次求教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太宗颇以为然.这个从善如流的君主,胸怀博大,虚心纳谏,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遂有贞观之治.故事向我们阐明了怎样才能明达远见的道理.当今也有一则故事:一位领导干部下乡搞调查,向一位熟悉的农民问起农业生产的情况,那农民问他:“你想听‘公话’还是想听‘私话’?”噫!话还有公私之分.这位领导忙问:“什么叫‘公话’,什么叫‘私话’?”农民悄悄告诉他:“‘公活’就是面面上的话,‘私话’就是心里头的话.”这位领导从农民倾心的“私话”里,了解到不少农业生产中存在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1987年秋,朱明和到射阳守备营赴任了。一天,他刚在二连布置工作,通信员报告:“一连高学领和干部干开了。”朱明和赶紧到了一连。高学领正一蹦三跳地和连长“较劲”;“入不了党,我这把刀子可不认人!”“这可是个刺头呀,惹不得。”围在一旁的战士有的担心出事,有的上前劝说,也有的在观望——看干部怎么处理! “高学领,你不是要求入党吗?让我先考考你。”观察了好一阵子的朱明和开了腔:“请问党的纲领是什么?”——不应;“党的宗旨是什么?”——不应;“共产党员的义务是什么?”——不应……  相似文献   

10.
张良 《瞭望》1995,(34)
到今年8月3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实施破产的企业——沈阳防爆器械厂正好倒闭9年.1986年夏天,这家工厂的职工被优胜劣汰的潮水无情地推向了社会,成为社会主义企业可以“生”,也可以“死”的大胆实验品.如今,三千多天过去了,他们生活得如何呢?“当时就象自己的家被大水冲走了,每天早晨在街上一站不知道该往哪去.现在看,破了倒是比不破强”按图索骥,记者来到沈阳市皇姑区这家企业的旧址.原来的破旧  相似文献   

11.
调查·证据     
看完以反腐败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苍天在上》算来已有一段时间了,但我总不能忘却剧中章台市两个头面人物的一段对话——当黄江北问到为什么不调查田副省长的腐败罪行时,林书记说:“没有证据,怎么调查?”黄江北立即反问:“不调查,哪来证据?” 好一个“怎么调查?”!好一个“哪来证据?”!究竟是证据在先还是调查在先,这跟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讨论一样,一时说不清。证据是用来证明事物的凭据;调查是为了了解情况进行考察。在反腐败斗争中,调查的目的就是掌握证据来惩治罪犯。由此可  相似文献   

12.
市井人语     
《侨园》2012,(3):66
《新亮剑》“新”在何处最近在电视上看到一部新剧《新亮剑》.感觉好像是鸡肋,因为那部拍得非常成功的《亮剑》,早已灌输到人们的脑海中,别人我不知道,本人对《亮剑》可谓百看不厌,不仅剧情感染,而且演员的个性鲜明,表演真实.在近些年拍摄的大量电视剧中《亮剑》独树一帜,乃精品之作.可我就不明白了,收视率这么高、非常吸引观众眼球的电视剧,竟有人“胆敢”去“复制”.而且剧情和剧里的人物基本一样,氛围也没有什么出新的地方,没看出到底“新”在何处.看了几集后笔者得出印象,《新亮剑》乃败笔之作.  相似文献   

13.
“你现在是什么级?”献筹交错之间,久别重逢之时,免不了受到这样的询问;领取福利之机,安排座次之前,又免不了遭遇这样的尴尬。“级”本义是台阶,“拾级而上”也就是沿着台阶向上攀登。可是这含义一旦引申到官场,引申到生活,一旦变成了尊卑序列,变成了价值符号,那景观就“气象万千”了。级别,级别,有“级”就有“别”。一个“级”字,害多少单相思?诱多少寒窗读?引多少龙虎斗?白多少少年头?“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深浅人时无?”——是用委婉手段要级别:“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是用“哀兵政策”闹待遇。在…  相似文献   

