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家炯 《群众》2022,(10):39-4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建设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是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连云港市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让市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目标,以提高有效供给、培育消费需求、营造良好环境为着力点,促进新型信息消费扩大和升级,成功入选2021年国家特色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2.
民生六问     
《小康》2010,(4)
当我们谈论尊严和幸福的时候,要谈些什么?每一个人,无论来自农村,还是生在城市,都希望自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都希望自己的收入能稳步提高,都渴求拥有一所自己的房子。每一个人在遭遇疾病缠身、意外事故时,都需要得到救治和保障,这一点不分贫  相似文献   

3.
当今第三世界的各族人民,都面临着将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现实问题,这是每一个有自尊心、自信心,而且力争把自己民族立于世界发达国家、发达民族之林的共同愿望。如何将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变为文化商品,并使文化商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实现文化消费,这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问题。每一个民族都有许多文化资源,如果在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中,抛开对自己民族文化资源价值的保护和追求,那么资源的所有者(即  相似文献   

4.
一个肿瘤在我国的公款消费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三公"消费,即公款吃喝、公车消费以及公费出国。但这只是公款消费中的一些特殊内容,此之外的公款消费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除了吃喝,桑拿、洗浴、卡拉OK、高尔夫、保龄球、健身、按摩、观看表演、各式礼品等,都具有同样性质,购物卡的产生更是使得公款消费的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能想象的消费几乎都可看到  相似文献   

5.
通过论述文化消费时代的特征和后现代消费的文化特征,探讨文化消费时代文学理论的话语转型及其理论前景,可以看出,当前文学理论在融合或吸收优秀西方理论的同时,努力寻找并阐释本土理论的文化价值与意义,运用充沛的理论资源,以历史、实践和当代为基础,成功地建构起自己的理论话语,主体、自我的文化身份才能真正实现重建与新生.  相似文献   

6.
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成思危近日在论坛上表示,我国经济转向依靠消费将成为必然,要促进消费必须首先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这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如建立工资与CPI联动等制度。以消费拉动内需是当今经济工作的重点,而民众是否具有消费的能  相似文献   

7.
言路、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以取得满意的效果。首先 ,认清“假日消费”涉及到各行各业。应该看到 ,“假日消费”不是狭小的“领地” ,而是一个广阔的空间。这个“空间” ,不光是商贸企业受益 ,还有旅游、运输、交通、餐饮、娱乐、金融乃至社区服务等行业都共同受益 ,因此 ,各行各业都要共同去发现它、抓住它 ,使“假日消费”共创经济繁荣。其次 ,认清“假日消费”的背后是各行各业的交融与相通。在“假日消费”中 ,各行各业必须通力合作。比方说 ,某种新产品的投放市场 ,商贸企业很有必要邀请厂家进场举行产品推介、演示、宣传等活动 ,工商两家共同搭台、同台唱戏。各行各业都能谋求更多的合作、协作的话 ,“假日消费”必然能持久的“烘”下去。再则 ,自觉为发展“假日消费”推波助澜。有专家认为 ,要使“假日消费”成为促进内需的强劲势头 ,除了取决于商家对市场的开发度外 ,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大多数市民的腰包是否能够鼓起来 ,取决于工薪收入阶层对未来消费的信心度。这是很实在的大实话。倘若老百姓口袋里“囊中羞涩” ,不说“假日消费” ,就是平日也不敢贸然消费。因此 ,各行各业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假日消费”而尽心尽责 ,使整个社会国民收入得到提高 ,使“假日消费”得以有更坚实的基础。总之 ,“  相似文献   

8.
华迎 《人民论坛》2023,(2):76-80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的突破式发展催生电子商务模式业态不断创新,新电商成为赋能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的关键力量。新电商通过对“人、货、场”进行重构,以内容激发用户兴趣为起点,从注重功能型消费转向全面体验型消费,基于智能技术精准实现人货匹配、多场景融合创新,通过社交互动触发网络效应,实现效果转化。新电商模式缩短消费决策链和供应链,从消费端和供给端实现双向降本增效。新电商以需求端为入口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尤其赋能中小微企业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通过新兴智能技术赋能以人为中心的资源整合模式,构建由链向网的数字化新电商生态,促就业稳民生,助力乡村振兴和国货复兴,畅通“双循环”,带动产业协同创新,加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杨建生  吕在 《求索》2014,(8):130-136
文艺进入经济领域并转变为一种消费资源的过程与消费社会的形成是同步发展的,人们在文艺消费的过程中同步获得了审美价值和经济消费价值,同时也促成了两种价值在消费实践中不断趋于融合。这种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技术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当代虚拟现实技术及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将文艺审美活动与经济的生产与消费活动日益糅合起来,不仅促进了文艺审美价值与经济消费价值的日趋融合,而且重构了当代审美价值标准,改变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心理。为此,必须不断创造并运用新技术,最大化地将文艺消费资源纳入到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的生产与消费之中,努力运用最新技术去转化传统文艺资源,积极探索语言精神文化消费向视像精神文化消费全面渗透的路径,致力于打造促进两种价值相融合的文艺表演平台,不断开拓电子化语言的文艺消费新渠道。  相似文献   