14.
林蔚 《瞭望》2007,(17)
想写这篇文章绝非心血来潮,其缘由是近日接连读到的两篇报道。第一篇的标题是“记者体验哈尔滨火车站‘CRH’候车室”,另一篇说的是奥运会开幕式的方案将在8月提交“IOC”。就是这两条毫无共同之处的新闻,同样沉重地打击了笔者的自信——什么是“CRH”?“IOC”又是啥意思呀?笔者为自己的无知而羞愧!然而,转念一想,怎么着自己也是大学毕业的,如果有大学学历的人都看不懂,那真是读者的错吗?于是,笔者思忖,类似的情形经常可从一些媒体上看到,  相似文献   

15.
我穿了五年警服,有许多痛快的事情,也有不痛快的事情。当兵,也有酸甜苦辣。 怎么想起要当兵的?记得高中毕业后一次酒会上,一位女同学说:好男要当兵。她这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对我却颇具蛊惑力。几位同学也跟着嚷:“当兵去,当个将军才算好兵。”我的心里,就象喝了一口烈性酒,热乎乎的。你知道,天底下有那么一号人,总想做人尖尖。我就是这号人。 最初几天,我没敢报名。因为听说到北京当武警身高、体重等条件和其他兵种不同,特别是政审,要求更严格。一位同学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在电话里鼓捣了半天,我想,干嘛不试一试呢? 这一试,竟被录取了。我自己吓了一跳,一股当将军的“野心”又怦怦跳个不停了。 到了警营,我的妈,这哪象同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一个改革热潮,正在各条战线蓬勃发展。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农村到城市、从地方到部队的各项改革,到底对部队青年有什么影响?他们中出现了哪些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这又给部队政治工作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最近,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一些单位进行了调查,深深感到,部队青年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新变化。第一,求知——他们渴望成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热”。这是当前部队青年最显  相似文献   

17.
1980年10月,北京正义路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上,审判长威严地告诉工作人员:打开幻灯机.白色的屏幕上,立即出现了一个老人被揪斗、毒打的情景.人们看清了,这位老人就是“文化大革命”中第一个被害致死的部长——原煤炭工业部部长张霖之. 幻灯片放完了,大厅内又响起了审判长的声音:“江青,这是你诬陷张霖之以后,发生的批斗场面,因此,对于他的死,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承认吗?”江青从椅子上站起来,努了努嘴唇,什么也没说.“我再问一遍,你承认对张霖之的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吗?”审判长说到第三遍时,江青才勉强地点点头.“你应该明确回答本院提出的问题!”江青不能再沉默了,她用极低的声音回答道:“我承认,承认对他的死有责任.”  相似文献   

18.
希望工程募集到的大笔捐款,其使用和管理情况究竟如何,这问题许多人都关心.对希望工程:能不能问个“ 究竟”?希望工程——一项令人为之动容、为之落泪、为之不能不解囊相助的宏大事业.1989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  相似文献   

19.
未来,美国最先进最复杂的常规武器是什么?坦克、飞机、火炮、单兵……外加先进的计算机,一个堪称当今世界超级信息化常规武器——这就是美国曾紧锣密鼓研制的“未来战斗系统”。  相似文献   

20.
英国电视剧自称是“世界之冠”。世界第一部电视剧就是英国剧作家皮兰德罗创作的。现在,英国向九十二个国家出售电视节目,成为电视剧主要出口国之一。历史最长的英国广播公司创办的BBC电视网,每年制作各类题材电视剧四百四十部。八十年代以来,它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的制作,每周播出约十部,占全部播出节目的百分之五点四。正在翩作的莎士比亚连续剧长达三十七集,预计六年完成。与之角逐的英国独立广播公司,每年制作总共可放映三千多小时的电视剧,其中单本剧七十五部。这两家广播公司所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