10.
政府资产管理法的制定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们对反腐败的认识,还仅仅局限在腐败现象上,局限在腐败现象的量的减少与形式的统一性上,没有从腐败的根源上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方面,笔者希望人们更注重从政府资产管理的角度考量腐败现象的生成与治理问题。一、阳光工资不是工资问题,职务消费也不都是合理消费以公务用车为例,如果,公务用车消费是合理的职务消费,那么用货币去取代它又有什么意义呢?实物形态的服务与货币形态的服务在质上不是一样的吗?如果确实是因为这一消费中包含了不合理的职务消费,而货币化又确实能…  相似文献   

11.
文化创意产业化融合是现代经济增长新途径,它从产业源头开始为产业成长提供了更多选择,其文化创意产品更能适应消费者个性多样需求,但这种产业化创新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与制造业、信息服务和大众消费进行广泛融合,提升原有文化内容和附加值,不断创新产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最终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化的融合拓展。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建设与低碳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本是提高人们追求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的热情,改变人们传统的高耗能消费和生活习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要带头践行低碳消费的理念,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中来,让低碳产业发展获得更多人的支持,促进城镇化建设与低碳产业的协调、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成思危在论坛上表示,我国经济转向依靠消费将成为必然,要促进消费必须首先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这仍需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如建立工资与CPI联动等制度。  相似文献   

14.
人们和他们的社会在自己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中,总要消费一定的物质资料和劳务。在这个生活消费的领域内,表不表现出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也就是说,有没有消费关系,如果有,它是不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消费经济学能不能算一门独立的学科,等等,这些问题,在学术界争论甚多。本文就此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爱的细语     
△ 生命中有一种东西不可恣意消费,那就是爱。她是一杯美酒,能使你品尝一生。 △ 人应当懂得珍重那份与你相依相亲的情感,因为这实际上是在珍重你自己的生命和人生。 △ 爱一个人也就是真诚地欣尝他(她)的一切。两颗心的共鸣,使春天早早地来临,而且永不退却。 △ 爱能使人的生命燃烧,更能使生命充实。  相似文献   

16.
何谓民生?用老百姓自己的话说,就是“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这其中,“住”是关键所在。 住房是老百姓的栖身之所。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房子是除了土地之外的另一个“命根子”,是一生能拥有的最大财富,买房或建房是最大的消费支出。  相似文献   

17.
女人怎样生活,才能快乐?如何消费,才能明智于心?点滴生活看似小事却非同小可,因为这些关乎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快乐指数。很多时候,很多女人都会花大把的时间和钞票去美容、减肥、添置昂贵的衣饰,甚至不惜拿生命做赌注,忍受非人的痛苦去丰乳隆胸,为了什么呢?若只是想把自己拾掇得优雅、靓丽、愉悦他人的同时更令自己开心,那也罢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当她们花重金血拼和美容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劳心费力下厨和交际以取悦身边的每一个人的时候,她们的快乐已经稀薄,甚至消失殆尽……高额的代价,换来了高度的幸福吗?这样的女人的生活简直就是昂贵并痛苦着。问问内心,这是你想过的人生吗?对女人来说,来自内心的束缚往往源于自己,能够发自内心地生活,忠于自己,你才能自信,自如,自在,也才能拥有真心的快乐和满足。说到底,高消费不一定能带给你高质量的生活,只有智慧消费才能保证你过上高品质的生活。享受你的自在和简单,诸多的附加期待都让它见鬼去吧!快乐生活从这里出发……  相似文献   

18.
鄂璠 《小康》2013,(2):38-41
储蓄是中国人的"第一要务",四成人今年还要更多地储蓄,而要更多消费的人仅有两成。在"物价涨、消费高,钱包追着消费跑"的时代,收入"牵绊"了近六成人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在能够促使自己增加消费的诸因素中,排在首位的也是收入增加。在"节俭"消费观的导引下,高达九成的人有网购经历,质量和价格,是最能"激活"中国消费者购买欲的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19.
当前社会四色消费红色消费是指一切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费,如用自己的合法收入投资于社会公益事业,投资于『希望工程』,进行助残等社会公益活动,搞集体福利事业。白色消费是一种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按照自己的收入和支付能力,考虑和选择自己的消费区位、结...  相似文献   

20.
羌薇 《中国发展》2023,(2):30-35
2023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消费复苏正在加速,今年将迎来着力创新消费场景、持续营造良好消费氛围、创新消费升级加快的新阶段,深挖新消费增长点、抓住新契机促进新消费为经济企稳向好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持续动力。与传统消费相比,新消费更能将消费潜能发挥到极致,使消费市场活跃起来,进而促成消费升级。居民的消费需求也正从改善型、物质型消费需求向追求品质提升的服务型消费需求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新消费的发展前景备受瞩目,我国正在迈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消费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